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子安
他住在浙江省蒼南縣霞關(guān)鎮(zhèn),祖祖輩輩從事漁業(yè)捕撈。他本來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四個兒子都以打漁為生,個個家境殷實。他跟老伴在自己的小菜園里種幾壟菜,養(yǎng)幾只鴨,含飴弄孫,頤養(yǎng)天年。晨起時,沐浴萬道霞光;黃昏時,欣賞落日靜美,日子過得優(yōu)哉游哉。
可是一場災(zāi)難把這一切都改變了。
2006年夏,百年一遇的超強(qiáng)臺風(fēng)“桑美”,打沉了兒子們用所有積蓄及借貸款買來的漁船,老大、老三也不幸喪生。噩耗傳來,如同天塌地陷,他悲慟欲絕,兒媳們深感生活無望,絕望之中撇下孩子一個個改嫁了。
天大的災(zāi)禍帶給他的不僅是老來喪子的悲傷、孤獨、苦難,還有一筆筆沉重的債務(wù)。臺風(fēng)過后,陸續(xù)有人上門,向他出示兒子們留下的一張張欠條。80萬元的債務(wù),如一座大山壓在他的身上,老人被擊倒了。但他強(qiáng)忍悲痛用喑啞的聲音說:“人死債不爛!是兒子的債我都認(rèn),你們請放心,我一定會想辦法還錢!”
不久,他拿到兒子們?nèi)松怼⒋槐kU賠款24萬元,一想到這是兒子們用年輕的生命換來的,他的心仿佛被撕裂了似的疼痛。他壓抑著洶涌襲來的悲痛,擦干眼淚,連家都沒回就直奔信用社。當(dāng)他顫抖著雙手,哆哆嗦嗦地將用衣服包著的這筆現(xiàn)金,還到信用社工作人員手中時,人們被老人的舉動深深地震撼了,目送著老人踉蹌走出信用社的大門,久久無語。
后來, 打撈上來的漁船變賣了30萬元,他一分未留,又全部拿去還債。他的做法,令債主們驚訝不已。有的接過錢,感動地落淚了;有的搖搖頭拒絕了,可不管他們說什么,老人還是執(zhí)拗地丟下錢走了。
其實,兒子們一出事,許多鄉(xiāng)鄰們就勸過他,說從來都是父債子還,還沒有聽說子債父還的,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風(fēng)燭殘年,不還錢,別人能把你怎么樣呢?他聽后用力地?fù)u搖頭,堅決地說:“做人要有良心,人家最初都是好心幫我的兒子,怎么能讓好心人遭受損失呢?再說,借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我一定要還!”
一諾千金。為了還債,他和老伴過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清苦生活。
從此,不管刮風(fēng)下雨、寒冬酷暑,他常常從所住的海拔150米高的柳隴山上,步履蹣跚地走下來,來到山腳海邊的沙灘上拾荒。一只可樂瓶,一只易拉罐,都成了他眼中的寶貝??墒耙恢伙嬃掀績H賣幾分錢,半腰高的大鐵絲筐拾滿滿一筐,才賣4塊錢,但他從來不曾有過半句怨言,默默地堅持著,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
為了多賺錢,他與老伴還不顧人老眼花,一有空就坐在家門口織漁網(wǎng),織漁網(wǎng)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兒,即使是身強(qiáng)力壯的年輕人織久了,也會感到胳膊又酸又累,何況是兩個八旬高齡的老人呢?他們每天都織到腰酸背痛、手軟臂麻,耗時兩三個月才能織成一片網(wǎng),拿到集市上能賣300元錢。兩位老人從來不抱怨,總是不停歇地織啊織啊。
為了攢錢還債,老人還不顧年邁體弱,堅持在家門口的山坡上種番薯、馬鈴薯、青菜,養(yǎng)雞養(yǎng)鴨。每天黃昏的時候,他都會坐在村口馬路邊,吆喝著賣自家種養(yǎng)的蔬菜和雞、鴨蛋。老人在生活上更是省吃儉用。為了還債,這6年里,他每天只吃兩頓稀飯,菜也只吃自家賣不出去的青菜,穿的全是些破舊的衣服,6年里只買過一條短褲。
就這樣,他節(jié)衣縮食,一塊塊、一分分地攢錢,用來還債。 當(dāng)年他的兒子們?yōu)橘I新船向經(jīng)營漁具的黃敬瑞賒賬7萬元。6年過去了,黃敬瑞從未向他提起,反而是這個老人主動找到他,分兩次把錢還上。黃敬瑞逢人就激動地說:“這個老人厚道,守信,我敬佩他。”
漫長的6年一天天熬過,這位孱弱多病的彎駝老人背著生存與欠債、悲傷與艱辛的雙重重負(fù),步履蹣跚,卻又堅定地走在漫漫的“子債父還”之路,無怨無悔。
直到2013年,這個體衰多病的古稀老人實在力不從心,他傷感地對臺風(fēng)中唯一幸存的二兒子秀全說:“現(xiàn)在我已無能為力了,家里的債只好要你來還了?!毙闳驄D噙著眼淚,向父親拍著胸脯承諾,義無反顧地接起這副重?fù)?dān)。
人們被他的故事深深感動了,廣大網(wǎng)民紛紛敬稱他是“中國人的楷?!?,“為我們豎起了一根誠信的標(biāo)桿”“這位老人身上流著道德血液”!他就是“誠信老爹”——吳乃宜。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誠信是心靈綻放的燦爛之花?!贝鬄?zāi)大難、家破人亡,卻人死債不爛。吳乃宜以老弱之軀和長達(dá)6年的日日艱辛,告訴我們,誠信,是以一種最樸素的方式彰顯最純粹的人性,它就像是高潔美麗的花朵,綻放在金子般的心靈沃野,散發(fā)出濃郁芳香,讓在俗世紅塵中奔波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人性的高貴和美好。
(編輯/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