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月麗
【中圖分類號】G633.5
二十世紀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鸬湫睦韺W家皮亞杰更明確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可以說,古今中外無數(shù)學者、科學家都將興趣作為學習成功的第一要素。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對各種現(xiàn)象和問題會產(chǎn)生驚異感。在學習過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會達到對所學知識迷戀不舍的地步;在學習后,他會產(chǎn)生滿足感,覺得書是他的良師益友,自己從中受到了啟迪,并由此產(chǎn)生歡快、愜意的心情,所以,學習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
在今天中考的形勢下,初中歷史與社會課處境尷尬,是學生家長眼中的副課,學生普遍不重視,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因此,在課堂上注入新鮮血液,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從教十幾年,在如何提升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方面積累了點滴的教學經(jīng)驗,本文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補充課外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
現(xiàn)在的教科書把高中三年的歷史壓縮在初中一年講完,內(nèi)容粗略簡單,許多歷史事件一筆帶過,經(jīng)常使學生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無法完整、深刻的認識歷史。因此,在課堂上補充必要的課外知識,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使歷史事件更加生動形象,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歷史。比如,講授三國鼎立這一塊內(nèi)容時,曹操、劉備等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在中國家喻戶曉,書本選取了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曹操統(tǒng)一北方三個歷史事件,但為什么自古以來曹操在中國人心目中是個大奸臣?于是,我補充了“曹操殺楊修”的故事,這個故事一下子把一個剛愎自用、忌才妒能、陰險狡詐的曹操形象勾勒出來了。然后指導學生怎樣評價曹操,怎樣評價歷史人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把與曹操同時代的人物評論家許劭對曹操的經(jīng)典評價告訴學生: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講長平之戰(zhàn)可以補充“紙上談兵”這一成語的來歷;講齊桓公稱霸可以補充鮑叔牙和管仲的故事;講“貞觀之治”可以補充長孫皇后勸解唐太宗不要玩物喪志的故事,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每節(jié)課適當?shù)匮a充與課題相關的課外知識,不僅豐富了課堂,更是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加強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聯(lián)系。
1、加強與語文學科的聯(lián)系。自古文史不分家,語文教學中一些常用的修辭方法都可以在社會課的教學中加以運用,從而使社會課堂變得生動起來。比如在講解“公車上書”時,我不是馬上直奔主題,而是先賣了一個關子:“公車”指什么?同學們馬上來了興趣,一下子議論開了,之后我總結(jié)了學生的答案,然后進行講解。講完后,同學們恍然大悟,公車指舉人。于是我再問:這里運用了語文中的什么修辭方法?學生立即回答是借代,因此語文知識和歷史知識巧妙的結(jié)合在了一起。另外,在講解《帝國主義瓜分中國》這一課時,可以運用《不言而喻》的時局圖,圖中用熊、青蛙、小腸、太陽、老虎和鷹分別借代俄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和美國,使中國杯“豆剖瓜分”的形勢一目了然,一針見血。引用也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修辭方法,在社會教學中同樣適用。比如講“戊戌六君子”的時候,譚嗣同是重點,他是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當慈禧太后等人發(fā)動政變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得到消息都外出避難,而譚嗣同拒絕出逃,他抱著為國捐軀的信念從容被捕。講到這里,引用譚嗣同在獄中寫下的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勾勒出一個視死如歸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豐滿,更能激起學生愛國熱情。同樣,講秋瑾時可以引用她的“秋風秋雨愁煞人”,講長征時可以引用毛澤東的《長征》等等。引用歷史人物的原話既豐富歷史人物的形象,對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也起了重要作用。
2、加強與思想品德學科聯(lián)系。中國古代的開明君主之一唐太宗曾講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也就是說從歷史中可以知道治亂興衰的道理,因此,歷史與政治的結(jié)合自古就是緊密的,歷史本來就是為上層建筑服務的,在講課過程中,應加強兩門學科的聯(lián)系。比如:講解巴黎和會時,其中中國的山東從德國手里轉(zhuǎn)讓給了日本,為什么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卻得不到應有的利益,反而被各國出賣?學生回答后指出:弱國無外交。然后進一步深入,我們應該怎么做?“發(fā)展經(jīng)濟,是中華民族強大起來”,引用鄧小平的話就是:發(fā)展就是硬道理。再如,講授中日甲午戰(zhàn)爭和南京大屠殺的內(nèi)容時,可以與時事政治的內(nèi)容相聯(lián)系,補充社會熱點焦點事件——中日釣魚島爭端,補充日本修改教科書事件??傊瑲v史與政治的結(jié)合可以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能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3、加強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在人們的印象中,社會是文科,數(shù)學是理科,一個注重感性思維,一個注重理性思維,兩者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門學科。當事實上社會的教學中會涉及許多簡單的計算問題,數(shù)字是枯燥乏味的,也是最能說明問題的。比如講述鴉片戰(zhàn)爭中鴉片輸入中國這塊知識點時,出示從1799年至1839年每隔十年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箱數(shù)圓柱圖,然后讓學生計算1839年輸入中國的鴉片比1739年增加了多少倍?并提問數(shù)字說明了什么?為什么向中國英國要大量輸入鴉片?經(jīng)過這樣層層設問,輕而易舉的解決了鴉片的危害、中國為什么禁煙的問題,比直接提問“英國為什么把鴉片輸入中國”效果好的多。
三、加強與鄉(xiāng)土教材的結(jié)合。象山石浦地處浙東沿海,是中國四大漁港之一,享有“全國漁業(yè)第一鎮(zhèn)”的美譽,同時,石浦又是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小鎮(zhèn),擁有悠久的歷史。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掘鄉(xiāng)土資源,把家鄉(xiāng)的歷史與課本知識結(jié)合起來。增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熱情。如在講授戚繼光抗倭這一知識點時,補充明朝洪武嘉靖年間戚繼光帶兵抗擊倭寇,收復象山的事跡穿插進去;講到蔡元培可以補充蔡元培遭軍閥孫傳芳通緝避難象山、游歷東門的事件;了解石浦漁港公園聶耳像的來歷,補充1933年蔡楚生、王光美、聶耳等人到石浦皇城沙灘拍攝電影《漁光曲》這一事件。總之,鄉(xiāng)土教材的結(jié)合,增加了學生們對歷史的親切感,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生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無小事,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僅僅停留在教科書上,應該做個有心人,充分挖掘利用課程資源,通過精心預設、精巧拓展的學習策略,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