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悶,俗讀bù jiǎo mèn,天津本地俗語。凡地方俗語,往往既微妙又精確,無法替代,不可名狀,解釋起來也相當(dāng)麻煩。我原來的一位老領(lǐng)導(dǎo),天津土著,對本地俗語感興趣,編了一本俗語詞典,對此詞條的解釋是:不自覺,知不道自己行老幾,既無自知之明,也不知人之雅,惹人煩。例如:“人們都膩煩他,他還總來,真不覺悶?!薄八€腆著臉夸自己,也太不覺悶了?!?/p>
這么解釋,還是難盡其妙。必須到具體的事上去體會,方能讓人莞爾。
某次,坐公交車去火車站,中途上來一老太太,站到了我身邊,手里還提著一把芹菜。白發(fā)蒼蒼的站你身邊,你哪里能坐得安穩(wěn)?我趕緊起身,說老太太您坐。老太太跟我推辭,說小伙子你坐吧,帶那么多行李不容易。我再有一站地就下車了,一站地,讓還是不讓呢?正猶豫間,旁邊一婦女?dāng)D過來,說了聲謝謝,一屁股坐下了。她不老不小的,我也不能跟她爭呀。就這樣,她坐著我站著,一起到了火車站,她前門出,我后門下。她這種人,也是“不覺悶”。
“不覺悶”的事,我自己也干過。
以前在單位里,經(jīng)常有組織募捐的事。這里地震啦那里洪水啦,單位工會都會組織捐款捐物。凡這種事情,我一般都會隨大流,處級捐五百,科級捐三百,像我這種覺悟一般的普通群眾,一般都是一百二百的意思意思。捐齊了,工會主席老康會寫張大字報,紅彤彤的貼在單位食堂門口。自然是領(lǐng)導(dǎo)捐最多,排在最前頭,后面跟著一排群眾。如此這般搞過多次,基本已成定式。
有一次,市里又發(fā)起募捐,捐助對象是修建一座名人紀(jì)念館。我心想,這名人跟我也沒什么關(guān)系呀,我憑什么要捐款?再者說,修建紀(jì)念館是市政工程,修得起你就修,修不起就甭修,干嘛要勞民傷財四處募捐?我心里有意見,就不想捐。
領(lǐng)導(dǎo)找我談話,說大家都捐你不捐,是不是太顯眼了?語重心長地。我心里氣呀,一不小心說出了心里話,我說我媽還需要我寄錢給她呢。領(lǐng)導(dǎo)就有點急了,一下子上升到講政治的高度。那么高的高度讓我頓時有點頭暈,我說好吧,我捐。
那一次,我捐了五百。
捐完款的當(dāng)天中午,我去食堂打飯,食堂門口空空蕩蕩,沒發(fā)現(xiàn)那張慣常會出現(xiàn)的紅紙。我有些納悶,咦,工會主席忽略了?不會的,老康是個細(xì)心人,大事小情向來處理得眉清目秀的。要不就是紅紙暫缺?毛筆找不到了?如此疑惑著,心想也許老康太忙,一時顧不過來,興許明后天就貼出來了。
第二天還是沒有貼出來。
第三天是周末。那天我?guī)Ш⒆尤ス珗@玩了半天,正巧路過那座修了半截的紀(jì)念館,心想,嗯,這里也有我添的一磚半瓦啊。然后就又想起了那張沒有貼出來的大字報??纯?,我還是有點虛榮。
周一沒有貼出來。周二還是沒貼出來。周三開了個員工大會,領(lǐng)導(dǎo)在主席臺上唾沫橫飛,傳達(dá)十幾大精神。中午散會后,在走廊里遇到了老康。
抽顆煙,兄弟。老康遞煙給我。我掏出火機(jī),湊到他下巴底下,他雙手捂著,點著煙,深吸了一口,似有話想說。
我說老康你想說什么就說吧。
不好辦呀,兄弟。老康長長地吐出一口煙來,說,領(lǐng)導(dǎo)才捐了三百。
我說,哦。
我還能說什么呢?瞧我干的這事兒,簡直就是典型的“不覺悶”。
(朵漁:詩人、專欄作家,現(xiàn)居天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