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素材
1.@許文廣:為飾演艾滋病患者角色,馬修·麥康納在拍攝半年前開始節(jié)食,減重42斤。杰瑞·德萊托在拍攝前3周半才接到參演通知,不得不依靠完全斷食暴減28斤,僅靠檸檬水和維生素支撐身體。他們形容枯槁,銀幕上卻光彩熠熠,因為對絕境求生的患者神形兼?zhèn)涞谋硌?,兩人雙雙獲得奧斯卡獎。人生的耀眼綻放,有時需要舍得一次的瘋狂。
2.@騰訊新聞:1945年8月14日,一名美國水兵為慶祝二戰(zhàn)勝利在紐約時代廣場忘情地親吻一名陌生女護士,這一鏡頭正巧被攝影師拍成照片,并取名為“勝利之吻”,成為象征二戰(zhàn)結(jié)束的經(jīng)典照片。今年3月9日,“勝利之吻水兵”麥克達菲在德州病逝,享年86歲。而照片所希冀的“要接吻,不要戰(zhàn)爭,要幸福,不要人禍”,至今仍是人們質(zhì)樸而卑微的愿望。
3.@崔曼莉:教養(yǎng)是什么?民國小學語文第一課講過。隔壁先生來了,請先生坐,給先生看茶。我再加一課,去別人家里拜訪,謹慎地坐在客廳,等候主人上茶。茶來后要起身感謝,如不能雙手接過,也要一定站起來表示尊重。既不要到處亂竄,也不要亂翻別人的物品。哪怕是再好的朋友,也要尊重在先,嬉鬧在后。
4.@新快報:一個事事不順的人拜訪高僧。高僧帶他到一個黑暗的房間,點亮一盞燈,整個房間都亮了。然后,高僧手持燈盞,走到陽光下?!巴且槐K燈,在陽光中,我們似乎感覺不到它的光亮?!备呱f,“但越是黑暗時,越不能熄滅生命的燈盞,越要點亮人生的光芒?!?/p>
5.@半島晨報:湖北黃石的董才發(fā),賣蒸糕為生,一直都是一毛錢一個,從沒漲價。許多人稱“人和蒸糕一樣質(zhì)樸”的董才發(fā)為“蒸糕爺爺”。網(wǎng)友“show花漾”說:“老爹堅持了這么多年,他身上有種難能可貴的質(zhì)樸品質(zhì)!”
微感動
1.@小米:有兩個老人,家住在9樓,老兩口沒有兒女,能依靠的只有彼此。老太太腿腳不好,卻喜歡在清晨去樓下的公園散步,去看那假山池里的金魚。老先生每天早早地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拿上一塊抹布,往下要做的事情,是你怎么也不會想到的:他從9樓開始,用抹布將樓梯的扶手擦到1樓,然后上樓扶太太下樓看池魚。多一次上下樓梯,只為了太太在下樓梯的時候可以把持住干凈的扶手。每每見到這對相依相偎的老人,我總是想起《牽手》里的那句:來生還要一起走。
2.@人民日報: 3年前,遼寧大學78歲的方凱老師感動了許多人:面對教室僅有的三位學生,打完點滴帶病上課的他,仍然認真地寫下滿黑板工整的板書。只要能培養(yǎng)一朵花,就不妨做會朽的草。2月24日,方老師走了。有網(wǎng)友感慨地說:“我們會始終記住遼大曾有這樣一位老先生,在急功近利的時代,為所有人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
微思考
1.@許文廣:普京出席自己的柔道教練拉赫林的葬禮,他含淚親吻恩師的臉龐。喪禮結(jié)束后,普京走到自己的車前,卻沒有停下。他示意保鏢不要跟隨,獨自一人在圣彼得堡的街上行走,一直走到涅瓦河畔。這條路,是中學時代的他上完柔道課后回家的路。我看到的這個背影不是一位總統(tǒng),而是一個人,還有永恒的人性。
2.@冰翼:這張被廣泛流傳的照片《Circle of Leaf》,以葉子詮釋了生命的循環(huán)。從誕生到死亡,直至腐爛,人生如是。
3.@鳳凰讀書:20多年前,初讀《水滸傳》,讓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興奮于人類生存方式的無限可能。他來到施耐庵的墓園,感嘆:“就這么一個土丘,但是大家都來看他,相比之下,高樓大廈又有什么用呢?”這就是文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