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身份的人,在中國大地上視角是不一樣的。如果美國記者在中國旅行,他將會呈現(xiàn)一個怎樣的中國呢?1996年何偉申請了美國“和平隊”組織,來到中國支教。2001年夏,他考取中國駕照,開啟了從鄉(xiāng)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7年時間,一路上他見到了“生活在中國青年人都不知道或者拒絕認識的中國”。
鄉(xiāng)村之旅
“沿著這道城墻,穿越整個國家,多么神奇??!”何偉在他童年時期,每次拿到中國地圖,看到長城都會有這樣的感嘆。借著研究中國長城的項目,他決定自東向西,由沿海至內(nèi)地,進行他一直所向往的,在中國的陸路之旅。何偉說:“順著這道城墻,我可以穿過中國的一個個小鎮(zhèn),一路走到青藏高原的邊上?!?/p>
考取駕照后,他從“首都汽車”公司租了一輛越野車,特價每天兩百多,那時租車行業(yè)才剛剛起步。他每天駕著這輛印著“City Special”的車,開始了他的Special之旅。他給自己定立了規(guī)定“日落后安營扎寨,天一亮就動身出發(fā),避免向警察登記匯報,后備箱儲滿可樂、給他力、奧利奧餅干,以及糖果”,訂立這樣的規(guī)矩是和他美國記者的身份有關,“那時的警察都很敏感,如果是“間諜”責任可就大了”。
萬事俱備,他從山海關出發(fā),沿長城西行,經(jīng)山西、內(nèi)蒙、陜西,直抵青海湖。在途徑包頭途中,何偉看到了奇怪的一幕,人們試圖用嚇跑鳥的方式來管理交通,有關部門在各大十字路口設立了大量交警塑像,以提醒往來為數(shù)不多的車輛。
此后,他開始駕車開始尋找在農(nóng)村的第二個家?!盎藘蓚€多月,看到了幾乎是前現(xiàn)代的中國。很多村落被遺棄了,人們都外出打工。”這令何偉感到傷感和疑惑。
三岔,是他在距北京240公里附近找到的村落,他租下了魏子淇家?guī)量拥泥l(xiāng)村別院。希望看到“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與農(nóng)田時令合拍”,自己能過上隱居式作家生活。這一住就住了4年。在這4年的光景里,何偉喜歡上了鄉(xiāng)村生活節(jié)奏,同時他也見證了中國鄉(xiāng)村不斷衰退的軌跡。
工廠之旅
2005年,結束了鄉(xiāng)村之旅后,何偉來到了浙江麗水。這是一座到處都是工廠的城市,年輕打工者隨處可見。他頗為好奇,“那些開拓型的工廠里面,老板和工人們過的是怎么樣的一種生活。”
一路上,何偉感受到了和北方不同的南方小鎮(zhèn),到處是“攝人心魄的景色和令人迷惑的產(chǎn)品”?!敖鼛啄辏袊r(nóng)村一樣,年輕人都陸陸續(xù)續(xù)離開村子,留在家里的孤寡老人,耕著田地,靠外出打工兒女掙錢回來維持生計”何偉說。由此,他領教了“溫州模式”,跟蹤采訪了生產(chǎn)胸罩調(diào)節(jié)環(huán)的制造廠。
在工廠里他遇到了只有15歲的打工女孩,為了能掙更多的錢,她用飛快的速度放置胸罩襯骨,“快得我都數(shù)不過來”,何偉說。他還遇到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中國移動免費音樂會”,“正是因為質(zhì)量不高,所以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要換個地方表演”。也正是這種流動的表演形式,慰藉著那些背井離鄉(xiāng)的打工者。
后記:
何偉通過自駕的方式,親歷了中國大地各種匪夷所思的事?;蛟S你不曾想,花費十年功夫在異國他鄉(xiāng),從陌生到熟悉,記錄著這個國家發(fā)生的點點滴滴?;蛟S你也不曾想,寫一本旅游紀實書,可以花上6年的時間。兩年后,何偉攜妻子張彤禾回到了美國?!拔遗略诠潭ǖ牡胤酱L,眼睛可能不新鮮了?!被貒?,這部花費6年時間寫成的《尋路中國》終于面世。也正因為這部著作,人們看到了一個“被熟視無睹的中國”。
《尋路中國》
作者:(美)彼得·海斯勒
譯者:李雪順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定價:33.00元
作者簡介:
何偉(彼得·海斯樂),美國作家,畢業(yè)于牛津大學,獲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曾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以及《國家地理》雜志媒體撰稿人。1994年赴中國四川支教,尋路10年,走訪了中國城市、鄉(xiāng)村、工廠,出版《江城》《甲骨文》《尋路中國》,統(tǒng)稱“中國紀實三部曲”。被譽為“關注現(xiàn)在中國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