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應良
1964年到2014年,整整50年,這是焦裕祿離開我們的時間,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長存永續(xù)、歷久彌新,感染著一代代人,激勵著一代代人。在當前正在進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焦裕祿精神再次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標桿。而筆者因撰寫新華社河南分社社史,曾采訪了穆青、馮健、周原以及新華社河南分社當年曾參加過焦裕祿戰(zhàn)役性報道的老記者,也親身感受到焦裕祿精神穿越時空的沖擊波。
1964年,新華社河南分社記者在河南省民權縣召開的全省沙區(qū)造林會上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線索:1962年冬,蘭考遭受內(nèi)澇、風沙、鹽堿嚴重災害,組織上委派焦裕祿到蘭考任縣委書記。他到后就同縣委一班人制定了三年改變蘭考面貌的計劃,病了仍堅持工作,臨終前還念念不忘蘭考人民。當時的河南分社記者前往蘭考采訪,很多干部和群眾紛紛向記者提供材料,邊說邊流淚。采訪結束后,記者連夜趕寫一篇《焦裕祿同志在帶領蘭考人民同自然災害作斗爭中,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報道。新華社播發(fā)后,《人民日報》于1964年11月20日在2版顯著位置刊出。這次報道為以后有關焦裕祿的報道奠定了基礎。
1965年春,時任新華社副社長的穆青考察調(diào)研期間途經(jīng)河南,與河南分社記者進行了座談。當聽到在蘭考蹲點調(diào)研的分社記者周原談到焦裕祿的事跡時,頓感主題重大。當即拍板決定,把焦裕祿的事跡作為重大報道推出。之后,穆青、馮健、周原深入蘭考田間地頭、農(nóng)戶家中采訪了解情況,掌握了焦裕祿大量的感人事跡。通訊寫成后,數(shù)易其稿,最后由穆青審定并征求時任新華社社長吳冷西意見,請示中央領導后由新華社播發(fā)。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穆青、馮健、周原采寫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同時播出。通訊介紹了焦裕祿同志如何對待群眾、對待貧困、對待嚴酷的自然條件,“忘我”“完全”“徹底”為蘭考人民服務的事跡。全文共1萬多字,分8個部分。通訊發(fā)表后立即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度嗣袢請蟆吩诎l(fā)表這篇通訊后,即連續(xù)配發(fā)8篇社論。
自此,學習焦裕祿活動在全國掀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于2月7日清晨播出此通訊稿。向來以風格莊重、心態(tài)淡定著稱的著名播音員齊越在通訊還沒有念到一半時已泣不成聲。新華社播發(fā)當天,胡喬木同志在上海讀到報紙,給穆青打電話稱贊這篇通訊寫得好。董必武同志于2月9日即興賦詩《學焦裕祿同志》,詩中云:“長抱肝癌痛,勞累損其軀。不避風雨惡,不作饑寒呼。關心人民事,忘身直若無?!边@篇蘸著記者淚水采寫的長篇通訊以不可阻擋的獨特魅力和“情感當量”立時波及到全國工廠、農(nóng)村、機關、學校、部隊,覆蓋了各界人群,人們最直接的感動體驗就是紛飛如雨的淚水。有人哭著吼道:“聽了焦裕祿,不流淚的不是共產(chǎn)黨員!”
為配合全國的學習活動,新華社河南分社調(diào)兵遣將從不同角度采寫了大量的各界學習焦裕祿事跡的稿件。新華社河南分社20多名記者全部參加,歷時時間之長,發(fā)稿量之大實屬罕見。(責編:孫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