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wèi)洪
抗生素聯(lián)合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療效觀察
杜衛(wèi)洪
目的 評價抗生素聯(lián)合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療效。方法選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采用隨機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吸氧、解痙平喘等常規(guī)治療+抗生素,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糖皮質(zhì)激素。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血流動力學、肺功能及血氣分析的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無效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肺功能各項指標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肺功能各項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氣參數(shù)較治療前及對照組均顯著改善(P<0.05)。結論采用抗生素聯(lián)合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減輕患者的低氧癥狀,改善肺功能,值得臨床借鑒使用。
抗生素;糖皮質(zhì)激素;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肺氣腫是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發(fā)展的病理狀態(tài),主要是肺組織終末支氣管遠端部分的膨脹和過度充氣,導致肺組織彈力減退,容積增大[1]。由于其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因而稱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目前,該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然而部分學者認為其與肺部的異常炎癥反應有一定關系[2]。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發(fā)病率較高,且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4.3±8.7)歲,病程8~35年,平均病程(15.2 ±3.6)年;觀察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48~80歲,平均年齡(63.5±7.1)歲,病程10~40年,平均病程(16.9±3.2)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jīng) CT、肺功能、心電圖等檢查確診且符合《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疾病診斷標準》[3]。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吸氧、排痰化痰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靜脈注射頭孢曲松2g,每日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40mg醋酸潑尼松,每日1次。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效果、血流動力學、肺功能及血氣分析的變化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在安靜狀態(tài)下心悸、發(fā)紺、咳嗽、水腫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肺部啰音減少,上述癥狀顯著減輕;無效:上述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3.3%,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肺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肺活量、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肺總量、占肺活量比值(FEV%)、最大通氣量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各項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時間 n 肺總量(m l) 最大通氣量(L/m in) 肺活量(%) FEV1(L) FEV%對照組 60 3300±550 62.7±15.1 68.9±7.9 1.05±0.16 40.8±7.9治療前觀察組60 3300±600 63.5±14.3 68.6±9.3 1.15±0.37 42.3±7.5 t 0 0.2980 0.1904 1.9215 1.0666 P >0.05 >0.05 >0.05 >0.05 >0.05對照組 60 3800±600 68.8±11.1 71.4±7.3 1.11±0.18 40.1±9.1觀察組治療后60 4500±600 80.4±16.5 86.3±12.0 3.17±0.21 55.7±9.0 t 6.3901 4.5184 8.2169 57.6915 9.4413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血氣參數(shù)比較觀察組較治療前動脈血氧分壓及動脈血氧飽和度顯著升高(P<0.05,P<0.01);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明顯下降(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氣參數(sh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參數(shù)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參數(shù)比較(±s)
組別 時間 n 動脈血氧分壓(kPa)動脈血壓飽和度(kPa)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kPa)對照組 60 9.20±0.77 85.68±4.79 6.67±0.70治療前觀察組60 9.16±0.84 77.80±5.21 6.75±0.61 t 0.2719 8.6245 0.6674 P >0.05 <0.001 >0.05對照組 60 10.02±0.67 91.64±2.88 6.17±0.42觀察組治療后60 11.31±0.71 90.26±2.53 5.09±0.33 t 10.2357 2.7885 15.6620 P <0.001 <0.01 <0.001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通常發(fā)病緩慢且病程較長,若不能及時治療會嚴重危害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中老年肺氣腫合并感染的患者,由于其管壁組織出現(xiàn)變厚或增厚,造成平滑肌痙攣,進而加重支氣管狹窄,引起分泌功能亢進,導致痰液分泌量大大增加。同時,因為管腔過于狹窄而使痰液無法正常排出,在肺部淤積而導致反復感染[4]。因此,抗感染及排痰是治療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關鍵。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抗生素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行抗菌治療。然而,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導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感染的致病菌對抗生素產(chǎn)生了程度不同的耐藥性[5]。
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時若對癥治療無法達到滿意效果,則應及時采用激素沖擊治療。糖皮質(zhì)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zhì)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具有抗炎、抗休克、抑制免疫應答及抗毒的作用[6]。本次研究表明,在給予吸氧、排痰化痰、抗生素、解痙平喘等對癥治療基礎上加用糖皮質(zhì)激素能夠顯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癥狀,明顯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肺功能改善。同時,還能提高患者氧合血紅蛋白、動脈血氧分壓及動脈血氧飽和度的濃度,進而有效改善缺氧癥狀,防止因缺氧導致的器官功能障礙及組織損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綜上所述,采用抗生素聯(lián)合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減輕患者的低氧癥狀,改善肺功能,值得臨床借鑒使用。
[1] 張軍標,汪良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68例[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3l(48):191-192.
[2] 宋立華.鹽酸川芎嗪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3(18):50-51.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 30(1):8-8.
[4] 李冬華,李海成,駱明光,等.頭孢呋辛鈉聯(lián)合清開靈治療老年肺氣腫合并感染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0,11(16):1304-1306.
[5] 何佳澄,吳亞利.潑尼松龍、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治療COPD經(jīng)驗交流急性加重期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1,10(4):295-296.
[6] 梁亞寧.抗生素聯(lián)合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64例療效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2,23(1):85-86.
R978.1
A
1673-5846(2014)05-0081-02
河南省開封市杞縣中心醫(yī)院內(nèi)科,河南開封 4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