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言與意義——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解讀

2014-08-15 00:45:02馬新晶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胡塞爾客觀性現(xiàn)象學

馬新晶

語言在胡塞爾現(xiàn)象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他看來:“沒有語言的表達幾乎就無法作出那些屬于較高智性領域,尤其是屬于科學領域的判斷?!盵1]對語言“較高”位置的斷言在胡塞爾后期著作,特別是在《幾何學的起源》中仍沒有發(fā)生變化。在《幾何學的起源》中,幾何學作為真正的科學,正是通過語言的中介,其源初意義的傳承才得以可能;正是向語言的回溯,才使得追問幾何學的起源成為可能,才“使還原的計劃本身達到最后的完成。”[2]

語言的出場:觀念的客觀性的中介

胡塞爾一生的工作可以說就是在為科學尋求牢固的基礎,為建立一門嚴格的科學而努力。在其后期著作《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驗論的現(xiàn)象學》中,胡塞爾斷言,科學沒有可靠的基礎,陷入了危機,而科學的危機也就是歐洲人的危機。胡塞爾之所以要尋求起源,也就是要為科學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化解危機。在《幾何學的起源》中胡塞爾之所以選擇幾何學作為例證,追問起源,正是因為“幾何學上的存在并不是心理上的存在,它不是個人的東西在個人意識領域之中的存在;它是對‘任何人’(對現(xiàn)實的或可能的幾何學家,或?qū)θ魏味脦缀螌W的人)都客觀地存在于此的存在?!盵3]幾何學在具有無可置疑性的點、線、面等構成的公理中傳承下來,從它創(chuàng)立時起,幾何學的含義一直具有相同的存在模式。因此,對幾何學起源的追問具有例證性的意義,它最終會導向科學和科學史一般的問題,也就是說對整個科學的發(fā)展具有普遍意義。

在胡塞爾看來,對幾何學起源的追問不是對歷史文獻的考證,也不是對創(chuàng)立幾何學的第一批幾何學家的確認,更不是對他們所創(chuàng)立的幾何學公理的研究。這是胡塞爾一再強調(diào)的。我們所關注的應該是幾何學最源初的意義,“正是根據(jù)這種意義幾何學才第一次出現(xiàn)在歷史中”,[4]并在歷代幾何學家的世代鏈條中得以傳承。但是,這種源初的意義最初僅僅發(fā)生在第一個幾何學家的精神空間中,是個人思維的結(jié)果,是主觀觀念的產(chǎn)物。觀念性必須對象化之后才能變成客觀之物,從而進入傳統(tǒng)之中。因為“惟有觀念對象和理性‘更高階段的’產(chǎn)品才能確保歷史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永遠保證交互主體的歷史意識的可能性。”[5]那么,幾何學的觀念性是如何達到觀念的客觀性的呢?

此時,語言就出現(xiàn)在了起源之中。因為“正是通過語言的中介,它才獲得自身,可以說,正是借助于語言它才獲得了它的語言的肉身?!盵6]在胡塞爾看來,幾何學最初是通過語言的中介來表達的,因為語言就是“思維”的表達。從某種意義上說,觀念的客觀性就是人類主體思維活動的產(chǎn)物,而這種產(chǎn)物首先表現(xiàn)為語言構成物。

胡塞爾現(xiàn)象學意義上的語言不是一般的語言,而是語言一般。早在《邏輯研究》中,他就指出:“這里所指的不是在經(jīng)驗的、有關歷史存在的語言的意義上的闡釋,而是那種隸屬于客觀認識理論以及——與此密切相關——思維體驗認識體驗的純粹現(xiàn)象學的更廣泛領域的最一般性闡釋?!盵7]因此,胡塞爾的語言不是經(jīng)驗的,而是先驗的;不是事實的,而是本質(zhì)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胡塞爾的語言是經(jīng)過還原的語言,是“面向事實本身”的語言,它剔除了表層的、顯而易見的成分,留下的是理想成分,因此,他的語言是理想的語言,是單義的、普遍的語言,是正常的成年人的語言,而非瘋子的胡言亂語或者兒童的非完全意義上的表達。胡塞爾指出:“在意識的維度中,正常的成年人(不包括瘋子和兒童的世界)作為人類的視域和語言的共同體享有優(yōu)先地位?!盵8]語言一般,即普遍語言“完全是從理念對象性出發(fā)而被建構的;例如L?WE(獅子)這個詞僅僅在德語中出現(xiàn)過一次,它在其無論是誰所作的無論多少次的表達中,始終是同一東西?!盵9]

對某物的認知和體驗首先在個體的意識內(nèi)部發(fā)生,對幾何學的觀念來說也是如此,它首先產(chǎn)生于第一個幾何學家的精神空間中。他者并不能直觀地、明見地、直接地感知到這種“思維”和體驗,除非源創(chuàng)建的幾何學家將它用語言表達出來,并能為他人所理解。而這種表達與傳述首先發(fā)生于發(fā)明者的主觀意識之內(nèi),表現(xiàn)為一種“孤獨的心靈生活”,是源創(chuàng)建的幾何學家首先將幾何學的觀念在個人之中的最初的涌現(xiàn)以語言的形式呈現(xiàn)給自身。從某種意義上說,胡塞爾后期所強調(diào)的“交互主體性”,首先出現(xiàn)在自我與自我之間,我的現(xiàn)實的當下與其他的當下之間。這里的語言是一種自言自語的獨白,是一種“無交流”的語言。在這種內(nèi)心獨白當中,個體并不需要真實的語言,也不需要聲音,盡管語言符號會浮現(xiàn)于他的腦海,但這種語言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它需要的只是形象的、以符號的形式出現(xiàn)在假想的意識空間中就可以了。

盡管相對于其他的語言形式,內(nèi)心獨白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表述,但是它使幾何學家在自身之內(nèi)創(chuàng)造出幾何學對象的同一性和幾何學觀念的持續(xù)性,為幾何學的觀念在不同幾何學家之間的傳述奠定了基礎,也即,使源初的幾何學家之間的口頭交流成為可能。

幾何學語言表達的觀念性與純粹語言構成物的觀念性是不同的,前者涉及幾何學的觀念的和課題化的對象性;這一課題化的幾何學的領域與非課題化的生活世界相對。所謂課題化也即問題化,亦即將某一對象有意識地作為問題來研究。而生活世界在胡塞爾那里是先天的、自明的,是一個非課題化的直觀領域。但是,“個體化”的觀念客觀性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幾何學的觀念客觀性。肉身化的語言在某個幾何學家內(nèi)在主觀性中的形成如何達到客觀之物?也就是某個幾何學家所達到的認識程度形成的認知作為一種行為體驗,如何被與這個幾何學家同時代的其他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幾何學家及其他人所理解?也即“以內(nèi)在于心靈的方式所構成的構成物如何達到特殊的、作為觀念對象性的交互主體性的存在”?[10]胡塞爾的答案是:作為人的存在的視域的世界,也即世界視域和共在人類。

人類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這個世界是“作為我們生活的視域、作為諸‘物體’(Dinge)(實在對象)的視域、作為我們現(xiàn)實和可能的興趣和活動的視域?!盵11]生活于這個世界的個體總會產(chǎn)生自己的興趣和活動范圍,而作為“我”的個體總是將他人作為“為我”的他人而意識到,也即以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立場和視域為基點去理解他人,將自己的視域作為理解他人的一個支援背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通過移情的作用達到相互理解的可能。一般意義上的人類是處于交往之中的共在人類,我與他人處于一個共同體之中,而且人們總是能自主地意識到他處于這樣一個共同體化的模式之中。而上面提到的語言一般正是屬于這種共在人類的視域,語言在人類交往中產(chǎn)生后,人類便首先是作為語言共同體而存在。胡塞爾指出:“一切東西都有自己的名字,或者毋寧說,在極為廣泛的意義上,一切東西都是可命名的,就是說,可用語言表達的?!盵12]語言與共在人類視域的關聯(lián),使第一個幾何學家的創(chuàng)建活動中的精神構成物能夠被同時代的另一主體理解。幾何學的觀念性達到客觀性的存在,成為可用語言傳述之物。

口頭語言把理念對象從個體主體性中解放出來,但是,這種實時的、直接的和同時的在源創(chuàng)建的幾何學家之間的口頭交流還不能保證源初意義的持久存在,因為這些幾何學家并不是每時每刻總能處于清醒的狀態(tài)進行這樣的交流,而且這些幾何學家總有死去的一天,那么是不是意味著當這些幾何學家不再活著的時候,幾何學的源初意義就會處于被埋葬的狀態(tài)?正如德里達所指出的,口頭語言使“對象囿于在創(chuàng)建者共同體內(nèi)部所開始的并同時進行的交流?!盵13]如何才能使理念對象擺脫與現(xiàn)實主體的關聯(lián),獲得持存的客觀性呢?在此,胡塞爾訴諸于書寫的可能性。

書寫的語言與意義的持存

“書寫的語言表述或記載的語言表述,其重要功能在于,它無需直接或間接的個人交談便能夠使傳達成為可能;也就是說,使交流虛擬化(virtual)。由此,人類的共同體化躍上了一個新的階段?!盵14]幾何學的源初意義通過書寫成為語言獲得物,這時的意義不需要主體的當下在場就能在不同個體和時代之間形成一條傳承的“意義鏈”,并在歷史傳承中保持同一性,從而實現(xiàn)徹底的意義的觀念構成。這樣書寫的語言就將意義從對于個體和一定共同體內(nèi)部的自明性中解放了出來,使意義可以擺脫對言說主體的絕對依賴而獲得其歷史性。這種作為書寫的超驗語言標識了人類存在的歷時性視域,與此相對,口頭語言只能保證人類的共時性視域。這樣,語言(口頭語言和書寫的語言)就使意義獲得了全時性的交互主體性。

書寫一方面使意義可以脫離言說主體或言說主體共同體,從另一方面來看,書寫也使主體獲得了從意義構建領域抽身離開的現(xiàn)實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與意向相關。所謂意向也即對書寫本身進行奠基的意識或含義,它與書寫本身的事實性無關,它內(nèi)在于書寫之中,又超越于書寫之外,是文本的靈魂,“缺乏心靈的文本只不過是一堆混亂的文字,僅僅具有死去的符號的那種不透明性,就是說它被剝奪了超越論的功能?!盵15]因此,在歷史傳承中具有無限可持續(xù)性的僅僅是真理的含義本身,文字符號只是語言的純粹意向的“保管者”。如此一來,真理就從一切經(jīng)驗主體性、一切事實生活、一切現(xiàn)實世界中解放了出來。

胡塞爾一開始就指出,最原始的意義構成具有明見性,而“明見性絕不意味著其它任何東西,而只意味著在存在著的在此存在中以原本的和切身的方式對它的把握。”[16]第一批幾何學家所創(chuàng)建的幾何學的觀念就具有這種明見性,在胡塞爾看來這種明見性是不容置疑的,是先天具有的,對幾何學源初意義的最初的籌劃和成功實施對幾何學家來說也是明見的,因為這種意義來源于當下的一些不言而喻的真理、不證自明的知識。此處,胡塞爾是把幾何學的源初意義還原到能夠被“直觀”直接把握的事實本身的明見性之上。通過書寫,幾何學的源初明見性便轉(zhuǎn)變成以文本形式表述的幾何學構成物的明見性。而這種明見性是可以被任何時代的任何民族理解的明見性。

由此,語言以文字符號的形式被確定下來,使源初意義的持久傳達成為可能。但是,保存在文本中的含義也面臨著“消亡”的危險。德里達隨即指出了使用“消亡”這一模棱兩可的詞語的原因,“消亡之物恰恰是化為烏有的東西,可它也是那種不再以斷斷續(xù)續(xù)的或明確的方式在事實中呈現(xiàn)然而又無損于其存在或存在意義的東西?!盵17]而且他還指出,“對真理的‘消亡’含義進行規(guī)定,這是《起源》以及胡塞爾全部歷史哲學所提出的最困難的問題?!盵18]由此,也可以看到書寫的語言在胡塞爾歷史現(xiàn)象學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那么,消亡是怎樣的一種危險?胡塞爾又是如何消除這些危險的呢?

首先,含義一旦出現(xiàn),不管是在口頭語言還是在書寫的語言中,就面臨不可避免的沉淀過程,盡管這種含義具有被重新激活的可能性。然而,在這種主動的重新激活的過程中,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fā)揮,使源初明見的構成物變成聯(lián)想的構成物,從而使“真理”失實,有效性降低。因為在聯(lián)想之中“包含著聯(lián)想規(guī)律所表達的東西;包含著通過‘重新喚起’(Wiedererweckung)而引起的‘觀念結(jié)群’的事實所表達的那些東西;而且還包含著更多的事實”。[19]胡塞爾指出,對這一危險的預防,不僅要在源創(chuàng)建行為之后立即確??芍匦录せ畹目赡苄?,還必須訴諸于語言表達的單義性。人們通過遣詞造句,通過對詞、短語、句子以及句子關聯(lián)進行精心的鑄造,使科學成果也即源初的意義的表達單一化和單義性。特別是在科學共同體內(nèi)部(既包括源創(chuàng)建的科學家,也包括每一個科學共同體的成員),尤其關注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化和單義性,這是科學內(nèi)部的傳統(tǒng),也已內(nèi)化成科學工作者的責任,因此,科學陳述是被“一勞永逸地”說出的,它們是“被確立起來的”,在以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中可以毋庸置疑地重新激活其本真的含義。幾何學即是如此。

其次,文字符號作為源初意義的保管者總是被記錄下來并作為檔案資料保存起來的,那么,“一場宇宙的大火,一場世界性的圖書館火災,一次文物或‘文獻’的普遍災難”,[20]都會使文本遭到事實上的毀滅。由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書寫是觀念客觀性的條件,是真理肉身化的寓所,真理如果不能被說出來和寫出來,就不能達到完全的觀念客觀性,也就沒有歷史性。因此,書寫的可能性使理念性的最終解放得以可能。文字符號的毀滅使意義的傳承面臨斷裂的危險。但是,歷史是意義的歷史,而非文獻的歷史,具有可持續(xù)性的是真理的含義本身,真理不依賴于任何事實語言,它始終是自由的,不管它以何種語言、以何種方式被表達,始終以如其所是的含義得以呈現(xiàn)。因此,真理寓于語言之中,又不依賴于語言。而胡塞爾所關注的不是語言的事實性,而是被超越論的意向所貫穿的觀念客觀性。真理的意義在內(nèi)在歷史中得以傳承,事實的災難對它來說永遠是外在的,“即使有一天所有的幾何學‘文獻’和所有現(xiàn)實的幾何學家都遭到毀滅”,“我們?nèi)匀话阉醋魇沁@一幾何學‘的’事件”,“所有現(xiàn)實的危險都止步于內(nèi)在歷史性的開端處”。[21]在解決了這種危險之后,幾何學的歷史所傳遞的意義既是最終的意義,又是源初的意義。我們通過回溯性的追問將科學喚醒到它源初的含義之上,也就是喚醒到它的最終含義之上。

通過上述步驟的展開,胡塞爾從幾何學的源頭處開始對其源初意義進行規(guī)定,使觀念的客觀性作為意義存在于語言之中。胡塞爾在指出口頭語言先于書寫的語言的同時,強調(diào)了書寫的語言在觀念客觀性中的“傳統(tǒng)化”作用,因為書寫的語言符號更有利于意義的更普遍的傳達,正是語言與意義之間的這種關系,使后來的幾何學家在活生生的當下在場中,將過去的當下在場所包含的歷史性,通過語言的作用而重現(xiàn)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幾何學公理的當下運用,通過語言的中介,重新激活了已經(jīng)成為“沉淀物”的歷史世界。也正是以此為基點,胡塞爾才又回過頭來,從“活生生的當下”出發(fā),為我們描述了一條回溯幾何學起源之路。

語言、意向性與意義的回溯

書寫的語言保證了意義的持存,但是人們是如何穿越幾何學的歷史鏈條,最終把握源初意義的呢?這就要涉及到人的主觀能動性問題。胡塞爾也曾指出,幾何學的新的觀念構成物“是來自觀念化的精神活動即‘純粹’思維的產(chǎn)物”,人們正是從預先被給予的材料出發(fā)“創(chuàng)造出這些‘觀念的對象性’的”。[22]可見,胡塞爾在追溯起源的過程中,不僅注重歷史常項的作用,也關注先驗主體的主動創(chuàng)造能力。此處,人的主動創(chuàng)造能力主要包括兩種,即重新激活的能力和想象變更的能力。

最初的創(chuàng)建活動的觀念構成物一旦產(chǎn)生,就會沉入到過去之中,發(fā)生滯留。“由于活的意識在滯留上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意識便以習性和沉淀的方式把意義、效果和過去的行為保存下來?!盵23]過去意識的體驗在當下是以滯留的形式出現(xiàn)的,這個滯留又連同新的構成物被保存在相繼產(chǎn)生的新的滯留之中。因此,活的當下總是表現(xiàn)為當下的滯留,也即滯留的滯留。幾何學的源初意義變成被遮蔽的、處于不斷沉淀和被埋葬過程中的潛在含義?!熬统恋硐聛淼囊饬x而言,危險首先在于被動性?!盵24]德里達借助于地質(zhì)學的概念和理論分析了這一被動性和沉淀化的過程,他指出,每一次地質(zhì)運動都會有沉淀下來的東西形成一個平面,這個意義的平面是向歷史性的跌落;一次新的運動總會在舊有平面的基礎上產(chǎn)生新的意義疊加,這些相互疊加的意義層既相互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最終在“被遮蔽的在場形象”中形成新的意義構成物。但是這種不斷沉淀、埋葬的意義生成過程對意義本身而言是被動的,正是這種被動性,使意義面臨被徹底遺忘的危險。但是對相關主體來說,沉淀并不是虛無,它們可以被再度喚醒。而每一個作為語言存在的人具有重新激活的能力,被喚醒的含義是被動給予的,但重新激活卻是主動的。實際上這種重新激活的過程就是一種發(fā)掘和考古活動,“它使得我們有可能從語言成果和文化成果的沉淀層下面發(fā)掘出赤裸裸的、具有奠基作用的明見性的含義?!盵25]通過這種主動的、重新激活的“去沉淀化”過程,被動喚醒之物就回溯地轉(zhuǎn)變成了相應的主動性。而這種重新激活的能力“肯定已經(jīng)以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傳承,而且總是能夠得到傳承”。[26]正是有這樣一個前提,每一個幾何學家才能從傳承下來的幾何學的每一個公理或命題之中發(fā)現(xiàn)幾何學的明見性,才保證了幾何學的意義歷史的傳承。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想象變更的能力。胡塞爾指出:“每一次當我們思義時,我們都明見地發(fā)現(xiàn)自己具有一種能力,一種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進行反思的能力,一種對視域進行審察并根據(jù)解釋而深入其中的能力?!盵27]這種能力也就是想象變更的能力,即通過思想和想象自由地對人類歷史進行變更,這種變更將事實常項“作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被置于源初的明見性之中的東西、作為單義的語言中被確定的東西、作為始終蘊涵于活生生的視域之流中的本質(zhì)的東西”,通過想象的行為再造出來。這樣,我們就使本真歷史擺脫了與事實歷史的關聯(lián),成為思想的諸種可能性之一。而想象變更的方法并非要窮盡事實可能性的多樣性,而是更關注整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本質(zhì)性,其目的是將例證性的意識應用于任何可能性之上。但是,想象變更和還原仍然是從經(jīng)驗事實性出發(fā)的,強調(diào)的仍然是本質(zhì)先天的東西,它所保留的是理性的可能性,而非事實性。想象變更的能力在追溯幾何學起源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只有在想象變更中把握事實常項,絕對的觀念客觀性才能產(chǎn)生,而這種觀念客觀性有語言單義性和源初意義的規(guī)制,對于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是可理解的,因此是可以傳承的。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幾何學的范圍,對一切擺脫了歷史事實性的科學都是有效的。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歷史任務,也就是:“通過訴諸歷史中的本質(zhì)之物,從而揭示出歷史起源的意義?!盵28]這種意義已經(jīng)能夠且必然能夠賦予所有幾何學以及科學一般的生成以其持久真理的意義。

不管是重新激活的能力還是想象變更的能力,都與意向性相關。我們知道,意向為書寫本身進行奠基,是內(nèi)含于書寫的語言之中的靈魂。源初意義在歷史傳承中的“沉淀物”只不過是意向和意向含義的疊加,滯留也只是在意向性之中的滯留。胡塞爾在回溯意義的過程中,分離出一種意向行為,這種意向行為在事實語言中構造出語言內(nèi)含的意義,并將這種意義寄存在事實語言之中,他在《幾何學的起源》中所追問的意義也就是純粹的意向。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運動,“就其徹底的涵義而言,并不是一種中性的序言或某種思想的開場白式的演練,而是在其整體歷史性意識中的思想本身。”[29]這種思想或曰意義的起源,在胡塞爾的沉思中轉(zhuǎn)換成觀念對象的生成,因為意義只有變成觀念對象才能進入歷史,而觀念對象的生成過程是主體實踐或構造性行為的產(chǎn)物,這種行為的意義“不是一種外在的命定性,而是一種意向性的本質(zhì)必然性”,“一切意向行為的原初意義只不過是其目的意義即對象的構造而已”。[30]

通過語言、意向性的介入,胡塞爾將對幾何學起源的追問轉(zhuǎn)換成探討觀念對象性如何形成的問題。而觀念對象性是文化世界整個類別的精神產(chǎn)物所固有的特征,它是語言一般的要素,因為觀念構成物“必須始終能夠在話語中得到表達,必須始終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從一種語言轉(zhuǎn)譯成另一種語言”,[31]而語言本身,“完全是從理念對象性出發(fā)而被構建的”。[32]因此,完整意義上的現(xiàn)象學還原首先是對自身語言的還原。在胡塞爾看來,過去的當下正是通過語言才成為歷史,使某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沉淀物”成為活生生當下在場?!爸灰辛苏Z言,只要有了語言的永不休止的活生生運用過程,一切歷史和非現(xiàn)實都可以活生生地在現(xiàn)時結(jié)構中呈現(xiàn)出來?!盵33]

由此可見,對源初意義的追問正是訴諸于語言、書寫和重新激活的權能,正是訴諸于想象變更的方法才得以可能的。經(jīng)過上述現(xiàn)象學運動,主觀性的觀念含義被客觀化并進入歷史中,并成為具有當下在場的權能之物,但是我們一直沒有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即:最初的觀念性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以幾何學為例,胡塞爾指出:“幾何學的原創(chuàng)建者能夠從前科學的世界出發(fā)對其加以利用,并且必定把它看作進行觀念化的材料。”[34]幾何學正是從前科學世界,即生活世界出發(fā)得以創(chuàng)建的。在《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驗論的現(xiàn)象學》中,胡塞爾首次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指的是“作為唯一實在的,通過知覺實際地被給予的、被經(jīng)驗到并能被經(jīng)驗到的世界,即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35]在《幾何學的起源》中,生活世界作為所有客觀性的起源而得以揭示,所有對象性的客觀之物都在其源初的、向經(jīng)驗主體的回溯中給予自身。幾何學的觀念性就在生活世界中產(chǎn)生了。觀念對象一旦產(chǎn)生,在幾何學內(nèi)部,通過對意義鏈的反向追尋,胡塞爾為我們指出了一條確定無疑的返回幾何學源頭的道路。黑爾德指出,“認識的道路通過目的而事先被標明?!盵36]胡塞爾追問起源的道路是如此的暢通無阻,以致德里達說:“由于思想只能通過邁向無限地被保留起來的起源的方式而對業(yè)已宣示出來的目的進行期待,因此它永遠知道它總是要到來的。”[37]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是通過語言,特別是書寫的語言的中介,胡塞爾對起源的追問才成為可能。因為在《幾何學的起源》中,語言已經(jīng)成為意義的可替代之物。盡管胡塞爾生前并沒有將語言分析置于其現(xiàn)象學的首要位置,但其影響卻經(jīng)久不衰。“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聯(lián)結(jié)英美分析哲學和歐洲大陸現(xiàn)象學的一個關鍵橋梁?!盵38]海德格爾作為胡塞爾的學生曾經(jīng)提出“語言是存在的家”,而德里達在《聲音與現(xiàn)象》中對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解構正是從語言符號入手的,因為“耐心閱讀這方面的內(nèi)容比在其他地方能使我們更清楚地在《邏輯研究》中看到胡塞爾全部思想的萌芽”。[39]由此也可以管窺語言在胡塞爾現(xiàn)象學中的重要地位。

[1][7][19]胡塞爾(倪梁康譯).邏輯研究(第2卷第1部分)[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5.4.37.

[2][3][4][5][6][8][9][10][11][12][13][15][16][17][18][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4][37]德里達(方向紅譯).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引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70.179.176.6.180.4.180.182.181.182.84.86.178.90.90.93.97.204.44.99.100.191.202.204-205.169.53.57.180.202.173.

[14] Jacques Derrida.Edmund Husserl's Origin of Geometry:An Introductio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9.164.

[33]高宣揚.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32.

[35]胡塞爾(王炳文譯).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驗論的現(xiàn)象學[M].商務印書館,1988.58.

[36]胡塞爾(倪梁康譯).現(xiàn)象學的方法[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8.

[38]倪梁康.現(xiàn)象學的始基——胡塞爾《邏輯研究》釋要(內(nèi)外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8.

[39]德里達(杜小真譯).聲音與現(xiàn)象[M].商務印書館,2005.1.

猜你喜歡
胡塞爾客觀性現(xiàn)象學
語境中的胡塞爾*
——專欄導語
憲法解釋與實踐客觀性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8:08
客觀性與解釋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6:20
實現(xiàn)“歷史解釋”多樣性與客觀性的統(tǒng)一
論柴靜新聞采訪對客觀性的踐行
新聞傳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3
對“如是我聞”的現(xiàn)象學詮釋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3
淺析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意向性結(jié)構
中國市場(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53
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認識論雛形——讀《現(xiàn)象學的觀念》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8
學習共同體的現(xiàn)象學闡釋與應用
話“徑”說“園”——來自現(xiàn)象學語境中的解讀
申扎县| 新蔡县| 五台县| 龙井市| 达尔| 灵丘县| 浮山县| 察隅县| 南京市| 香格里拉县| 涡阳县| 共和县| 嘉定区| 政和县| 鲁甸县| 天气| 贵德县| 开远市| 伊吾县| 青田县| 临朐县| 德州市| 莱阳市| 若尔盖县| 来宾市| 嫩江县| 平塘县| 昌乐县| 河北省| 翼城县| 雅江县| 淳安县| 米易县| 宁安市| 喀什市| 扎兰屯市| 通海县| 疏附县| 永善县| 康定县| 石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