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蓮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061-01十三年來,我一直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我所在的學校全部學生都是回族,剛接一年級時,這里好多孩子連普通話都聽不懂,和他們溝通很困難,拼音教學更是難上加難。但是經過一年的摸索和努力,孩子們已經闖過了拼音這一難關,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這里,我想結合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做法,談一下農村小學拼音教學的一點心得。
1.將學習由難變易,體驗成功、增強信心
學習如果讓學生感嘆到困難,也容易讓其產生厭學情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我在教學中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由難變易、由繁變簡,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以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保持學習的興趣。
1.1順口溜、兒歌教學法。兒歌朗朗上口,富有韻律,通過兒歌來增進孩子對漢語拼音的理解和認識,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如: "左上圓圈qqq,左下圓圈ddd,右上圓圈ppp,右下圓圈bbb"; "左拳b,右拳d,左拳倒立 ppp右拳倒立qqq。""好朋友j、q、x,一塊出門去,碰見小小ü,小ü有禮貌,脫帽敬個禮。"; 標調歌:有a不放過,沒a找o、e,i、u排隊標在后;《新年好》這首歌,可以用"b p m f"替換歌詞"新年好呀",以此類推;所有聲母就可以用《新年好》的調子唱出來。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涂色區(qū)別記憶法。在教學中,我常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涂色,給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涂色,給字母和音節(jié)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熏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qū)別,而且發(fā)展了視覺空間智慧。我黑板上的拼音板書也堅持用不同顏色的粉筆來書寫;紅色代表聲母,黃色代表整體認讀音節(jié),白色代表韻母。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區(qū)分聲母、復韻母、前鼻韻母、后鼻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1.3游戲比賽法。我們可以跟他們做各種游戲,如摘果子、找朋友、闖關、變魔術等游戲。我常用手指操練法,手指操練法簡單易學,可以促使學生動腦、動手,在游戲中記住字母的形狀。如: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彎就成o。松開一點就是c,兩個食指交叉就是x,等等。這樣,不僅使他們學得主動,而且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享受到了學習的興趣。
2.輕松復習,及時鞏固
2.1學生要多讀,做好復習鞏固。學拼音沒有捷徑,像我們學講普通話一樣,基礎不好的話要多讀,多練。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所以,平常我會做一些小卡片讓學生在早讀課去讀。
2.2每課都要在老師面前過關。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好每個拼音的讀法,我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在老師面前過關,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膽量。
2.3小老師課后幫助,手拉手,一幫一,同伴互助。因為每課拼音都要來老師面前檢查,當有些同學老師教了一兩遍還不會讀時,我會找一些會讀的學生,進行一幫一教讀。
2.4讓學生在作業(yè)本上用拼音寫姓名,讓學生輪流發(fā)本子。
3.讓孩子們感受成功,滿足情感需要。
剛入學的孩子們最渴望的是能夠得到老師的認可,尤其是農村的孩子他們對老師的崇敬之情遠遠高出城市里的孩子們。我們可以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親身地感受成功的喜悅,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增強他們的學習欲望。孩子們認識了一個字母,會讀了一個音節(jié),學會了一首兒歌……這些都是他們學習上獲得的成功。我們都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肯定他們的成績,盡量給學生多一點鼓勵、表揚,讓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比如在課堂上表現(xiàn)好的學生,讓他們獲得"小小拼音王"的稱號;獎勵他們一枚小貼畫;送給他們一個擁抱等等。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成功,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學生會發(fā)自內心地喜歡上漢語拼音。
其實,拼音教學無定法,農村的孩子同樣熱愛學習,同樣奮發(fā)圖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所以,我們語文老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畫面,在"大腦熒幕"上放映出來。
2.架設心靈的橋梁
文本的作者與學生,他們的人生閱歷、文化底蘊、思考背景,語言修養(yǎng)都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距離有時簡直難以逾越。教學中,需要運用想像在這中間架設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內涵上的感悟。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這些文字初看不覺得充溢著情思,似乎平淡無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設橋梁,才會感到這是作者在用最經濟的筆墨傳達最豐富的內涵。我問學生:作者為什么要寫小妹們的話,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說是為扣題,有的說寫出了夫妻情深。學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妻子從作者口中聽到了不少精彩的歷史典故,從南閣子的書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視野為之開闊,她的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充實,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滿自豪而又饒有興味地向小妹們講述閣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們油然而生歆羨之情,神往閣中的讀書生活,這樣便有了小妹們的問語:"且何謂閣子也?" 如果不激發(fā)學生的想像,不在中間作適當?shù)狞c撥,那海明威的冰山原則下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難以發(fā)現(xiàn)。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那些村童居然對著面帶慍怒的老頭公然作賊,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搖大擺地走入竹林。讀到這里,如果不細想,不想像,就會感到杜甫真會幽默,描寫出這么好笑有趣的場面。若發(fā)問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這說明什么?"學生馬上想到"貧困",再一點撥,想到安史之亂后民不聊生、天下貧困的整個局面。這些群童正是因為家境貧困,才會"當面為盜賊",抱走那些今天視作垃圾的茅草。
學生因此而悟到這些正是結尾的伏筆,進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達"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現(xiàn)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最終為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感動。
3.填補空白,豐富想象
文學作品所使用的是描述性語言,作者在敘述和描寫中,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說透,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揣摩,或因表達的需要,省略一些內容,留下許多"不確定性"。這就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空白,讓學生通過推理和想象來為這些"空白"填補亮麗的色彩??傊囵B(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教育的最終目標,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核心,而語文的魅力又在于想象,因此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的主要陣地,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條件,努力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語文教學中應盡可能地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樣,語文課堂教學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民族進步及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思想的相信外化為行為的肯定。在語文教學中,不要給學生一種固定的標準答案,提倡思維的多元化;要肯定學生的新穎想法,給予鼓勵;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想象的機會,比如多質疑,多表演,多編故事,設想未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