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潔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時會被人欺負,會吃虧。有些父母總害怕孩子在外吃虧,受委屈。一旦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就教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有好東西趕快搶?!眰€別家長甚至自己出馬,替孩子打人、出氣。殊不知,這種做法會讓孩子養(yǎng)成內(nèi)心脆弱、任性、自私、暴戾等不良性格和行為,阻礙其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
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有可能出現(xiàn)吃虧和占便宜的情況。孩子在與小伙伴交往的過程中,這種情況更難免。吃虧和占便宜,是人生需要面對的一道“難題”,孩子如何去面對、如何去選擇,會影響到他們一生處理這類問題的行為模式。幼兒期是人生社會化的起始階段,能否積極地適應(yīng)各種環(huán)境、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擔起社會的責任、樂觀地對待人生,這個時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教育狀況至關(guān)重要。因此,需要幫助孩子很好地面對“吃虧”這道試題。
何為吃虧
“吃虧”就是受損失或在某方面條件不利,大體包含物質(zhì)上、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在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受各種人和物的因素影響,人們對吃虧的界定不一樣,所持的態(tài)度也大相徑庭,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截然不同。
關(guān)于對吃虧的認知,關(guān)鍵看對事物的認識態(tài)度和處事哲理。比如在孩子的思想意識里,還沒有吃虧、占便宜的概念,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小打小鬧時常有,打人的孩子還不太能分辨是非,多數(shù)不是故意的;而被打的孩子也不記仇,過幾天就忘了。做家長的實在沒必要如此緊張與大張旗鼓。如果家長硬插進來,本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事一下子就變得嚴重了。打人的孩子被大人訓(xùn)斥,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突然間覺得自己罪大惡極萬人所指;被打的孩子由家人“挑唆”,不管他有沒有被打痛打傷,突然間便覺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吃了莫大的虧。于是,原本單純的孩子間的交往,就變得不再單純了。
例如,2歲的妮妮是個膽小的女孩。一次媽媽帶妮妮到公園里玩,小朋友們都搶著騎一個小木馬,妮妮也想騎,媽媽便帶著她排隊。但是輪到她時,一個小男孩卻跑到了她前面跨上了小木馬。媽媽覺得不公平,便強勢要求男孩下來,讓妮妮騎上去,誰曾想,此時妮妮卻死活也不肯上去了。接下來,后面的小朋友一個個都跑到了妮妮前面,最終妮妮也沒有騎小木馬就回家了。媽媽心里覺得很別扭,總覺得女兒吃虧了。一想到將來女兒可能也容易吃虧,媽媽心里別提多煩了。其實,妮妮本身就害怕騎木馬,雖然感興趣,但心理還沒有做好準備。但在媽媽眼里卻理解成妮妮是不敢與人爭。如果媽媽強迫妮妮騎木馬,反而會讓妮妮出現(xiàn)恐懼害怕情緒。
所以,孩子們之間的互動,常常被大人用成人世界的觀念去衡量,由此產(chǎn)生了無端的誤讀與焦慮。遇到這樣的事情,做家長的沒有必要草木皆兵,或者就此給孩子貼上“吃虧”“太老實”的標簽。要知道,家長過度的焦慮和防御,帶給孩子的不利影響,要比孩子偶爾吃虧本身更嚴重。
吃虧是福嗎
吃虧是福嗎?并不盡然。任何事情都需要掌握一個“度”,但可以說“吃小虧是?!?。東漢時期聞名的“瘦羊博士”甄宇為人謙讓,在一次給官吏分配活羊時,主動挑選瘦弱小羊,得到群臣擁戴,皇上器重,后來被提拔為太學(xué)博士院院長。
豆豆性格溫和,從不主動與同伴爭斗,雖說經(jīng)常被同伴欺負,但家長并沒有因此教豆豆去反擊同伴的欺負。于是,其他孩子和家長都覺得孩子和豆豆在一起玩很放心,他也因此很受小朋友喜歡,有很多同伴。
大牛是一個3歲的男孩,在幼兒園經(jīng)常打小朋友,問大牛為什么愛打人,大牛說,爸爸媽媽說不能讓人欺負。但大牛卻成為眾矢之的,周圍沒有一個朋友。再從長遠處看,大牛很可能形成霸道、自我中心的性格,這會使他成人后遭遇許多麻煩。
讓孩子學(xué)會文明、禮貌和謙讓,遠比教育孩子“以牙還牙”更重要。這個世界,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以牙還牙”、“睚眥必報”的。讓孩子學(xué)會“不吃虧”,看似教會了孩子不吃虧,實際上無異于讓孩子吃更大的虧。
而教育孩子合作、謙讓、寬容、助人為樂,孩子雖然可能吃一點眼前的小虧,但從長遠看,卻對孩子種下了日后的“成功基因”。
孩子吃虧家長怎么辦
接受孩子的“退縮”
并不是每個孩子吃虧后都會反擊,孩子也會根據(jù)自己的判斷來做出行為反應(yīng)。比如,他們感覺自己會被打敗,可能就會產(chǎn)生退縮行為。這個時候,媽媽千萬不要將孩子推上前,試圖培養(yǎng)他的勇敢,而是要安慰孩子。
這是修復(fù)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式。生硬被推出去的孩子,只會變得更加膽怯,或者助長了孩子的攻擊行為。
接受孩子的哭泣
當孩子哭泣時,媽媽最需要表達的是理解,允許孩子宣泄情緒。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斥責別的孩子,或者是不停地當著孩子的面討論剛才孩子的吃虧事件,夸大事實,反而增加了孩子的恐懼情緒。
允許孩子再次嘗試
孩子可能剛吃了虧,沒一會兒就把這件事忘了,作為媽媽不要以為孩子“沒心眼兒”而去阻止孩子的行為。要明白,這說明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修復(fù)了剛才的委屈,同時也是孩子抗挫折能力發(fā)展的體現(xiàn)。
教會孩子處理的方法
在孩子吃虧后,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通過生動的故事,告訴孩子遇到吃虧的事件該怎么做。比如,巧妙脫離現(xiàn)場或者到人多的地方去。這樣的教育,對保證孩子的安全很有意義。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寬容的性格
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
不可否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初是從父母那里學(xué)習(xí)到待人接物的方式。如果父母寬容、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里之間融洽相處,那么,孩子也會學(xué)著父母的樣子,處理同學(xué)間的關(guān)系,養(yǎng)成寬容、和善、樂于與人相處的好品格。
教孩子學(xué)會“心理換位”
所謂心理換位,就是指當雙方產(chǎn)生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思考對方何以會如此行事、如此說話。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夠理解對方,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教會孩子理解他人的缺點
有缺點和不足是人性的必然。所以,要告訴孩子與他人相處,沒有必要追求完美。只要他人的缺點不是品質(zhì)方面,不是反社會的,那么就沒有必要事事計較。多原諒人一次,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同時也為自己多長一分好心境,也會讓自己在個性完善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一步。當然,寬容不是懦弱,要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后的退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xié)。
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
寬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只有與人交往,才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存在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都會犯或大或小的錯誤。有了這些體驗,孩子才會明白只有學(xué)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正常地交往,友好相處。也只有通過交往,孩子才能體會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快樂。
未來的人才標準中,社會交往與合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要有好的人際關(guān)系,必須寬容、忍讓、求大同存小異;必須吃得起小虧,有所得有所不得;必須控制好各種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