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鵬
“顧命”一詞出自尚書《顧命》篇,講的是,周成王將死,恐怕太子釗不能勝任,命令大臣召公和畢公輔佐太子。
在中國古代的君權(quán)政治中,存在這樣一個悖論:小皇帝年幼無法統(tǒng)治帝國,最常見的就是這種“顧命大臣”體制,幫助小皇帝完成過渡。
但這時候,問題就來了,顧命大臣要么是皇帝宗室,要么就是朝廷重臣,在先帝時便掌握大量政治資源。盡心輔佐者有之,飛揚跋扈者有之,直接廢小皇帝的亦有之。在2700年的歷史長河中,小皇帝與顧命大臣之間你死我活的斗爭從沒中斷過。
伊霍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
古代政治話語中,有這樣一句,“行伊霍之事”。這是小皇帝最不愿意聽到的,一旦有人嘮叨這個,小皇帝便如末日來臨。
伊是商朝的伊尹,霍是西漢的霍光。此二人都是顧命大臣中的佼佼者,他們忠心用事,身前雖然權(quán)傾朝野,但都沒有成為篡逆者。所以先帝們都希望自己的臣子能以他們?yōu)榘駱?,盡心輔佐兒子。但是伊霍二人卻有著令小皇帝驚悚的手段。
在商湯死后,廚子出身的伊尹接受了顧命之責,成為商湯長孫太甲的師保(太師、太保)。他在顧命任內(nèi)做了一件大事,他稱因為太甲不守爺爺?shù)淖嬗?xùn),治理國家亂七八糟,便將其發(fā)配到爺爺?shù)哪沟赝┕偈啬梗姹谒歼^。直到太甲知錯悔過,方才放回國都,將王權(quán)奉還,最后君臣相得,成就一番盛世。
但《竹書紀年》講了另外一個更為驚悚的版本,伊尹廢太甲自立,將其囚禁,7年后太甲出逃殺伊尹,才得以恢復(fù)商朝社稷。無論哪個故事,都告訴世人,伊尹手中握有廢君王的大權(quán),而且幼君根本無法抵抗。
霍光則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在漢武帝晚年深得信任,武帝臨終前,將其招來,以幼子劉弗陵托付之,“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霍光遂以大將軍職為顧命。只是這位爺同樣手段無常,在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后,因其無嗣,便引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其淫亂無道,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另立武帝廢太子留在民間的兒子劉病已繼位,是為漢宣帝。
伊霍二人雖然都沒有篡位,都在身后將大政歸于皇帝。但他們運用手中權(quán)力廢立皇帝,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日后“伊霍之事”便成為所有小皇帝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明知有野心,顧命卻是緊箍咒
在中國歷代政治話語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主少國疑”。誰都明白,一個年幼的君主在中國政治版圖中可謂九死一生,特別是生逢亂世的小皇帝,被權(quán)臣干掉、取而代之的例子多如牛毛,舉不勝舉。
于是,那些對權(quán)術(shù)精通的皇帝們采取了各種方式預(yù)防這種情況發(fā)生。其中一種手段是殺大臣,這一招用得最狠的是朱元璋,他將跟隨其開國的文臣武將殺個干凈,就是為孫子、年幼的朱允炆日后登基掃清隱患,同時又安排孫子一眾叔叔在外領(lǐng)兵。
朱元璋手段不可謂不狠,安排不可謂不周到。但還是不行,大臣中沒有棘手的了,卻被領(lǐng)兵在外、制衡中央的兒子(朱棣)篡了孫子的帝位。
誅殺權(quán)臣也不是保險的辦法,在某種情況下,君王為了社稷的安全,無法對權(quán)臣動手。托孤顧命,有時候也成了克制臣下野心的一種妙法。
最著名的托孤之一,就是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亮的托付:“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顧命之辭一語點破諸葛亮與他那傻兒子劉禪之間的關(guān)系。但這種托付重若千斤,讓權(quán)臣諸葛亮不僅沒有二心,還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同樣的問題也發(fā)生在蜀漢的對手曹魏政權(quán)身上,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睿彌留之際,把司馬懿召到近前,“以后事相托。死乃復(fù)可忍,吾忍死待群,得相見,無所復(fù)恨矣”。
什么后事,自然是幼子曹芳啊,“君其與爽輔少子”。曹睿不可謂情不深,意不切——為了見你一面,把兒子托付于你,連死都能忍,如今見了老兄,死無恨了。
他以司馬懿和曹氏宗親曹爽(大都督曹真之子)為顧命大臣。其中對司馬懿的托付與劉備白帝城托孤頗為相似,也是籠絡(luò)權(quán)臣,不至其有二心。而且曹睿還以曹家宗室的曹爽為制衡。這樣的方法在他看來可謂萬無一失。
但是,他的設(shè)計只成功了一半,雖然司馬懿終其一生都沒有對曹芳不利,篡奪其位,但他卻消滅了大將軍曹爽,為兒孫輩篡位掃清了障礙。
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斗得你死我活,無論哪國都不能誅殺司馬懿、諸葛亮這樣的國家柱石,但這些人能力太強,勢力太大,如何能讓小皇帝安然無恙呢,在老皇帝看來,惟有托孤了。事實可見,這兩次顧命都勉強算成功。
但以顧命之恩也不一定都有作用。到了北齊,開國皇帝高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臨終前進行了一次無奈的托孤。他的兒子高殷年幼,只能以弟弟高演為顧命。高洋知道弟弟是什么德性,幾乎用懇求的語氣對他說:“奪時但奪,慎勿殺也?!币馑际侵秲旱幕饰?,你要奪便奪了,但請給他留條活路。結(jié)果高演做到了上半句,沒做到下半句,廢了侄兒高殷一年后就把他殺了。
在中國帝制的歷史上,屢屢發(fā)生顧命大臣對皇權(quán)的侵奪,甚至某種程度上還會取而代之。但為什么老皇帝還是篤信顧命大臣?由始至終幾乎每個朝代但凡幼帝繼位,都會顧命呢?
從根本上講,顧命大臣制度是極其無奈之舉,這是由皇權(quán)繼承制度無法克服的內(nèi)在弊端決定的。
(摘自《新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