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榮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財富、美貌、金錢、地位、愛情、友誼等等,但是,世上很多事情,往往不可能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于是,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我們常常力不從心。
她是一個個性很要強的女孩,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要比別人強,所以總是活得很累。一天,做大學教授的母親從同事的婚禮上帶回來一些糖,女孩拿出一顆正要往嘴里放,母親攔住了她,讓她稍等一下。隨即,母親從一堆糖里數(shù)出17顆,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然后讓她把這些糖分成三份,第一份按照1/3的比例來分,第二份按照1/6的比例來分,第三份按照1/9的比例來分。這道題可著實難住了女孩,17不能被3、6和9整除,所以要想按照母親的要求來分,是不可能的。女孩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母親見她為難的樣子,別有用意地說:“有一個辦法,只要有18顆糖,就好分了?!币宦犨@話,女孩茅塞頓開,馬上把那顆還沒有進嘴的糖拿出來,湊成了18顆。問題很快便解決了。
母親借此對女孩說:“孩子,你明白了嗎?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必須要舍得,如果你舍不得放棄手里的糖,這道題就永遠都無法解開,但是如果你舍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解題是如此,人生更是如此。孩子,你要記住,解開人生這道復雜的‘題,舍得是關鍵?!?著名作家賈平凹說:“會活的人,之所以活得好,是因為深諳兩個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p>
當然,舍得說來容易,但真正能明白“舍得”,駕馭“舍得”的人并不多。實際上,舍得是一個廣義的思維,它不光有放棄、舍棄、放手,還包含著寬容、退讓、淡泊、低調等。舍得包含著三層意思,一個是如何舍,一個是怎么得,一個是舍與得的因果關系。
舍,告訴我們什么該舍、如何舍;得,又告訴我們什么該得、如何得;而舍與得之間的聯(lián)系就更微妙了,它們誰都離不開誰,有因有果,彼此銜接;舍中有得,得中有舍;舍的本身就是得,得的根源來于舍。舍得,其實就是一種處世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幾乎涵蓋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對待某個東西的拿放,對待某段感情的去留,對待某件事情的得失……在這一系列的事情中,如果少了舍得的心態(tài)和行為,就很難做到“去留無意”般灑脫。這也就是說,心態(tài)上的舍得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做事方式,我們的做事方式又直接決定著生活的質量。
有道是:有得有失,有舍有得,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能真正領悟這“得”字的人,就是真正明白了做人、做事的心態(tài)與境界的人。
到底何謂舍得?我們可以用生活中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兩個人走進一間屋子,見桌上放著兩個蘋果,一大一小,面對著這大小不一的蘋果,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人迫不及待地打算搶一個大的吃;另一種人會主動拿起果盤,讓對方先挑。可以看出,第一種人是極其在意得失的人,另外一種人是懂得舍得之心的人。第一種人雖然得到了大蘋果,占了便宜卻失了風度,甚至還累了心。而另一種懂得舍得心態(tài)的人,選擇主動和別人分享,不但賺回了快樂,還贏得了贊許,而且最終反倒有可能得到最大的蘋果,一舉雙得。因為按照常理來說,當你主動讓別人挑的時候,一般沒有人好意思選大的,都會拿小的,結果最大的還是留給了自己。
其實,舍得心,就是一種主動舍棄的心態(tài)。主動付出就好比“先下手為強”的道理一樣,看似吃虧,其實是一種先見之后的先機。如常言所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一樣,在做人處事上,如果你能主動“舍”,其實就是用“滴水”換“涌泉”,那么,這不是很好的投資嗎,何樂而不舍呢?
山西喬家大院的喬致庸,是中國近代名商。一般的商人都比較看重利益、唯利是圖,但喬致庸卻常常以“義”在先,以“利”在后,這也許就是喬致庸為什么能夠成為一代名商的原因,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永遠做不成大事的原因。生活中有些時候往往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人有時候越是不以利欲心去做事,越可能得到意外的收獲。
世界如此令人眼花繚亂,在追求某些東西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不斷地選擇和放棄。很多時候,生活中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留住什么,在得到的同時也要學會面對失去。所以,一個人能夠平衡好得與失的關系,實在是一種生活的能力。
樹舍燦爛夏花,得華實秋果;鳴蟬舍棄外殼,得自由高歌;壁虎臨危棄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愛,得繁衍生息……可見,唯有胸中有“舍得”的人,才能活得更加豐盈精彩,才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李中一薦自《幸福,從內心強大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