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
教師是語文合作教學中的主導,是語文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共建者。只有做好教師的角色定位,才能實現(xiàn)正確意義上的小組合作。
一、主動參與、引導思路
在語文合作教學中教師到底應該做些什么?不是坐視,不是遠觀,而應是走入學生學習中去,觀察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學習的效果,討論的重點,認知的疑難,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過程。
筆者就八年級《記承天寺夜游》一課進行合作教學時,在合作討論階段,提出這樣的問題:“國學大師林語堂在著作《蘇東坡傳》中說‘能使讀者快樂是蘇東坡作品的一大特點。請你找出文章字里行間中的快樂。并說說你的理解?!泵鞔_任務后,筆者走進每一個小組,進行指導,傾聽他們討論后的結果。
第一小組:“欣然起行”——高興地起床出門,源于月光照入屋子。有著作者看到月光入戶時的興奮。我進而追問小組內(nèi)一名學生:“這句話中的哪個字讓你感受到這種快樂的?”他思考后回答:“行——速度較快,體現(xiàn)一種興奮感!”
第二小組:“相與步于中庭”——同(張懷民)共賞月色,是分享的快樂。兩人有著共同的意趣,共同的遭遇,因此會在此共同賞月。筆者在這時也進行了追問:“蘇軾是如何尋找張懷民呢?你能找出關鍵字來證明么?”他回答道:“‘念——體現(xiàn)蘇軾腦中思索,尋找摯友;‘亦則體現(xiàn)蘇軾與懷民心有靈犀,在失意中共起賞月之心?!?/p>
第三小組:第二段中月色透明,照在院子里,和積水一樣,非常皎潔空靈。比喻手法,修辭之美。竹柏比作水草,原來是作者看錯了,虛實之美,體現(xiàn)意外的發(fā)現(xiàn)的快樂。此時,筆者同樣追問:“這一段語言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整段沒有“月”字,但句句體現(xiàn)月色之美,語言之美;整段意境靜謐、幽雅,體現(xiàn)境界之美。
因此,教師只有走入學生之中,細致傾聽他們的發(fā)言,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不斷修正學生的思路與回答,才能讓學生對文本的學習產(chǎn)生深刻的認識。
二、正確引導、指明方向
教學中,由于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有限,因此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會出現(xiàn)困惑,合作學習只能停留在表層。此刻就需要教師適時進行點撥,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討論,并做好記錄。在課堂交流總結時,教師應注意調控學生回答,鼓勵在大膽表述的基礎上,思考質疑并及時進行補充。
筆者在進行《月跡》一課的合作教學時,讓學生跟隨孩子們尋找月亮的蹤跡,采用“月亮在 ”的方式,羅列文本線索,請小組代表進行表演。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參與,鼓勵學生說出、寫出自己的看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思自己的想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進而對討論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引導。
小組1:月亮在堂屋里。孩子們通過觀察,感受到月亮的可愛。
小組2:月亮在酒杯里。孩子們通過追尋,體會到月亮讓每個人都能滿足。
小組3:月亮在眼睛里。孩子們通過找尋,感悟了月亮在每個人的心里。
小組4:月亮在任何地方。孩子們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月亮無處不在,無處不是,無處不有。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小組中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參與發(fā)言,其中部分學生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對文章的背景,文章中的意境要比城里孩子更有感觸。通過他們的發(fā)言,讓城里孩子感受到多彩的生活體驗,從而使小組合作學習更貼近學生,進而各層次學生都能得到收獲。
三、及時反思、深化教學
課堂教學后教師的及時反思是非常必要的。這不但有利于鞏固教學效果,還能有效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反思的內(nèi)容包括課堂小組活動的過程,課后效果追蹤統(tǒng)計,學生作業(yè)效果反饋,學生綜合能力有無提高,教學過程是否以學生為主題,合作教學中小組和個人的反饋是否給予及時的反應,教學設計是否既面向全體,又照顧到少數(shù)學生,學生學習能力是否提高,學習興趣是否提升。
筆者在教完《黔之驢》一課后,通過背誦默寫作業(yè),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于重點文言虛詞掌握不佳,在翻看了合作教學環(huán)節(jié)后,才得知這一部分知識點沒有給學生進行系統(tǒng)歸納,從而造成了他們課后鞏固的困難。因此筆者進行了及時的修正,并在之后的文言合作教學中特別突出課后鞏固歸納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而及時彌補了這一教學漏洞。因此只有進行及時教學反思,才能使教學環(huán)節(jié)得以完善,形成教學過程的良性循環(huán),真正把學生自主學習引向深入,以達到每位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語文合作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定位是發(fā)起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采取靈活有效的措施,加強對語文合作學習研究,在教學中不斷自我完善,才能使合作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學生能力獲得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