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發(fā)“警報”,趕牛羊
田野里的苜蓿是牛羊等食草動物非常喜歡的食物,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牛羊總是在一個地方吃一會兒,就要跑到別的地方去享用青草了。
后來,科學家發(fā)現,苜蓿的葉子被動物咬傷之后,會產生一種叫作蛋白酶抑制劑的化學物質,牛羊吃了會消化不良、拉肚子。而且,被咬傷的苜蓿還會告訴它周圍的伙伴們:“鄰居們啊,敵人來了,我已經被咬到了,你們快快做好防御準備??!”這樣,周圍的一片苜蓿很快都會變得不再可口了。
苜蓿是怎么傳遞消息的呢?科學家發(fā)現,被咬傷的苜蓿葉片會釋放一種叫茉莉酸甲酯的揮發(fā)性物質,它自己的葉片或周圍鄰近的苜蓿能夠“聽懂”這個信號,并產生大量的蛋白酶抑制劑。于是,牛羊就被趕走了。
西紅柿“借兵”,打害蟲
西紅柿的葉子經常會受到一種名叫斑潛蠅的害蟲的侵襲,葉片被這種害蟲侵蝕后,會出現好多彎彎曲曲的白線,人們給了這些白線一個土名字——鬼畫符。被“鬼”畫符的西紅柿葉片,也會釋放茉莉酸甲酯,這種信號除了告訴周圍的伙伴產生蛋白酶抑制劑一起抵御敵人之外,還有更加厲害的“連環(huán)招”——它會通知同伴們,一起釋放另外一種氣味,招引來遠處的“救兵”:斑潛蠅的天敵—寄生蜂,來幫助清除葉片上的害蟲。
此外,還有不少植物,例如,我們平時吃的黃瓜、豆角等,都具有像西紅柿葉子這樣的本事。當它們被害蟲侵襲時,會“呼喊著”發(fā)出“警報”,叫來遠方的“軍隊”幫助消滅害蟲。怎么樣,植物的語言很管用吧?
豌豆苗“手拉手”,共患難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的植物學家阿里埃爾,為了探索植物交流的奧秘,設計了一個巧妙而有趣的實驗。他把每棵豌豆苗的根都分成兩股,再把所有豌豆苗分成三組。
左邊兩排豌豆苗根部都面對面地“手拉手”,不和旁邊的豌豆苗拉“手”;
右邊有一排豌豆苗,其根部一個挨一個地“手拉手”串在一起;
中間一棵豌豆苗伸出的兩股根,“拉”著右邊的第一棵豌豆苗,和右邊的一排豌豆苗串在一起。它和左邊的豌豆苗沒有拉手,只是靠得很近。
隨后,阿里埃爾把中間的那棵豌豆苗種在干旱的土壤中,而讓其他的豌豆苗都長在正常的土壤中。這樣,中間的這棵豌豆苗就遭難了,它渴得受不了,只好閉上了葉片上的氣孔,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
接著,阿里埃爾觀察到:15分鐘后,右邊的豌豆苗開始挨個關上葉片上的氣孔,1小時后,這些豌豆苗的氣孔全部關上了。而左邊豌豆苗的氣孔都仍然開著,沒什么變化。
猜一猜,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豌豆通過它們的根在互相通話傳遞信息呢。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其實,植物一直在用一種我們聽不到的語言交流呢!而且,不僅相同的植物之間可以交流,關系密切的不同植物也可以通話。這些語言像我們人類的語言一樣很復雜,我們才只是剛剛開始了解。隨著科學的發(fā)展,科學家正在嘗試著翻譯出更多的植物語言,來幫助我們尋找和利用自然因素控制害蟲。如果把這些成果應用到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方面,就可以有效地減少農藥的使用,讓我們餐桌上的食物變得更加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