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有病”,卻讓幼兒“吃藥”,值得當今社會警醒和反思
“好端端的孩子,為什么要吃藥?”最近,西安楓韻幼兒園和鴻基新城幼兒園在家長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幼兒服用處方藥病毒靈”事件,在全社會引發(fā)軒然大波,其個中細節(jié),駭人聽聞:服藥已持續(xù)了5年之久;園方5年來購“病毒靈”超過5萬片;多位孩子身體出現不良反應……而隨著媒體的細節(jié)還原,最讓家長無法忍受的是,幼兒園的部分老師用欺騙或恐嚇的方式讓孩子服藥:如有的孩子服藥后將藥品咳出,被老師罰站;為防孩子在廁所將藥吐掉,老師關閉廁所門等等。
然而,西安的“病毒靈”陰魂未散,吉林的“聰明豆”又橫空出世——3月15日,吉林市高新區(qū)芳林幼兒園打著“預防感冒”的名義,同樣為幼兒服用疑似“病毒靈”一事得到確認。而隨后,湖北宜昌又曝出第三起同類事件。據報道稱,幼兒園給孩子吃藥,都是為了提高幼兒出勤率,以增加幼兒園收入??梢?,幼兒園變身“藥”兒園,等于是在謀財害命,這刺痛了多少母親的心!人們不禁要問,除了西安、吉林和宜昌,各地還有多少謀財害命的“藥”兒園?
事件曝光后,當地政府迅速采取處置措施,多名涉案人員已被刑拘并依法立案。同時組織對服藥幼兒的免費體檢,體檢中發(fā)現65名幼兒體檢結果異常,但未發(fā)現有共性的指標異常。但至今家長仍憂心如焚,擔心這可能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
媒體評點:幼兒園變成“藥兒園”,讓人看到“有些毒,比毒更毒”的不堪,對惡行零容忍,是對孩子的起碼救贖。但也應看到,調查和追責,都難以為此事畫上句點。而我們的反思也不能停留于淺表層,更要深入肌理,從幼兒園運營的無縫監(jiān)管,到對處方藥管束的落實,都要扎緊籬笆,而不是留下一堆紕漏。也只有這樣,“給無病幼兒集體服藥”這塊瘡癤,才能從幼教生態(tài)的肌體上逐漸淡去。還孩子一個安全的童年,還家長一所放心的幼兒園,這是一個社會的安全底線。(光明網)
話題拓展:“毒”之問;人性的泯滅;心靈的刺痛;利益與良知;安全底線;監(jiān)管與責任;幼兒教育不能成市場搖錢樹……
(資料來源:《京華時報》《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