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平
魏壽昆1907年6月16日生于天津。是冶金學以及冶金物理化學著名學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曾任北洋大學工學院院長、北京鋼鐵學院(現(xiàn)北京科技大學)副院長。北京市政協(xié)一至四屆委員,五至七屆常務委員。曾任九三學社第五屆中央委員,第六、第七屆中央常務委員。著有專著5部,論文160余篇,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多種獎項。
魏壽昆一生為我國培養(yǎng)了四五代冶金科技人才。這些學生中,有出類拔萃的兩院院士,有著名的科學家和教授,有身居要職的政府官員,有聲名顯赫的企業(yè)家,也有許多數十年如一日,勤奮地工作在講臺、工廠和礦山的普通勞動者。
1936年7月,基于祖國的需要高于一切的信念,魏壽昆回國,到當時的北洋工學院任教。魏壽昆所在的礦冶系條件簡陋,沒有教材,他便自編講義。由于師資嚴重匱乏,他一人承擔著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多門課程,甚至五門課程同時進行,繁重的教學任務是常人難以忍受的。
魏壽昆認為,講課的能力是需要鍛煉的。他至今仍然記得第一次上講臺時的尷尬情形。不敢看學生,只顧自己將自己的課講完,板書也在緊張中不停地用板擦修改。終于下課了,回到家的魏壽昆對自己第一次講課特別不滿意,對著鏡子反復練習,從眼神開始,然后是抬頭的頻次控制,一直到假想跟學生的互動。幾天后第二次登上講臺情況就好了很多。第三次便可以放開輕松講課了,并不時地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和互動。學生的眼神疑惑時,他會反復地講解。由于這些課程很晦澀,學生有時候一時難以把握,魏壽昆便旁征博引其他門類的知識來幫助學生理解。他能做到這一點,與他博覽群書、靈活運用有相當大的關系。他這樣做也幫助學生開闊了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他在寄語年輕教師的時候,也常常提到,一定要多讀一些緊跟時代潮流的書,將那些難懂的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傳授給學生。
在北洋大學的校志里有這樣的記載:“礦冶系魏壽昆主任,他的課堂教學,條理之清晰,邏輯之嚴密,論證之科學,分析之透徹,深為師生折服與欽佩。”
問到魏老保持長壽的秘訣時,他輕松地笑了起來。他說,每天充足的睡眠很重要,還有就是每天吃幾片蘿卜。然而就在這時,他的笑容忽然變得凝重起來:“我長壽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夫人楊英梅女士?!蔽豪细嬖V我們,不管在艱苦的歲月中還是在幸福年代,夫人包攬了兒女教育、打理家事、照顧丈夫等等家里所有的事務,讓他專心投入科研、教育工作。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溫馨和美的家庭生活給了魏壽昆莫大的支持和鼓勵,讓他感覺輕松。盡管楊英梅女士已經過世很久了,但他們從戀愛到結婚生子的點點滴滴,魏壽昆仍然能清晰地回憶起來。
已經百歲高齡的魏壽昆不忘囑咐自己的學生和后輩:第一條,要熱愛祖國。國家不強,人家就看不起,所以這一點是主要的。我們要愛國,就要努力建設國家。第二點,要學習?,F(xiàn)在學科越來越多,信息越來越多,加強學習,還要苦學,所以這個要學周總理,活到老學到老。第三條,為人要正派,這是最重要的。做人不要投機取巧。搞科學的應該有一個道德準則,不能造假、不能浮夸,不要說我就國際第一流。第四條不怕失敗。搞研究工作,有時候勞而無功,那沒辦法。人沒有一個堅強的意志,沒有百折不撓、奮斗到底的精神,你恐怕成不了功。第五條是機遇問題。人要有點志氣,立個目標,這目標有可能實現(xiàn)不了,但要做準備,思想準備,知識準備都少不了。如果其他的原因制約目標的實現(xiàn),也沒關系,學點東西又有什么壞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