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波
(貴州省黔南州交通設計院)
圓曲線是道路平面設計中最常用的線形之一,在對圓曲線的最小半徑進行設計時,主要目的是為了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能夠既保證安全又感覺到舒適。
圓曲線的最小半徑主要包括一般值和極限值。在已經知道公路行車速度的情況下,圓曲線的最小半徑主要與f 以及i 都有著直接的聯系。從行車駕駛人員的自身承受度以及舒適度來說,橫向力系數:當f <0.10 時,在公路行車中發(fā)生轉彎時就不會感覺到通過轉彎地區(qū),可以說是比較平穩(wěn)和舒適的;當f=0.15 時,在轉彎的過程中就能夠對轉彎的情況感覺到,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穩(wěn)的;當f =0.20 時,行車駕駛人員能夠感受到曲線的存在,并且感覺不平穩(wěn);當f >0.40時,行車駕駛人員能夠強烈的感受到曲線的存在,并且感覺非常不平穩(wěn),很有可能發(fā)生顛覆的現象。根據最大橫向力系數fmax和最大超高imax值,即可計算得出極限最小半徑值。
(1)橫斷面設計應符合公路建設的基本原則和現行《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06》規(guī)定的具體要求。設計前要充分了解工程地質和水文等自然條件,并確定公路等級、行車要求、自然條件結合施工方法,做出正確合理的設計。
(2)設計時要兼顧當地基本建設的需要,盡可能與之配合,不能任意減、并農田排灌溝渠,當灌溉溝渠必須沿路基通過時,如流量較小,縱坡適宜,可考慮與路基邊溝合并,但邊溝斷面應適當加大。
(3)路基穿過耕地時,為了節(jié)約用地,如當地石料方便,可修建石砌邊坡,或修筑直立的加筋土擋墻。
(4)地面水和地下水嚴重影響路基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須采取攔截或迅速排至路基外的措施。設計排水設施時,應保證水流排泄暢通,并結合附近農田灌溉,綜合考慮進行設計。
進行路基排水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路基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路面排水主要包括地表排水以及地下排水。路基排水是一項經濟有效的防治病害的技術措施。路基排水設計包括整個排水系統的規(guī)劃和具體排水結構物的設計。
1.3.1 排水設施分類
路基排水設計時,必須攔截路基土方的地表徑流,循序匯集基身表面的降水、截流、疏干和降低危害路基的地下水,把這些水引排到適當地點或通過橋涵宣泄至路基下方的水道內,勿使它們危及路基的穩(wěn)定,見表1。
表1 路基排水分類
1.3.2 截水溝設計
截水溝也被稱為天溝。截水溝的長度以200 ~500 m 為宜;超過500 m 時,可在中間適宜位置處增設泄水口,由急流槽或急流管分流引排。在進行截水溝的設計中,截水溝的位置應設置在路基邊坡以外的一定距離內,路塹塹頂截水溝應設置在坡口5 m 以外,方向大致與路中線平行,并盡可能與水流方向垂直,以攔截更多的水,并具有足夠的流水斷面和縱坡。
截水溝通常采用梯形斷面,深度和底寬不小于0.5 m,具有1% ~3%的溝底縱坡,溝底縱坡最小不小于0.3%。
S309 惠水七里沖至威遠段公路(二級公路)兩階段施工圖設計。采用的各項技術指標見表2。
表2 主要技術指標表
設計速度為40 km/h,根據相關規(guī)范得知:最小平曲線的最小半徑的一般值為100 m,極限值為60 m,本方案設有三個彎道,即有三段圓曲線,半徑依次為120.6 m,200.651 m,156.712 m。比較最小的平曲線半徑為120.6 m,大于最小半徑的一般值100 m。
2.3.1 路幅及行車道寬的確定
根據《規(guī)范》規(guī)定并結合實際情況取道路等級為二級公路,路幅定為整體式雙幅二車道。根據《規(guī)范》可以得出山嶺重丘區(qū)二級公路行車道寬度為3.5 m。
2.3.2 加寬值的確定
最小圓曲線半徑為400 m >250 m,因此本設計不采用加寬。
2.3.3 路肩的確定
設計路段為山嶺重丘區(qū)二級公路,需要設置路肩。參照我國《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選擇的路肩寬度為硬路肩寬度2.5 m,土路肩0.75 m。硬路肩的坡度為2%,土路肩的坡度為4%。在填方路段,為使路肩能匯集路面積水,需在路肩邊緣設置路緣石。為了便于排水,可在路基邊緣設置高出路面10 ~20 cm,寬為10 ~15 cm 的路緣石。
2.3.4 路拱和超高的確定
(1)路拱
取2.0%,以利于橫向排水。
(2)超高值的計算
根據《規(guī)范》可以確定山嶺重丘區(qū)二級公路的最大超高為8%,最小超高為該道路所采用的路拱坡度值。超高過大會使慢行的車輛產生向曲線內側滑移的可能性,最小超高應滿足道路排水性的要求。
超高值的計算公式
式中:i 為超高橫坡度;μ 為橫向力系數;V 為行車速度,km/h;R 為圓曲線半徑,m。
因為本工程為二級公路,所以設計超高方式為繞中心設計線旋轉,路堤邊坡采用1∶1.5,路塹邊坡采用1∶1。
(3)超高的過渡方式
在進行設計超高過渡方式的選擇時,需要從三種方式中進行選擇,即繞內邊緣旋轉,繞中線旋轉和繞外邊緣旋轉。只考慮無中間分隔帶的超高過渡,主要采用的超高的過渡方式是中線旋轉的方式。
(4)曲線上超高緩和段長度的確定
在進行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確定的過程中,需要對超高緩和段所需要的最短長度進行考慮,所以在一般情況下,超高緩和段與緩和曲線長度相等。但因照顧線形的協調性,則超高的過渡可僅在回旋線的某一區(qū)段內進行。從有利于排除路面降水考慮,路段的超高漸變率不得小于1/175。
超高緩和段長度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β 為旋轉軸至行車道(設路緣帶為路緣帶)外側邊緣的寬度,m;Δi為超高坡度與路拱坡度代數差,%;p 為超高漸變率,即旋轉軸與行車道(設路緣帶為路緣帶)外側邊緣線之間相對升降的比率。
結合上述情況并參考有關設計實例,在各緩和段采用緩和曲線的長度為85 m。
為保證路基和路面的穩(wěn)定,防止路面積水影響行車安全,需要設置完善的排水設計,以排除路基、路面范圍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該地區(qū)地下水位低,地下水對路基的影響很小,因此,主要考慮的是地表排水。路基的地表排水需要采用邊溝、截水溝、排水溝等設施。
2.4.1 邊溝設計
因為地質情況良好,土質較密實,邊溝的斷面形式采用梯形,底寬和深度為0.8 m;結合本路段的具體情況,內側邊坡采用1∶1.5,外側邊坡根據地質情況確定,在挖方段與挖方邊坡一致。
2.4.2 截水溝設計
截水溝的形式采用梯形,底寬為0.8 m,深度為0.8 m,邊坡坡度視土質而定;截水溝溝壁最底邊緣開挖深度不能滿足斷面設計要求時,可在溝壁較低一側培筑土梗,土梗頂寬1 ~2 m,背水面坡1∶1.5,迎水面坡采用1∶1,如果土?;讬M坡度陡于1∶5 時,沿地面需挖0.5 ~1.0 m 寬的臺階。
綜上所述,公路設計牽涉到的內容非常多,所要考慮的因素也比較廣泛,其中涉及到的計算內容也比較多,因而可以說公路設計是非常復雜的,在進行公路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做好公路設計工作。
[1]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公路排水設計規(guī)范(JTJ018-97-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