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在4月份公布的研究結果稱,一種名為雷公藤的中草藥比一種普遍使用的處方藥能夠更好地緩解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病情。
據(jù)法新社報道,雷公藤提取物含有上百種化合物,其中包括被認為能夠減輕炎癥和免疫反應的雙萜類化合物。這已令多家藥物實驗室對其產(chǎn)生了興趣。事實上,長期以來,雷公藤是我國用來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物之一,但相關的研究報告卻并不多見。
中國科研人員在一項研究中招募了207名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讓他們或是服用雷公藤,或是服用甲氨蝶呤,或是同時使用兩種藥物。6個月后,一名醫(yī)生對這些患者的情況進行了評估,也訊問了他們是否感到身體出現(xiàn)任何變化。
病情改善的衡量基準稱為ACR50,因美國風濕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的縮寫而得名。它可以說明軟組織或關節(jié)的腫脹程度減輕了50%,或是說明疼痛和傷殘等其他情況好轉了50%。
在完成上述實驗的174名患者中,服用雷公藤的人中有55%達到了ACR50的標準。而僅服用甲氨蝶呤的人群中有46%的患者達到這一標準。但情況最好的是同時服用兩種藥物的患者。其中有將近77%的人達到ACR50的好轉標準。
此前涉及雷公藤的小規(guī)模實驗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它比無害的安慰劑以及抗炎藥物柳氮磺胺吡啶的療效都要好。但其中一些研究也指出了雷公藤的潛在副作用。
上述新的研究稱,雷公藤和甲氨蝶呤此次對使用者產(chǎn)生的副作用大致相似,主要都是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在服用中草藥的人群中,一些女患者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調的癥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研究調查也存在局限性:
第一,實驗周期過短,無法看到雷公藤除了緩解癥狀外,能否阻止相關疾病的進展。
第二,患者服用甲氨蝶呤的劑量被限制為每周12.5毫克。相關論文稱,“這是亞洲使用的標準劑量,但西方國家的用藥劑量通常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