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端
鶴,自古以來,象征著美麗吉祥。鶴飛鶴舞的地方,無疑為世人所向往。鶴壁,曾是仙鶴的故鄉(xiāng),史書記載“古有仙鶴棲于南山峭壁”,由此,鶴壁這一美好名字馳名神州大地。
鶴壁的由來
美麗的淇河緩緩流經(jīng)鶴壁,孕育了一代代兒女,被鶴壁人民稱為“生命河”,而關(guān)于鶴壁名稱的由來,至今住在鶴山區(qū)鶴壁集一帶的老人,對于仙鶴與鶴壁地名的聯(lián)系都給予了十分肯定的說法。
鶴壁市區(qū)北部鶴壁集鎮(zhèn)南邊有一座訪子山,因周文王尋找被殷紂王殘害的兒子至此得名,當(dāng)?shù)匕傩账追Q南山。此山雖非崇山峻嶺,奇峰凌云,但它西依太行群山,東望無際平原,北枕潺潺羑河,南連秀美丘山,歷史名人賢士游此都稱風(fēng)水寶地。古時候山上草青林碧,松柏郁郁,奇花怒放,群鳥競鳴。朝初彩虹掛空,暮晚夕嵐飄渺,山中溪流涓涓,泉聲叮咚作響,素有“只聞泉聲金環(huán)動,泉處何人數(shù)得清”的美稱。
相傳,羑河一帶曾經(jīng)山水秀麗、樹木參天。有一天,家住外省的柏靈遠游路過此地,見羑河兩岸山水宜人,便停下了腳步。柏靈發(fā)現(xiàn),這里除了風(fēng)景秀美,還到處蘊藏著五色土,可以燒制陶器,實在是個難得的好地方。于是,他決心要在此地安家。他日夜兼程返回老家,帶領(lǐng)家眷搬到了羑河岸邊(今天的鶴壁集),從此在這里定居下來。
柏靈把家安置好以后,便開始建窯燒制瓷器,養(yǎng)家糊口。后來,柏靈因生產(chǎn)陶瓷漸漸成為當(dāng)?shù)氐拇髴羧思?,而且他還向鄉(xiāng)鄰傳授制陶技藝,使得當(dāng)?shù)乇椴继沾勺鞣?,生產(chǎn)陶瓷漸成氣候。
柏靈老翁是個樂善好施的人。他總是熱情招待客人,還免費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提供食宿。一天黃昏,柏靈剛關(guān)柴門準(zhǔn)備就寢,忽然隱隱約約聽到有人輕輕敲門。他急忙開門,笑吟吟地迎客人進屋,燈光下細觀來人是位道士。此道士其貌不揚,身矮體弱,衣衫破舊,面黃肌瘦,白發(fā)長須,但兩眼炯炯有神。手握著一把長長的道拂好似生光,格外顯眼。柏靈見狀忙向前施禮,噓寒問暖,師父長師父短的十分熱情。
當(dāng)聽到道士還沒吃飯時,柏靈很快取出從南山摘采的木耳、蘑菇、山菜,端鍋拿盆,燒火做飯。不大功夫,柏靈把熱乎乎的飯菜端上來,道士也不客氣,拿起筷子吃了起來。茶足飯飽后,道士來到院里仔細端祥一番,不緊不慢地對柏靈說:“施主心地善良,待人厚道,貧道出家之人,無啥相送,我看你這院中影壁墻上甚是干凈,如不嫌棄,貧道愿在這墻壁涂抹一幅字畫相送,作個紀(jì)念,不知施主意下如何?”柏靈喜不自禁,忙從屋里取出筆墨交與道士。只見道士沉吟片刻,又面向南山拱手相拜,便揮毫潑墨勾畫起來。片刻功夫,影壁墻上便出現(xiàn)一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的仙鶴圖。道士畫完剛擱筆,轉(zhuǎn)眼騰空躍上南山,向柏靈拱手相別,剎時無影無蹤,驚得柏靈慌忙跪拜院里,高聲大喊:“仙人慢走,仙人慢走!”可聽到的只是南山的風(fēng)聲和羑河潺潺的水聲。
他慢慢站起來,恨自己有眼無珠,不識神仙下凡,只想著自己是不是慢待了神人。想著想著,猛一抬頭,只見影壁墻上的仙鶴圖熠熠生輝,接著一縷一縷金光從墻上射下來,落地變成8只丹頂如朱、潔白似玉的仙鶴,在院里翩翩起舞,引頸長鳴。柏靈高興得簡直忘了自己,與仙鶴同歌共舞起來,直到天將拂曉,仙鶴霎時上到影壁墻。接連7天,天黑仙鶴從畫中走出飛舞,天亮上圖入眠,喜得柏靈整天樂呵呵的。
又傳,柏靈到一個叫常家河的地方(現(xiàn)鶴壁集鄉(xiāng)東頭村一帶)趕廟會,回家的路上,發(fā)現(xiàn)前方有兩只仙鶴飛一陣、停一陣,像是在為柏靈帶路。柏靈回到家推開院門,發(fā)現(xiàn)剛才路上那兩只雪白的仙鶴正立在影壁墻上,它們一邊梳理身上的羽毛,一邊發(fā)出悅耳的叫聲。仙鶴的到來令柏靈十分欣喜,他趕忙為仙鶴找來兩只瓷碗,碗里裝上食物和水放在影壁墻下。后來,這兩只仙鶴為柏靈家引來了一群仙鶴,終年棲息在他家的影壁墻上。
仙鶴象征吉祥、長壽,柏靈家里住著仙鶴的消息傳遍了十里八鄉(xiāng),人們紛紛前來爭睹仙鶴的容姿。人們都說柏靈是個有福之人,柏靈家這一帶也被人們當(dāng)成了風(fēng)水寶地,一時間,十里八鄉(xiāng)的百姓都想沾沾仙鶴的福氣,紛紛把家搬到了這里,于是羑河兩岸人氣大增。仙鶴也善解人意,觀賞人越多,它們越興致勃勃,振翅起舞,不僅夜間下圖,有時白天晴日也下墻飛舞一番。
就這樣,七七四十九天過后,柏靈坐在影壁墻前仔細端詳,自言自語說:“天長日久,墻裂畫毀咋辦?不如我搭棚蓋房把它護起來?!彼@一說不當(dāng)緊,只聽墻中“吱吱”作響,頃刻間墻倒塵起,8只仙鶴從墻中飛出,直沖南山峭壁,個個伸頸齊鳴,聲脆響徹山林,音鳴震擊長空,霎時東西南北成千上萬的仙鶴從空中飛到南山上空,有的空中翱翔,有的松柏挺立,有的山上展翅,形態(tài)各異。至此,山上仙鶴不斷,景致格外引人。
有人說:“柏靈吃齋行善,要成仙。”有人講:“南山風(fēng)水好,要出貴人?!鄙侥虾1钡娜寺動嵍紶幭嗟酱税布医ㄕ?。久而久之,這里便成了集鎮(zhèn),老百姓起名“鶴壁集鎮(zhèn)”。鶴壁——這個名字也就問世人間。鶴壁不僅與仙鶴有不解之緣,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白蛇傳也流傳于此。
白蛇傳說
《白蛇傳》在我國家喻戶曉。它的發(fā)生時間和地點,歷來普遍認為在南宋時期的浙江杭州,距今800余年。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馮夢龍所寫的白話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則使這一故事在南宋杭州定格。然而,1991年,山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孟繁仁在鶴壁市考察羅貫中在隱居地黑山寫《三國演義》《水滸傳》情況時意外發(fā)現(xiàn),《白蛇傳》的故事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fā)源地在鶴壁黑山一帶,當(dāng)?shù)厝税堰@個傳說叫《白蛇鬧許仙》。
在鶴壁市郊區(qū)黑山西南約5公里處的淇河岸邊,有一個百丈懸崖青巖絕,青巖絕上有一個直通河底的幽深洞穴白蛇洞。傳說洞中有一修煉千年、得道成仙的白蛇仙子。在黑山主峰西側(cè)不遠,有一許家溝村,許仙就住在這里。在黑山主峰南側(cè),有一座依山傍水的金山嘉佑禪寺,寺中有一修行多年的老僧法海禪師。《白蛇鬧許仙》的傳說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幾公里的范圍內(nèi)。
徐家溝村的牧童許仙在放牧途中遇到一受傷的小白蛇,就把它帶回家治療。許仙將小白蛇的傷治好后,放回草叢。這條小白蛇就是青巖絕白蛇洞中的白蛇仙子。為報答許仙的救命之恩,白蛇仙子與許仙結(jié)為夫妻,并為附近村民治病祛災(zāi),聲名遠播。白蛇仙子為村民治病,使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清。因為人們的病都被白蛇仙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燒香求菩薩的人就少了,香火不旺,法海自然就不高興。法海知道原因后,試圖破壞許仙和白蛇仙子的愛情。endprint
每年春天,白蛇仙子需要蛻皮一次。白蛇仙子在懷孕的那一年春天,需要蛻皮現(xiàn)形,怕嚇著許仙,便讓許仙去趕會。法海從中作梗,讓許仙回家。許仙回到家中,看見床上有一條白蛇,當(dāng)即嚇得昏死過去。為救丈夫,白蛇仙子盜來靈芝,救活了許仙。法海以“人妖不配”和“拯救許仙不被害”為由,將許仙留在金山寺。白蛇仙子向法海要許仙,法海一陣冷笑,說道:“大膽蛇妖,我勸你還是快點離開人間,否則別怪我不客氣了!”白蛇仙子見法海拒不放人,無奈,只得拔下頭上的金釵,迎風(fēng)一搖,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過去。法海眼見水漫金山寺,連忙脫下袈裟,變成一道長堤,把水?dāng)r在寺門外。大水漲一尺,長堤就高一尺,大水漲一丈,長堤就高一丈,任憑波浪再大,也漫不過去。再加上白蛇仙子有孕在身,實在斗不過法海。后來,法海使出欺詐的手法,將白蛇仙子收進金缽,壓在了雷峰塔下。
傳說原型出于黑山
黑山又名墨山、金山,屬太行山余脈,位于鶴壁市淇濱區(qū)龐村鎮(zhèn)境內(nèi),古為翼州之地。這里峰巒疊嶂,淇水環(huán)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風(fēng)景優(yōu)美,是墨子、鬼谷子、羅貫中等歷史名人隱居之地。黑山還流傳著許多神界仙女和下界凡人成親的動人傳說。北魏左思《魏都賦》記載,連眉仙女配犢子的傳說就出自黑山。這一傳說的具體內(nèi)容在清乾隆三年《湯陰縣志》中也有記載:“犢子牽黃牛,游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丑,后與連眉女結(jié)合,具去,人莫能追?!?/p>
黑山一帶的青巖絕與金山寺僅距數(shù)里。近年從村里井臺、房基下曾發(fā)現(xiàn)從寺院拉回的殘碑上記載有:“金山嘉佑禪寺者,誠此方古跡之福地也。宋朝初建,大元重修于至正庚子之年,奉敕乃重修而已矣?!苯鹕剿轮羞€有一龜馱龍盤碑,它是中原地區(qū)唯一的一通蒙漢文字圣旨碑。碑文記載了宋仁宗、元仁宗保護金山寺的圣旨。而馮夢龍《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所述的浙江杭州西湖一帶根本沒有金山寺,這就使法海的出處失去了依托,因此,只好從數(shù)百里以外的江蘇鎮(zhèn)江借廟敷衍。
據(jù)杭州雷峰塔地宮的挖掘報道,雷峰塔原名黃妃塔、王妃塔,建于公元975年,是吳越王錢俶為慶賀愛妃黃氏得子所建,與《白蛇傳》故事無關(guān)。可見其雷峰塔之名,也是由黑山金山寺的雷峰塔移植而來,馮夢龍版本的白蛇故事處處顯露出移花接木、東拼西湊、人為雕琢的痕跡。
《白蛇鬧許仙》的故事與《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描寫的內(nèi)容相比更具有合理成分。黑山傳說的主人公許仙是出生在徐家溝村的許姓少年,因救白蛇仙子而與之成親,因而被人們稱為許仙,人物出處及姓名來歷比杭州的許宣更真實。
白蛇仙子為報答許仙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許,與他結(jié)為夫妻,這種知恩圖報的行為不僅符合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道德,比馮夢龍所述白娘子為向許宣借傘而一見鐘情,更符合生活邏輯。
黑山傳說中的法海是與許家溝村相鄰的金山寺的和尚,對相距不遠的白蛇洞的“妖精”可能早有耳聞,因此,他對平日里就認識的許仙被“妖精”迷惑更加關(guān)注。又因白蛇仙子施藥看病,導(dǎo)致金山寺香火不旺,雙方產(chǎn)生了直接的利害沖突,才引起他對許白婚姻的干預(yù)。這比鎮(zhèn)江金山寺的長老法?!斑b感”到二三百公里外的杭州人許宣“中妖”,并對與自己毫不相干的許白愛情婚姻進行干預(yù),更容易被人理解。
專家的考察讓我們確信,鶴壁黑山理所當(dāng)然地是《白蛇傳》故事的起源地,美麗善良的白蛇仙子曾在鶴壁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但鶴壁并沒有像杭州一樣因《白蛇傳》而揚名,一方面是因為中原戰(zhàn)火不斷,經(jīng)濟逐漸衰敗,另一方面是因為鶴壁的歷史文化太厚重,傳說則顯得微不足道。
馮夢龍一生主要活動在江南,鶴壁黑山一帶的傳說怎么到了馮夢龍的筆下?鶴壁市文化局原副局長傅玉林對《白蛇鬧許仙》的傳說有10多年的研究,他認為這與宋室南遷有關(guān)。跟隨皇帝趙構(gòu)南遷的文人、武夫,其中不乏傳說的癡迷者。岳家軍在這當(dāng)中也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岳飛是湯陰人,湯陰距黑山10多公里,跟隨岳飛的將士中有不少黑山附近的人。這些人隨宋室南遷后,很可能把家鄉(xiāng)的傳說帶到江南。
趙構(gòu)晚年禪位后,駐蹕臨安(今浙江杭州)德壽宮中,“喜閱話本”“命內(nèi)當(dāng)日進一帙。當(dāng)意,則以金錢厚酬”?;噬嫌腥绱藧酆?,寵臣自然會樂意奉上。于是,他們就把自己鐘愛的《白蛇鬧許仙》傳說獻給趙構(gòu)。聽膩了正統(tǒng)故事的趙構(gòu),對色彩奇幻、情節(jié)曲折的《白蛇鬧許仙》傳說十分喜歡。這就成為宋、元時期《白蛇傳》故事在杭州一帶廣泛流傳的主要原因。
明代才子馮夢龍也許是從傳聞中得到了這個傳說,便信手拈來,與當(dāng)?shù)亍段骱洝贰独追逅穫髡f進行嫁接、融匯、演變,最終演繹成《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
馮夢龍在《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的開頭,首先影射出故事的出處:“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關(guān)專家表示:“這首詩的目的可能是間接地告訴人們,《白蛇傳》的傳說是和趙構(gòu)一起從中原來的?!敝劣冢瑸槭裁窗选栋咨邆鳌饭适碌陌l(fā)生地點從鶴壁黑山搬到杭州西湖,只有馮夢龍自己能說得清。
光陰似箭,倏忽千年。黑山的金山寺目前尚有部分留存,黑山的雷峰塔雖早已坍塌為廢墟,但遺址還在,而當(dāng)年白蛇仙子在青巖絕修行的白蛇洞至今依然香火旺盛,人們稱白蛇仙子為白衣菩薩或白衣娘娘。
不管是《白蛇鬧許仙》還是《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都把白娘子塑造成傳奇女子的形象,她溫柔賢淑,堅強能干而且漂亮可人,具有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女子的全部優(yōu)秀品質(zhì),傾倒了歷代男女老少?!栋咨邆鳌妨硪粋€長盛不衰的原因,是因為它是雅俗共賞的,在屋前房后、旅途之中、廳堂斗室,在閑聊時,人們都喜歡講它,也喜歡聽它。它隨遇而安,隨著大批的中原人外遷異地,《白蛇傳》的傳說也從中原傳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走進徐家溝村,雖然時值盛夏,但山巒、樹林、河流、村莊都被白茫茫的濃霧籠罩著,仿佛看見白衣仙子走來又走去,在清澈的淇水邊清洗草藥。記者和村里的婦女談起古老的傳說,她們只是溫柔地甜笑。白蛇、許仙、水漫金山,好像這傳說如同平日里描花繡朵的手工藝品一樣,雖然美麗,卻習(xí)以為常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