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君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113-01《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兩個基本性質,二者統(tǒng)一于語文教學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以不論學習課文,還是考試之前的復習,都不應忽視人文教育,語文教學應當如何體現人性化呢?
作為教師應是成熟的專業(yè)的教師。北京師范大學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中將教師的專業(yè)成熟概括為三個方面:"專業(yè)眼光——能用發(fā)展的眼光、教育工作者的眼光看待學生和用整體和諧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動;專業(yè)品質——建基于教育理想與信念,體現日常的細微的行為之中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專業(yè)技能——課堂監(jiān)控、演示講解、練習指導等方面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轉變觀念適應新課程。一要轉變教育評價觀,什么樣的評價觀就決定著什么樣的教育。二要轉變教師角色觀,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chuàng)新。 經過冷靜地思索,我們認為,原因在于當前的人性化語文教學理念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
1.對人性化語文教學的內涵認識模糊不清
人文主義發(fā)軔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它本來是針對中世紀神學專制對人民思想的禁錮、情感的壓抑和對真理的扼殺而提出的倡導個性自由,宏揚個性解放的口號,后來逐步發(fā)展成為以人為本,尊重人格,頌揚人性,提倡人權,要求關懷人生的終極意義,概括地說就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①這是哲學范疇內的人本主義,它與我們所講的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并不是一回事。哲學中所探討的"以人為本"是基于宏觀把握人的地位和發(fā)展方向,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抽象的"人本",它的核心是"人的發(fā)展"。而人性化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實實在在的學習主體--學生,是語文教育過程中個性獨特的"這一個",關注的是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哲學思潮中的以人為本的理念是一種價值觀和方法論取向,它是以精神導引的方式進入語文教育領域的,換句話說,它只是一束理想的光芒,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因而不能直接搬進教學的目標體系。正是混淆了兩者的內涵,將哲學中的 "以人為本"的抽象概念等同于人性化語文教學的實際操作,將語文素養(yǎng)的外延無限擴展,認為語文教學應該無所不包,無所不能,殊不知,這種無限化的實質就是取消語文教育:我們說人文性是語文基本特點,但并不能擴展為凡是具有人文性的內容都是語文教學的內容。語文教育目標的實現,并不能解決"人的發(fā)展"的所有問題,同樣,"人的發(fā)展"的所有問題也不必全部搬進語文課堂,事實上,語文教育也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2.對人性化語文教學理念的踐行形式大于內容
其實,人性化語文教學并不是什么新名詞,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成了全球教育改革的熱點;它也不是什么泊來品,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早就有深刻的論述??鬃泳陀?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在《論語?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針對三人的不同追求和目標,孔子并沒有單純地評判是非對錯,而是通過點撥、開導、激發(fā)和認同的手段來指導學生修身立志。這不正是人性化教學的典范嗎?語文教學的人性化是指導實踐的科學理論,絕非是裝點門面的口號。
3.關注學生人性與個性
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這就要研究學生性情需要。作為語文教師,要著重發(fā)展學生心靈中需要勞動、需要學習、需要創(chuàng)造的那部分東西。對即使看起來這方面需要不強烈的同學,也一定要堅信他的心靈是一個廣闊的世界,堅信這個世界中一定存在著勞動、學習、創(chuàng)造的需要,千方百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找尋出這種需要,使其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同時,教師還要帶領學生體驗課文中傳遞出的人性。如《俗世奇人》中作者一寫"俗世"中奇人,二寫"俗世"中的人。刷子李、泥人張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們有才能、有個性,但行事言語高于常人。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一波三折的敘事技巧,從而提高寫作水平。另外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們多種多樣的個性,豐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個性。在老師課堂教學理念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是自己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4.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主要的是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著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對生活的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做"傳遞員",而必須"引人入勝"。首先,透過形形色色的文字符號,去體味其中蘊含的情和意,成為一個被感動的讀者;進而將自己融入其中,成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設置一種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將那充溢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張揚,呈現給學生,讓他們隨著作者的一顰一笑去憂去喜。"教育就是喚醒",當學生的心靈一旦被喚醒,就能和作者的心靈互相溝通,和課文內容發(fā)生共鳴,從而以尋求精神家園的執(zhí)著走進美好的語文世界。放手讓他們評價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圖畫美、幽默美,從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借詩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設情,表達自己的情意和體驗。
5.避免一切教學中存在的暴力因素
最后一點就是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避免暴力教學的不良現象。我們常說,獎懲措施是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兩種手段,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追求獎懲措施最佳效果的同時,不能夠忽略懲罰手段的合理使用。比如說。面對一些上課調皮搗亂、不僅自己不學習還影響他人的學生,教師是必須采取一些手段制止學生的行為的,但是如果教師單純地沖著學生大吼大叫或者揮舞著手中的教鞭體罰學生,只會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應。教師要盡量揀選一些溫和的理性的懲罰措施,避免一切暴力因素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
總之,初中時期是學生全面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建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有效把握這一關鍵時期,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刻秉持人性化的教學精神,時刻尊重學生的心理需要并且及時地傳輸正確的價值觀,讓我們的學生在充滿正能量的狀態(tài)下學完成語文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