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生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曲,讓無數(shù)人感懷。它讓人反思:過去的日子,你是否留下痕跡、留下記憶、留下價值、留下亮點,又抑或是在蹉跎中度日?
一檔“爸爸去哪兒”的電視節(jié)目異?;鸨?。它讓人反思:東奔西走、奔波忙碌的爸爸,什么時候才能停下腳步,陪伴子女、關愛家庭?
“去哪兒了”之所以走紅一時,是因為它成為人們對人生、對社會的一種反思。這種反思是對現(xiàn)代文明的呼喚,是對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醒,更是對心靈能夠詩意棲息的企盼。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道作文題目貼近生活,緊扣時代,體現(xiàn)主流的價值觀。材料的前兩段敘述的是兩種社會現(xiàn)象,一個是對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的反思,一個是對電視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的反思,前者從時間角度出發(fā),后者從親情角度出發(fā)。最后一段分析“去哪兒了”走紅的原因及其意義,體現(xiàn)了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認識過程。審題時要注意了解材料全貌,在把握兩種社會現(xiàn)象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最后一段,抓住關鍵性的語句?!八蔀槿藗儗θ松ι鐣囊环N反思”,是材料的點睛之筆,非常明確地道出了命題的意圖。所以,立意應該圍繞對過去事情的思考、反省來寫,它涵蓋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時間、親情外,其他諸如青春、理想、鄉(xiāng)愁、道德、文明、傳統(tǒng)、底線、良知、信仰、善良、愛心、誠信、責任、安全、環(huán)境等,凡是與人生和社會有關的話題都可以作為我們反思的內(nèi)容。寫作時,可以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從小處切入,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內(nèi)容,以小見大,以點帶面。或者選取若干方面來寫,多角度地思考問題,認識全面,文章更立體飽滿。
角度一:褪去浮躁,追求人生意義。
這個角度可以從時間、親情、理想、青春等方面進行自我反思。時光流逝,親情缺失,理想幻滅、青春不再等都可以觸動人的心靈,為此而感嘆不已,催發(fā)人們?nèi)ビX醒,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褪去浮躁,堅定踏實,彌補遺憾,幸福生活。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俄電視臺專訪時說:“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工作是在為社會提供福祉,是為人們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無疑是最有意義的。
角度二:凈化靈魂,呼喚文明回歸。
這個角度可以從誠信、良知、愛心、善良等方面對社會進行反思。社會中美好的人性缺失,道德滑坡,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猜忌,互不信任,甚至敵對仇視。心靈冷漠麻木,見危不助,見倒不扶,幸災樂禍者有之,趁火打劫者亦有之。凈化靈魂,崇尚文明,堅守道德,綻放人性光輝。備受關注的溫嶺、齊齊哈爾殺醫(yī)案,外企女經(jīng)理地鐵口暈倒長時間無人相救身亡,百人哄搶翻車落橘等事件都可以作為此角度的素材。
角度三:承擔責任,促進國家發(fā)展。
這個角度可以從安全、環(huán)境、傳統(tǒng)、制度等方面對國家、對民族進行反思。食品安全、藥品安全、交通安全、生產(chǎn)安全等事件時有發(fā)生。霧霾籠罩,污水橫流,自然生態(tài)遭到極大破壞,生存環(huán)境面臨極大威脅。面對外來文化的入侵,傳統(tǒng)文化逐漸走向衰退。各種制度的不完善,導致腐敗滋生,不公正不合理現(xiàn)象日益突出。這些都是關系到百姓健康,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的大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佳作示例一]
“去哪了”之反思
雙城市兆麟中學劉美池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沒有反思過的人生毫無意義?!狈此既ツ牧?,是人們對人生和社會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它能夠引導人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使人生更有亮色,社會不斷進步。
面對狀元變成流浪漢,我們應該多反思對夢想的追求去哪了。四川涼山籍學生劉寧曾憑借縣理科狀元身份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受當?shù)厝f眾敬仰。孰料大學畢業(yè)后卻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開始沉迷網(wǎng)絡,流落街頭,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流浪漢。其實,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夢想也給成長增加了的內(nèi)在的力量。劉寧在尋找自己人生定位的過程中陷入了迷惘,泯滅了自己的夢想,在茍延殘喘中走向毀滅。燦爛的人生屬于那些追求夢想的人,屬于那些不肯屈服現(xiàn)實的強者。與其在自怨自艾中荒廢生命,不如為夢想而努力拼搏,向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地靠近,去重塑精彩人生。別做一個甘于流浪的“狀元”,做一條追求夢想的咸魚吧。
面對醫(yī)生慘遭殺害,我們應該多反思對生命的敬畏去哪了。日前,黑龍江齊齊哈爾北鋼醫(yī)院一名患者因?qū)χ委熃Y(jié)果不滿意,遂產(chǎn)生報復心理,用鐵棍連續(xù)猛擊醫(yī)生孫東濤的頭部,致其死亡。淋漓的鮮血,染紅白衣,醫(yī)者痛心,社會震驚。人世之間,生命至貴。生命都來之不易,一旦失去,無法重來。所以,每個人既要珍愛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愛別人的生命,任何褻瀆生命的行為都應受到譴責。近年來,校園投毒、醫(yī)院行兇,公交爆炸……血案頻發(fā),令人觸目驚心。一些人無視法律和道德的存在,動輒采取極端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隨意踐踏他人生命。這是一種扭曲的社會心態(tài),值得深刻反思。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社會道德的底線。
面對韓劇在國內(nèi)熱播,我們應該多反思對文化的自信去哪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國內(nèi)掀起了一股追韓熱潮,讓我們感受到了韓劇的巨大影響力。日益攀高并創(chuàng)下紀錄的收視率,讓國內(nèi)電視劇望塵莫及。全國政協(xié)委員許欽松為此發(fā)出感嘆:“韓劇熱潮,已經(jīng)不僅是韓劇的問題了,這讓我們的文化自尊受到傷害,文化自尊的傷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一個國家和民族,只有具備強大的文化自信,并且不斷地滋養(yǎng)豐厚,長盛不衰,才能提升的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血脈和靈魂,丟棄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就失去了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文化根基。尊重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保證。
多反思去哪了,猶如常照鏡子,洗滌思想,凈化靈魂,彰顯文明;多反思去哪了,猶如常敲警鐘,保持清醒,找準方向,自我約束。多反思去哪了,能夠使人走向成熟,變得深邃,臻于完善。
[點評]
本文以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名言起筆,引出“反思去哪了,是人們對人生和社會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的觀點,并強調(diào)其重要性,總領全文。主體部分采用了分論點論證的形式,分別從“反思對夢想的追求”“反思對生命的敬畏”“反思對文化的自信”三個角度進行闡述,從個人到社會再到國家,層層遞進,展現(xiàn)了思維的寬闊性。事例充實,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和針對性。列舉現(xiàn)象與具體分析緊密結(jié)合,深刻透徹,有力地支撐起觀點。最后譬喻說理,照應開篇,強化主題。
[佳作示例二]
讓詩意伴隨著親情
雙城市兆麟中學張皓馨
月朗風清,煮一壺清茗,捧一冊書籍,讀一段優(yōu)美雋永的文字,是一種詩意;湖光艷瀲,駕一葉扁舟,撐一支竹篙,賞一片青翠蔥蘢的勝景,是一種詩意。而有時,詩意僅僅是帶著一身疲憊歸家的兒女向父母輕輕地道一聲問候,詩意僅僅是給孩子一個慈愛的眼神或者一個愛撫的動作。
我們常常會陷入迷茫,什么時候父母的臉上開始爬滿了滄桑?什么時候孩子已經(jīng)悄然成長?我們一顆終日忙碌的心最終歸向何方?
多少人在負笈求學的旅途中步履艱辛地跋涉,或離家千里,或遠涉重洋;多少人在追求事業(yè)的道路上苦苦地打拼,或早出晚歸,或東奔西走;多少人只顧著埋頭前行、追逐名利,不知不覺地忽略了家庭,忽略了親情??v然學有所成,載譽而歸,你可能后悔“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縱然功成名就,盆滿缽滿,你可能發(fā)現(xiàn)親情已然陌生。
也許你會抱怨物欲橫流的社會不全力以赴打拼就無法安身立命,也許你會糾結(jié)復雜多變的時代不抓緊時間奮斗就難以給親人提供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既忙且累,是現(xiàn)代人普遍的生存寫照。然而,忙碌的目的,是為了家的圓滿,奮斗的意義,是為了人的幸福。我們在追求人生發(fā)展的同時,千萬不能忘記關懷家人。不然,你很可能會錯過本該擁有的無價幸福。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素有“鐵娘子”之稱,她一直愧于自己不是好母親,與女兒關系疏遠,連母女間常見的親密動作也很少,晚景十分凄涼。她后悔從政,曾坦言:“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jīng)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p>
幸福生活不一定與學識、地位、金錢相關,你的陪伴與呵護就是家人心中的燈火,照亮他們,也照亮自己的人生。不要讓親情被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稀釋,不要讓家人對你的守望成為虛幻,因為你是他們心靈的支柱,他們才是你最大的幸福。
不要等時間流逝再去追憶親情,讓每一天都能沐浴到親情的陽光,盡情享受天倫之樂。給親情一點時間吧,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孩子需要更多的關心與疼愛,莫讓孩子的成長空余遺憾。給親情一點時間吧,不要讓父母成為空巢老人,老人需要更多的體貼與慰藉。時間再緊,工作再忙,也不要將回家的日子淡忘,將年邁的父母遺忘。陪父母在川流不息的繁華街道漫步徜徉,在晨曦初綻的黎明給孩子準備好一頓豐盛的早餐,即使點滴微小,生活也會充滿詩意,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點評]
這篇文章以濃郁的抒情筆調(diào)表達了對親情回歸的企盼。開頭巧妙地將親情與詩意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優(yōu)美的意境,來抒發(fā)親情的美好。詞語凝練清新,畫面感很強。立意上作者并沒有完全否定努力奮斗的意義,無限夸大對親情的追求,而是呼喚在追求人生發(fā)展的同時給親情留出一塊空間,不要忽略關懷家人,因而能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易于接受。結(jié)尾關注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有升華主題的作用。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已成為當今中國的一大社會問題,關愛家人也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nèi)容,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