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鑫
摘 要:克服幼兒教學小學化是幼兒教育教學理念一大轉變,開發(fā)兒童的潛能、培育兒童智慧是幼兒教學重要使命。當前,大多數(shù)幼兒教育在行為規(guī)范上,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守紀律,少玩少動,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在知識學習上,灌輸知識成了幼兒教育的主要模式,強調(diào)努力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幼兒的天性本來就是活潑好動,營造“玩中學”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精心設計的活動中感知、感悟知識,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和智力的提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道德品質(zhì)。
關鍵詞:幼兒教學;玩中學
對于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發(fā)展來說,要給孩子準備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在“玩”中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促使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展。那么,怎樣才能實現(xiàn)“玩中學”的設想呢?
一、營造開放式的教育環(huán)境
幼兒第一次離開父母、家庭進入到幼兒園的托班時,會被種種的不適應包圍著。焦慮、恐懼、失落與無助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更是孩子脫離不正規(guī)的家庭教育走入正規(guī)教育體制的第一站。膽小的孩子不敢玩,也不會玩,因此教師必須手把手地教孩子們玩,做孩子的大朋友,并鼓動孩子玩,教師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孩子也不再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孩子和教師是一種新型的母子關系、伙伴關系,因此,在營造心理環(huán)境上應突出體現(xiàn)親、寬、樂、信、安。只有這樣,幼兒才會喜歡并主動投入環(huán)境,才會無拘無束,大膽自主地開展活動。
其次,教師要為孩子提供游戲條件。玩具(包括游戲材料)是游戲的物質(zhì)支柱,教師要給孩子提供相適應的玩具。各種盒子、紙箱、瓶瓶罐罐及洗凈了的小石子、冰棍棒等都是孩子們很好的玩具,游戲的材料。例如:我讓孩子體驗圓形物體的滾動,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各種日常生活中的球體、柱體以及各種不能滾動的錐體、長方體(日用品的盒子、罐子、瓶子)等等,孩子們看到這些愛不釋手的東西,很想玩,這時孩子們動手玩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哪些東西可以滾,并探索了這些東西的玩法。
二、確立游戲化的教學理念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教學不能說教,不能將目的性很強的教學強加于幼兒,而只有將教學變化為趣味性很強的游戲。使幼兒真正享受到游戲的樂趣,享受到天性自由表露的歡暢,牢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同時,健全幼兒人格,完成教學目的。如:在組織幼兒學習小動物的叫聲時,我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為幼兒準備了小動物的頭飾,再配上有趣的音樂和形象的動作,很快孩子們就知道了“小貓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雞嘰嘰嘰”給幼兒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思。
三、選擇自主性的教育內(nèi)容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課程”。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教育“大綱”是按自己意愿寫的,因此幼兒的教育內(nèi)容,大多來自于它們的生活,但不是生活的照搬,它有別于日常生活,最多只不過是生活的模仿。因此,我們只有將教學的要求編成孩子們喜歡的游戲活動,例如:我設計了一個教學活動“玩一玩、滾一滾”,活動目標是:(1)通過嘗試使幼兒知道圓的東西放在地上可以滾,并說出滾的方法。(2)讓幼兒在玩中體驗動詞:推、滾。在完成本課教育目標時,我讓孩子們通過二次探索活動達到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首先,我讓孩子們在眾多的物體中,探索出可以放在地上滾動的各種物體,孩子們興趣很濃,經(jīng)過他們的嘗試,很快就達到了教師預設目標1;接下來我讓孩子們物體放在地上滾,讓幼兒在玩中體驗動詞:推、滾,這時孩子們的興趣轉移了,他們將這些物體放在地上滾了一會兒,就拿著這些物體安照自己的意愿玩了起來,有的在地上轉,有的向上拋,還有的放在地上跳,這時孩子們獲得的知識遠遠超過了教師的預設目標,效果很好。充分體現(xiàn)了孩子的自主性。
四、玩中求樂
所謂“求樂”就是在引導孩子們在玩中求樂趣,使幼兒真正享受到游戲的樂趣,享受到天性自由表露的歡暢,牢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對于孩子來說,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必須淡化目的、強化手段;看輕結果,重視過程。讓孩子們在玩中求樂,如: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拼插能力,給孩子們設計拼小路的游戲,準備了可以鑲嵌的積木,孩子們可高興了。雖然有部分孩子拼的小路不是太理想,但孩子們都動手了,而且興趣很大,有的小朋友高興地拍著手說:“老師我的路拼好了”;有的小朋友對我說:“老師我拼的是大路”,還有的說:“老師我們下一次還要拼”從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出,一張張笑臉上寫滿了“快樂”兩個字。他們有一種成功感。
五、玩中學知
所謂“學知”就是在玩的過程中學一些知識,看起來,孩子從早到晚是在玩,其實是將教育目標與教學內(nèi)容融會貫穿在游戲中,以“玩”的形式,使幼兒興趣盎然地參與學習,從而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同時得到動手、動口、動腦等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如:游戲“可愛的小腳丫”,讓幼兒赤腳玩,通過眼看,耳聽,口嘗,手摸等各種感官來參與,來了解各類事物的性質(zhì),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就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樣的活動與教師憑空地說教,產(chǎn)生的教學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在這種類型游戲活動中,老師都可讓幼兒經(jīng)這樣實踐所感知的事物印象深,記得也牢。
六、玩中增智
所謂“增智”就是在玩中開啟孩子的智力,挖掘幼兒的創(chuàng)新潛能。為了讓托班的孩子體驗動詞“滾、拋、轉、跑、跳”等詞,我設計了玩圈游戲,讓孩子玩玩、講講,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就學會了這些動詞,而且豐富了孩子的口語能力,孩子的平衡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更挖掘了孩子的創(chuàng)新潛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