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清
丁丁媽單位組織旅游,媽媽帶著丁丁一起參加。孩子在與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自然流露出純真的快樂,丁丁媽也為這個人見人愛的兒子而自豪。就在大人們談笑風生時,丁丁的注意力被兩只重疊在一起飛行的蜻蜓吸引,他指著那兩只蜻蜓,大聲說:“媽媽,媽媽,快看!快看!那兩只蜻蜓正在交尾!”
瞬間,大人們安靜下來,隨即就引起了他們頗具意味的大笑,讓丁丁媽感覺很尷尬。
性教育不可回避
對于孩子來說,生命的繁衍總像禁忌不能被提及。然而 “我從哪里來?”卻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們都面臨的“課題”。對此,家長不能回避。
如果你嘗試著問問曾經(jīng)那些已經(jīng)長大的孩子們,當初家長是如何回應這個問題的,我想多半會回答:“外面撿回來的……”
四五歲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促使他們開始對生命從何而來充滿好奇,然而父母一句“從垃圾堆撿來的”回應,不知道傷害過多少孩子幼小的心靈。家長這樣說的理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解釋有關(guān)生命的這些事。
在中國這個以“恥”文化為背景的社會,似乎涉及性事都令人感到羞恥和不安。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家長們也許那一刻陷入了某種情境中,似乎那個性交過程,正在被孩子窺探著。因此,很多家長都用“擔心孩子學壞”為理由,回避這個問題。
發(fā)展心理學的觀察發(fā)現(xiàn),3歲左右開始的孩子就已經(jīng)開始對自己和他人的生殖器官產(chǎn)生興趣。幼兒園里,也時常會看到男孩女孩之間好奇的互相窺視私密處,他們對自己和異性身體的構(gòu)造充滿了好奇。此刻,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避而不談,更不要用一種帶有傷害性的語言,強行制止孩子探究與生命問題相關(guān)的愿望。
回答孩子“我從哪里來”,就像回答孩子提出“為什么地球是圓的”一樣,不要將其理解為與色情有關(guān)的問題,它僅僅是孩子生命初期對所有未知好奇的表現(xiàn)。對兒童進行性教育,應從性別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從3歲左右開始直到5歲左右,是幼兒心理性別意識發(fā)展的關(guān)鍵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識別出自己的性別,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會慢慢清晰認識到男孩子應該做什么,女孩子應該做什么;不同的性別會影響孩子們對玩具的興趣,對服裝顏色的喜好等。
性教育的原則
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時候,應該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順其自然適可而止。一般情況下,孩子不問,不主動去講;孩子不提,不主動去問。如果孩子問了,有問必答,不能欺騙孩子,更不能說謊。在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也要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不需要講得太多、太深、太透,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解除了他的疑惑就夠了。就像孩子問我從哪里來時?告訴他從哪里來,告訴他來的簡單過程就可以了,不必告訴他怎么性交,怎么受孕,等等復雜的問題。
與此同時,這個階段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會有一些“性游戲”,比如互相看生殖器官等。家長不必阻止小朋友間的結(jié)伴玩耍,不要把天真純潔的男孩和女孩交往硬往“性”上拉,要鼓勵兒童之間有正常的異性交往。兒童是好奇的,在性問題上也是同樣,不要怕兒童見到同性或異性的裸體;父母雖不必故意在孩子面前赤身裸體,但在洗澡時孩子見到了也不必大驚小怪。對裸體的自然態(tài)度,對于異性接觸的自然態(tài)度,都有益于形成一個人健康的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