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昀 于舒娟
(南京郵電大學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作為通信、信息工程、計算機、自動控制等電子類專業(yè)的主干技術基礎課程——《電路分析基礎》[1],是連接后續(xù)的模擬電子技術、數(shù)字電子技術、高頻電路等專業(yè)課程的首門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理論嚴密,邏輯性強,有廣闊的工程背景。既為學生學習后續(xù)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是許多高校電氣信息類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一門考試課程。因此,該課程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課程改革的目標是通過課堂授課方式、訓練方式以及考核評價方式的改革,恰當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本文以作者所在的南京郵電大學為例,針對強化班優(yōu)質生源小班化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不利于因材施教。擬針對強化班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如下:
1.1.1 課堂內容分層次目標化教學教學
“多層次化目標化教學方法”的實質就是采用分層次目標化教學的方式,小班化一對一教學,尊重學生的差異,建立多樣化的學習目標,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遵從“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并且應時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即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此外,教師還應捕捉所在學科領域的前沿信息,授課時將最新知識融入課堂。
在課程改革過程中,結合學科內容體系以及后續(xù)課程要求的特點,突出“基礎”,優(yōu)化“內容”,做到“博而精”?!安斌w現(xiàn)在課程內容的覆蓋面上;“精”體現(xiàn)在內容的講授上。根據(jù)國內外的經(jīng)驗與本校的實踐;重新調整課程教學內容,修訂多媒體課件,并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與其他媒體資源,編寫補充閱讀讀物“課程案例”。通過教學內容改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并為后續(xù)課程開設打下牢固的基礎。
1.1.2 討論法
小班討論增加了師生間交流和互動的頻率,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小班課能讓師生很快地彼此熟悉和適應 這樣,教育教學過程中,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并幫助他們解決。小班討論中教師增加了與學生個別接觸的數(shù)量,使得教師能更多地關注學生個體,及時給予幫助學生在傾聽教師對問題的解答之中,也獲得了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從而達到師生之間雙向交流與溝通的學習效果,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氣氛。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特別注意增強學生的自主性。
小班化教學強調的是,教師應貼近學生,親近學生,與學生展開充分的互動,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換,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小班化教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充分的交流互動時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進入一種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狀態(tài),這既可充分發(fā)揮其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提高其學習質量,又使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質疑、表達見解以及動手實踐的機會,有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1.1.3 學生參與教學
在講某一內容前,教師先指定一名學生課前對此內容預習。在課堂上由這名學生作為授課者為同學們授課,講完以后,其余同學可以自由發(fā)表對這一內容的理解,這時學生就會開動腦筋,說出多種不同的理解,教師把學生的不同理解記錄下來,同時因勢利導給出出正確的理解,引導學生從不準確、不完整的理解向正確方向發(fā)展,深刻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在教學中再現(xiàn)一些知識點的相關來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環(huán)境。例如,諾頓定理可由戴維南定理和等效變換推斷出;節(jié)點電壓法可由回路電流及對偶原理得出等。
電路分析基礎是一門重要的電類平臺課程,以項目設計展開,將一個個知識點融入到項目中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完成項目來掌握知識本身及其內部聯(lián)系,拓寬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以提高教學效率。
結合電路分析基礎的教學內容,擬選擇3~4 個討論題,每個討論題首先由教師提出討論內容。比如通過討論正弦交流電路時域分析的缺陷和復數(shù)計算的特點引出相量法,使學生對相量法的理解更透徹。學生課后進行知識預習,查閱有關資料,分組討論,并按小組撰寫出報告。每個小組推舉人選對本小組的報告進行闡述,本小組其他人員對內容可以進行補充。其他小組的成員對發(fā)言小組進行評論、打分。最后,教師總結性發(fā)言,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歸納,對討論中出現(xiàn)的各種觀點給予客觀評判,并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討論內容主要由授課計劃安排。
在對強化班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關心的就是評分標準,評價體系。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設計了比較合理、公平的的評價標準。期末考試成績占40%,減弱了期末考試在總成績的比重。更加注重平時的學習效果,作業(yè)占10%,小測占10%,期中考試占20%,討論課與自主教學的成績占20%(自我評價10%,小組互評10%)。通過這種評價體系,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考勤方式主要采用課堂結束前5 分鐘的隨堂測試,測試內容為本堂課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可能是概念理解,可能是某個知識點,也可能是電路分析或設計,測試內容避免讓學生在書本中可以直接找到。這種方式既起到了考勤的作用,也對學生課堂學習起到督促作用。
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劃分:重點講解、一般講解,學生自學,分組討論等??紤]到強化班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內容要求學生自學,然后以提問或小測驗的形式檢驗學生自學情況。
課題組的老師多次集體備課,集體討論,設計了適合強化班的教學模式?;ㄙM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完成課題來掌握知識本身及其內部聯(lián)系,拓寬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以提高教學效率。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求教師本身具有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有意訓練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并創(chuàng)造性地安排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具有充分的探究性、教學過程具有充分的交互性,課堂氣氛具有積極創(chuàng)新性,以激發(fā)學生向上進取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的目的。學生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所培養(yǎng)出來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工程思維等不是考試所能反映出來的,這些能力讓學生終生受用。因此,教學改革的效果符合我們的教學預期。
從現(xiàn)代教學設計思想的理念出發(fā),我們對《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設計進行了初步探索,積累了一些實踐經(jīng)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以供這門課程的教學同行們參考和探討。
[1]沈元隆,劉陳.電路分析基礎[M].3 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2.
[2]于舒娟,史學軍.Matlab 應用于大規(guī)模電網(wǎng)絡的節(jié)點分析法[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9,32(17):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