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介如
〔關鍵詞〕 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
角色;課前預習;參與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2—0051—01
一、轉變課堂角色是任務型課堂教學的前提
任務型教學把讓學生更多參與到課堂環(huán)節(jié)作為目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往往充當?shù)氖茄葜v者角色,并推動著整個課堂的發(fā)展,而學生是聽眾,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對課堂進程影響很小。在這樣的課堂上,除非“演講者”水平特別高、講的話題非常有趣,否則聽者很容易走神。筆者認為,教師很難保證自己講的話題每一個都是非常有趣的。但教師必須保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fā)揮。而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應該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課堂紀律的控制者、學生遇到問題時的幫助者、學生犯錯誤時的糾錯者。
二、有效的課前預習是任務型教學的保障
新目標英語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話題,學生若能提前按照導學案中的預習任務,通過自學、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有效完成任務并解決問題、了解話題,那么在課堂上便會出現(xiàn)人人都想?yún)⑴c、提出問題的局面。這正是任務型教學的一種形式,也是英語課堂所需要的。教師應在探索的過程中采用設計導學案的方式來幫助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前預習。
三、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是任務型課堂教學的靈魂
一位語言學家曾用這樣的話概括學生的學習心理:Tell me,I will forget;Show me,I will understand;Involve me,I will remember.在困惑、探索與反思中,我們從這三句話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筆者的做法是,對于不同的課型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任務活動方式,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如果教師只在乎自己的教學行為,卻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課堂還會在抱怨和困惑中徘徊。
筆者在任務型課堂的嘗試實踐過程中,每節(jié)課還設計了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寫學習本節(jié)課的感受。有學生在學了新目標英語“Why do you like koalas?”一課后這樣寫到:“I am very happy, because I can answer my teachers questions.”“My partner tells me she likes koalas, and I also tell her that I like pandas. Im happy to know her hobby”.
學生的反饋明顯地印證了理論的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師生與多媒體)互動的任務型活動方式極大地拓展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活動空間,激發(fā)和調動了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
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歸納出了以下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
1.任務呈現(xiàn)。任務呈現(xiàn)是任務型課堂教學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任務型課堂教學一開始就呈現(xiàn)出任務,讓學生從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明確要完成的任務,然后引導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去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既有利于強化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也有利于體現(xiàn)任務的真實性。
2.知識與技能教學。任務型課堂教學就是為完成任務而進行知識與能力準備的過程。我們在課堂教學一開始把任務呈現(xiàn)給學生之后,學生能夠感受到沒有足夠的知識、能力、技能,任務的要求與他們目前的知識與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因此,學生就在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學習教學內容來獲得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能力、技能,然后才能完成這個任務。這個學習教學內容的過程就是通常的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的過程。
3.任務完成。任務的完成是任務型教學過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將在前一環(huán)節(jié)中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技能轉化成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對于那些能力要求較高的任務可以要求學生集體完成,一些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務可以要求學生單獨完成。
編輯:楊慧芳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