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陽
摘 要:針對當今小學英語課堂對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在小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從堅持用英語授課、創(chuàng)造寬松的交流環(huán)境、開展多樣化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三項策略進行闡述,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小班化;對話;交際
一、前言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語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話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途徑做了很多研究。如,Klippel(1987)分析了語言交流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Long(1983)、Long和Peter(1985)、Pica(1991)認為:學習者在交際過程中產生的交互修正能大大增加語言學習的可能性,提高學習者的口頭交際能力;朱亞夫(1998)、潛旭明(2005)研究了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作用和具體的方法途徑?!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課堂活動是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發(fā)展英語能力最重要的來源。課堂活動中的對話交往是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要形式,也是學生對話交際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徑。
我校小班化教學為對話交際提供了許多優(yōu)勢:(1)教室空間的小班化擺設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雙向、多向操練、合作與交流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性(張良林、宗福常,2004)。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尤其會使學生克服懼怕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班額數的減少,使個性化學案和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3)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經過實踐練習,就會成為“啞巴英語”。因此,實踐是使語言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關鍵,尤其在缺乏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小班化教學中,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很多,任何一位學生都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處于仿真的語言情境中,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明顯的發(fā)展。
二、存在的問題
在使用交際策略的課堂中,許多教師努力在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進行教學,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嘗試使用語言。然而,盡管教師利用實物、圖片和場景創(chuàng)設了情景,其實際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將真實交際的原則落實到教學過程之中。
1.學生回應教師的指令或問題時是否經過思考
學生回應教師的指令時,有時僅僅是出于口頭的模仿,而沒有經過大腦的思考。因此,如果教師在課堂中過多使用“Yes/No”或“Do you understand?”等問題就難以真正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無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更談不上真實交際。
2.語言交流的方式是否與生活交際相符
【現象1】
T:Whats your name?
S1:My name is Li Ming.
T:Nice to meet you, Li Ming. Thank you.
然后教師指著S1問S2:Whats his name?
S2:His name is Li Ming.
上述對話只不過是機械的替換練習而已,而非真正的對話交際。因為在生活中人們往往不會明知故問,除非有特定的含義。
3.教學雙方的語言內容是否接近真實生活
【現象2】
在有的課堂交流中,盡管學生需要思考如何回答教師的問題,但回答的內容卻不一定是他們真實交際的反映,如Dialogue A,更像是機械操練。這樣的教學往往會導致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逐漸失去興趣,其運用語言的能力也難以提高。而更應該設計真實情景對話,讓學生在模擬的真實環(huán)境下學習生活英語,以便在真正的生活情景下能實現學習的遷移,將課堂知識運用到恰當的生活場景中,這樣才能達到英語教學的真正目的。
4.課堂中旁觀者是否多于參與者
【現象3】
當教師與學生交流時,其他學生不一定感興趣,教學內容給他們留下的印象自然不深刻,如圖1,這樣的課堂活動的實質還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一問,學生一答,教師不問,學生不答。如果教師能設法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那么教學效果會大大改善,如圖2,師生既是信息的發(fā)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這才是真正的互動性課堂教學。即使有時他們并沒有在言語或行動上參與具體的教學任務,但其注意力高度集中,隨時可能參與其中。
5.語言交際是否流露出真情實感
在真實的交流中,語言與情感是緊密結合的。使用母語進行交流時,人們常常通過不同的措辭來抒發(fā)感情。如,在聽到了“I dont like apples.”時,我們可以根據語境猜想說話者的語調和表情。但是,在英語課堂中,我們有時沒有很好地把握這一點。無論是教師提問還是學生之間的操練,語調和節(jié)奏都是一成不變的。
三、教學策略
1.堅持用英語授課
教師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有利于向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示范,便于學生口頭模仿,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欲望,并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可以借助實物、圖片、電教設備,配以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不要因為學生一時的不理解而放棄英語授課的念頭,一定要堅持用英語說下去,這樣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也能逐步提高聽的能力。有了聽力的外部信息輸入,那么開口說出的信息輸出也就有了依據和保證。
實踐證明,我校的兩位外教上課,無論是一、二年級的學生還是高段的學生,都能基本上聽懂外教的意圖,完成教學任務。
2.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寬松的交流環(huán)境
(1)小班化教學注重個性發(fā)展,個體差異和關注全體。因此,在分組時,筆者既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興趣,又要注重男女生搭配和學習基礎的差異。對于小組長的選擇,既要對話基礎好,又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而且要組織能力強。他們是師生之間的橋梁,起著聯絡、溝通的作用。
(2)筆者選擇對話素材時,要努力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語言情境,使之接近學生的真實生活情景,力求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進而進行真實的交際。讓學生在小組中平等地交流,無拘無束地發(fā)揮想象力并進行創(chuàng)造。
(3)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筆者力求“著眼中間,兼顧兩頭”,讓他們各盡所能,快樂地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盡量減輕失敗給他們帶來的挫折感。
3.開展多樣化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喜模仿的特點。他們對陌生的英語具有好奇心。他們很少有羞怯感,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的聽覺敏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形象思維好。他們愛玩、愛唱、愛畫、愛游戲、愛活動。
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在大量的對話練習中習得語言。
(1)模仿交際?!澳7录仁且环N練習形式,又是學習語音語調的一條有效途徑”。在教師的指導下,跟著錄音或原生卡通電影等練習對話,反復跟讀,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會提高流利程度,培養(yǎng)語感。模仿時切忌畏畏縮縮,一定要大大方方,口齒清晰明朗,重點是把握語音、語調和語速。模仿時要用心揣摩、體會,并且要有恒心。教師要注意的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嚴格把握時長,避免過長的時間操練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一般時間控制在3至5分鐘為宜。錄音選材注意兒童化、卡通化,切忌成人化和平淡化。比如,PEP教材中的Zip的尖聲細語和Zoom的粗重渾厚的嗓音,特別容易激發(fā)孩子們的模仿積極性,對話教學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運用能力。筆者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創(chuàng)設“信息溝”的幾點看法。
【案例1】兩個學生手持鉛筆等文具進行交流:
A:Whats this?
B:Its a pencil/pen/ruler.
A:What color is it?
B:Its red/yellow/green.
A:Is it new/long/short?
B:Yes,it is./No,it isnt.
此活動內容缺少信息差,明知故問,失去了交際的實際意義。如果讓一個學生把文具放入小布袋,讓另一個學生摸著文具猜是什么東西,什么顏色及大小長短,這樣的活動就顯得既有趣又有交際意義。
【案例2】運用圖標設置信息溝
教師可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個人喜好、學生生活、運動等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設計調查表,讓學生根據調查表進行調查來獲得信息,填補信息差。因為圖標中的信息是未知的,這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溝通欲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回歸生活,真實交際。五彩繽紛的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我們要從生活入手,加強課堂與生活的溝通,聯系實際,與時俱進,設計出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并在“學中用,用中學”。
【案例】PEP五年級下冊Unit 1 This is my day話題。
請學生訪問同伴每天的時間安排,對比自己的時間安排,重新安排自己的合理的生活作息時間,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人。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進行了真實有效的交際活動,更是把所學英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實現了“學中用,用中學”。
(4)扮演角色,進行對話訓練。對話是在一定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就失去了意義。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能模擬真實情景,創(chuàng)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設計一些具體的題目范圍讓學生練習聽說,如自我介紹、結識新友或老同學相遇時互相問候、看醫(yī)生、借東西、換東西、問路、感謝、致歉、遲到、早退、做好事、幫助別人、過生日、教師節(jié)、新年等,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想出他們喜歡的題目一起練習聽說。例如,在學生進教師辦公室交作業(yè)本這段對話中,可讓學生模擬表演對話情景:一邊敲課桌模擬敲門聲,一邊說:May I come in?然后雙手遞上作業(yè)本說: Heres my exercise book。簡單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學生興趣濃,表演時全身心投入,神態(tài)惟妙惟肖,對內容的理解不會感到困難。又如,在學習同學間的相互問候時,教師可以讓一個學生扮演從外地轉來的新同學,讓其他同學向他表示歡迎、問候并詢問關于他的一些問題。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讓這位學生一一加以回答。這些對話表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對話內容,逼真地再現對話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fā)他們內在的表達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對話內容的理解。
通過開展交際性活動可以改變教學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敢于表達,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實踐機會,有助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但以下地方有待思考:(1)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激勵學生開口,如讓害羞或不善言談的學生在組內多說,讓善談的學生少說、當秘書或監(jiān)督員。(2)課堂上應適當引入課外知識,讓學生自主選題,進行開放的對話交際活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興趣。(3)對話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憑課堂的實踐活動是不夠的,還需要課外的實踐性活動為補充。
參考文獻:
[1]凌應強“小學英語教學中真是交際策略的運用”.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8).
[2]馬寶江,李衛(wèi)東.“交際性活動對課堂對話活動作用的研究”.中小學英語教育,2007(12).
[3]程方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4]陳琳,王薔,程曉堂.《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杭州之江外語實驗學校)
(2)筆者選擇對話素材時,要努力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語言情境,使之接近學生的真實生活情景,力求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進而進行真實的交際。讓學生在小組中平等地交流,無拘無束地發(fā)揮想象力并進行創(chuàng)造。
(3)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筆者力求“著眼中間,兼顧兩頭”,讓他們各盡所能,快樂地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盡量減輕失敗給他們帶來的挫折感。
3.開展多樣化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喜模仿的特點。他們對陌生的英語具有好奇心。他們很少有羞怯感,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的聽覺敏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形象思維好。他們愛玩、愛唱、愛畫、愛游戲、愛活動。
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在大量的對話練習中習得語言。
(1)模仿交際。“模仿既是一種練習形式,又是學習語音語調的一條有效途徑”。在教師的指導下,跟著錄音或原生卡通電影等練習對話,反復跟讀,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會提高流利程度,培養(yǎng)語感。模仿時切忌畏畏縮縮,一定要大大方方,口齒清晰明朗,重點是把握語音、語調和語速。模仿時要用心揣摩、體會,并且要有恒心。教師要注意的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嚴格把握時長,避免過長的時間操練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一般時間控制在3至5分鐘為宜。錄音選材注意兒童化、卡通化,切忌成人化和平淡化。比如,PEP教材中的Zip的尖聲細語和Zoom的粗重渾厚的嗓音,特別容易激發(fā)孩子們的模仿積極性,對話教學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運用能力。筆者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創(chuàng)設“信息溝”的幾點看法。
【案例1】兩個學生手持鉛筆等文具進行交流:
A:Whats this?
B:Its a pencil/pen/ruler.
A:What color is it?
B:Its red/yellow/green.
A:Is it new/long/short?
B:Yes,it is./No,it isnt.
此活動內容缺少信息差,明知故問,失去了交際的實際意義。如果讓一個學生把文具放入小布袋,讓另一個學生摸著文具猜是什么東西,什么顏色及大小長短,這樣的活動就顯得既有趣又有交際意義。
【案例2】運用圖標設置信息溝
教師可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個人喜好、學生生活、運動等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設計調查表,讓學生根據調查表進行調查來獲得信息,填補信息差。因為圖標中的信息是未知的,這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溝通欲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回歸生活,真實交際。五彩繽紛的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我們要從生活入手,加強課堂與生活的溝通,聯系實際,與時俱進,設計出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并在“學中用,用中學”。
【案例】PEP五年級下冊Unit 1 This is my day話題。
請學生訪問同伴每天的時間安排,對比自己的時間安排,重新安排自己的合理的生活作息時間,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人。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進行了真實有效的交際活動,更是把所學英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實現了“學中用,用中學”。
(4)扮演角色,進行對話訓練。對話是在一定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就失去了意義。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能模擬真實情景,創(chuàng)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設計一些具體的題目范圍讓學生練習聽說,如自我介紹、結識新友或老同學相遇時互相問候、看醫(yī)生、借東西、換東西、問路、感謝、致歉、遲到、早退、做好事、幫助別人、過生日、教師節(jié)、新年等,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想出他們喜歡的題目一起練習聽說。例如,在學生進教師辦公室交作業(yè)本這段對話中,可讓學生模擬表演對話情景:一邊敲課桌模擬敲門聲,一邊說:May I come in?然后雙手遞上作業(yè)本說: Heres my exercise book。簡單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學生興趣濃,表演時全身心投入,神態(tài)惟妙惟肖,對內容的理解不會感到困難。又如,在學習同學間的相互問候時,教師可以讓一個學生扮演從外地轉來的新同學,讓其他同學向他表示歡迎、問候并詢問關于他的一些問題。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讓這位學生一一加以回答。這些對話表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對話內容,逼真地再現對話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fā)他們內在的表達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對話內容的理解。
通過開展交際性活動可以改變教學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敢于表達,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實踐機會,有助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但以下地方有待思考:(1)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激勵學生開口,如讓害羞或不善言談的學生在組內多說,讓善談的學生少說、當秘書或監(jiān)督員。(2)課堂上應適當引入課外知識,讓學生自主選題,進行開放的對話交際活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興趣。(3)對話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憑課堂的實踐活動是不夠的,還需要課外的實踐性活動為補充。
參考文獻:
[1]凌應強“小學英語教學中真是交際策略的運用”.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8).
[2]馬寶江,李衛(wèi)東.“交際性活動對課堂對話活動作用的研究”.中小學英語教育,2007(12).
[3]程方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4]陳琳,王薔,程曉堂.《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杭州之江外語實驗學校)
(2)筆者選擇對話素材時,要努力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語言情境,使之接近學生的真實生活情景,力求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進而進行真實的交際。讓學生在小組中平等地交流,無拘無束地發(fā)揮想象力并進行創(chuàng)造。
(3)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筆者力求“著眼中間,兼顧兩頭”,讓他們各盡所能,快樂地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盡量減輕失敗給他們帶來的挫折感。
3.開展多樣化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喜模仿的特點。他們對陌生的英語具有好奇心。他們很少有羞怯感,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的聽覺敏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形象思維好。他們愛玩、愛唱、愛畫、愛游戲、愛活動。
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在大量的對話練習中習得語言。
(1)模仿交際。“模仿既是一種練習形式,又是學習語音語調的一條有效途徑”。在教師的指導下,跟著錄音或原生卡通電影等練習對話,反復跟讀,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會提高流利程度,培養(yǎng)語感。模仿時切忌畏畏縮縮,一定要大大方方,口齒清晰明朗,重點是把握語音、語調和語速。模仿時要用心揣摩、體會,并且要有恒心。教師要注意的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嚴格把握時長,避免過長的時間操練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一般時間控制在3至5分鐘為宜。錄音選材注意兒童化、卡通化,切忌成人化和平淡化。比如,PEP教材中的Zip的尖聲細語和Zoom的粗重渾厚的嗓音,特別容易激發(fā)孩子們的模仿積極性,對話教學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運用能力。筆者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創(chuàng)設“信息溝”的幾點看法。
【案例1】兩個學生手持鉛筆等文具進行交流:
A:Whats this?
B:Its a pencil/pen/ruler.
A:What color is it?
B:Its red/yellow/green.
A:Is it new/long/short?
B:Yes,it is./No,it isnt.
此活動內容缺少信息差,明知故問,失去了交際的實際意義。如果讓一個學生把文具放入小布袋,讓另一個學生摸著文具猜是什么東西,什么顏色及大小長短,這樣的活動就顯得既有趣又有交際意義。
【案例2】運用圖標設置信息溝
教師可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個人喜好、學生生活、運動等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設計調查表,讓學生根據調查表進行調查來獲得信息,填補信息差。因為圖標中的信息是未知的,這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溝通欲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回歸生活,真實交際。五彩繽紛的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我們要從生活入手,加強課堂與生活的溝通,聯系實際,與時俱進,設計出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并在“學中用,用中學”。
【案例】PEP五年級下冊Unit 1 This is my day話題。
請學生訪問同伴每天的時間安排,對比自己的時間安排,重新安排自己的合理的生活作息時間,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人。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進行了真實有效的交際活動,更是把所學英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實現了“學中用,用中學”。
(4)扮演角色,進行對話訓練。對話是在一定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就失去了意義。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能模擬真實情景,創(chuàng)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設計一些具體的題目范圍讓學生練習聽說,如自我介紹、結識新友或老同學相遇時互相問候、看醫(yī)生、借東西、換東西、問路、感謝、致歉、遲到、早退、做好事、幫助別人、過生日、教師節(jié)、新年等,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想出他們喜歡的題目一起練習聽說。例如,在學生進教師辦公室交作業(yè)本這段對話中,可讓學生模擬表演對話情景:一邊敲課桌模擬敲門聲,一邊說:May I come in?然后雙手遞上作業(yè)本說: Heres my exercise book。簡單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學生興趣濃,表演時全身心投入,神態(tài)惟妙惟肖,對內容的理解不會感到困難。又如,在學習同學間的相互問候時,教師可以讓一個學生扮演從外地轉來的新同學,讓其他同學向他表示歡迎、問候并詢問關于他的一些問題。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讓這位學生一一加以回答。這些對話表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對話內容,逼真地再現對話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fā)他們內在的表達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對話內容的理解。
通過開展交際性活動可以改變教學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敢于表達,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實踐機會,有助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但以下地方有待思考:(1)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激勵學生開口,如讓害羞或不善言談的學生在組內多說,讓善談的學生少說、當秘書或監(jiān)督員。(2)課堂上應適當引入課外知識,讓學生自主選題,進行開放的對話交際活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興趣。(3)對話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憑課堂的實踐活動是不夠的,還需要課外的實踐性活動為補充。
參考文獻:
[1]凌應強“小學英語教學中真是交際策略的運用”.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8).
[2]馬寶江,李衛(wèi)東.“交際性活動對課堂對話活動作用的研究”.中小學英語教育,2007(12).
[3]程方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4]陳琳,王薔,程曉堂.《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杭州之江外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