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華
旅行車,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車型分類。熟悉是因為我們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書報雜志經(jīng)??吹剿纳碛?,而陌生則是我們無法更多的從現(xiàn)實中感知與觸摸到它。
旅行車不是“奇葩”
旅行車市場,對于整個汽車市場而言絕對算得上“有功之臣”,但就國內旅行車市場而言,很多人會把它認為成一朵“奇葩”。在他們看來這些車型無非是三廂或兩廂車的“拉皮版”,因為隨著軸距的加長自然會對操控與轉向提出更大的挑戰(zhàn),所以他們會堅持選擇MPV來替代它。這就造成了旅行車在國內依然算作冷門車型,鮮有幾款車型通過進口渠道而來,國內自主品牌就不用說了,沒有幾款旅行車能讓大多數(shù)人記住。
但在記者看來,與早年旅行車更傾向于貨運不同,今天的旅行車代表了一種新的生活態(tài)度,不俗且有品位,事業(yè)成功且家庭幸福,當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用來載貨。因為大多數(shù)旅行車都是以轎車為基礎,把轎車的后備廂加高到與車頂齊平,用來增加行李空間。旅行車的魅力在于它既有轎車的舒適,也有相當大的行李空間。
旅行車“文化”在國外蔚然成風
與國內旅行車市場截然不同的是歐洲汽車市場,據(jù)記者了解,在歐洲汽車市場,旅行車的份額與三廂車在中國的熱度相同,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追尋愜意生活的歐洲人,往往在用車理念上都表現(xiàn)的比較隨性,旅行車之所以能夠成為歐洲汽車市場中的主力軍,與其向往自由生活的態(tài)度密不可分。但在中國,旅行車只能算是存在,對于中國汽車市場而言,旅行車市場基本可以算作空白市場。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與國人對汽車文化的認知和一些源自廠商的客觀原因有著直接關系,就目前情況來看,旅行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據(jù)記者了解,在德國,馬路上90%以上的車都是本土車型,但是奔馳S級、寶馬7系以及奧迪A8等豪華車并不多見,奔馳M級、寶馬X5和奧迪Q7等大個兒SUV也少現(xiàn)蹤跡,最多的是兩廂車和旅行車。而旅行車以奔馳C級、寶馬3系和奧迪A4為主,市場占有率已經(jīng)達到一個很高的比重。雖然在歐美市場上,不同等級的車系中,都不難發(fā)現(xiàn)有幾款旅行車,但中級車似乎是旅行車的主要市場。據(jù)記者了解,歐美旅行車大約占據(jù)了整個轎車40%左右的市場,但其中中級車在德國就是所謂的B級車約占全部旅行車市場近60%的份額,而A級車中的旅行轎車僅占全部旅行轎車的30%。而在日本,據(jù)了解,雖然小型兩廂車占有很大比例,但是旅行車的受歡迎程度也非常高,除了本土品牌的旅行車外,奔馳C級、寶馬3系和奧迪A4等歐洲車型的旅行車在馬路上出現(xiàn)的頻率也非常高。
在記者看來,旅行車相比三廂車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更大的行李箱空間,使得旅行車擁有與MPV車型相媲美的實用性,但它同樣擁有三廂轎車所具備的其他優(yōu)勢。之所以旅行車在國內的關注度不高,很大一方面原因也與國人的審美有關系,“三廂車”情結同樣是一直在困擾著眾汽車廠商的一大難題。但隨著國人對汽車文化認知的不斷深入,一些之前備受“冷落”的車型已經(jīng)開始有了起色。
那些曾經(jīng)輝煌的國產(chǎn)旅行車
說到國內旅行車市場的代表車型,記者一下子就想起了兩款車型,它們分別是廣州標致505SW旅行版和上海大眾桑塔納旅行版。在記者看來,廣州標致505SW絕對可以成為中國旅行車市場的“元老”了,它從1986年誕生,至今已經(jīng)28個年頭了。如今已經(jīng)很少有人提起這款旅行車,在網(wǎng)上有關他的信息最多也只能在二手區(qū)看到只言片語。作為國內最早的合資公司之一,廣州標致現(xiàn)在能讓人回憶起來的也就是這款車了。雖然市場表現(xiàn)相比1992上市的上海大眾桑塔納旅行版沒法比,但它的確代表了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旅行車制造技術。
還有一款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旅行車,它就是桑塔納旅行版。1992年4月桑塔納旅行車上市。桑塔納旅行車第一次將“旅行車”概念帶到國內,它更代表了一種國外的生活理念和價值觀。桑塔納旅行車就是當時德國的Passat B2 Variant,除了車尾與普通桑塔納不同之外,其他與普通桑塔納沒什么兩樣,動力上同樣搭載的是1.8L發(fā)動機和4速、5速手動變速箱。桑塔納旅行版車型一直生產(chǎn)到了2009年。
據(jù)記者了解,桑塔納旅行車在當時市場反應出乎意料的好,銷售情況是90多臺車只用了40天就全部賣光。9.9的發(fā)動機低壓縮比使得桑塔納旅行車的經(jīng)濟性更高,行李箱容積為560L,如果將后座折疊起來,行李箱容積最大可達到1831L。桑塔納旅行車可謂是個傳奇,不僅老百姓居家喜歡就連警察叔叔們也覺得它好。
隨著兩款鼻祖級旅行車的問世,各大汽車品牌似乎并沒有因此而做出行動,直至2001年別克賽歐SRV登陸中國市場的那一刻起,旅行車領域終于迎來了第三款產(chǎn)品。隨后,上海通用別克和菲亞特兩大品牌,在五年之內共推出三款旅行車,不過就車輛級別而言,賽歐SRV、派力奧周末風和凱越旅行版都并沒有涉及中級車領域,不過憑借著在售價以及實用性方面的優(yōu)勢,也都獲得了不錯的銷量。2006年,馬自達率先帶領馬自達6-WAGON車型進軍中國,可能是出于馬自達6在當時的關注度較高,馬自達毫無保留的將轎跑版和旅行版在很短的時間內引入國內,但國內消費者只買了馬自達一半的帳,馬自達6轎跑在馬自達6三廂轎車的光環(huán)下獲得了不錯的銷量,而馬自達6-WAGON卻因為售價過高,車型單一等原因草草收場。
回歸當前,國內的旅行車市場雖然可以讓你有些許選擇的空間,但是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旅行車所占的份額仍舊過小,致使旅行車在國內仍舊處于不溫不火的局面。歸根結底,造成旅行車不能夠開枝散葉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所涉及的品牌大多為高端品牌,雖然也有能夠接受得價位,但是現(xiàn)在國內消費者的購車理念,已經(jīng)不同于十幾年前。
在記者看來,分析旅行車在中國市場難以銷售的原因,恐怕比較復雜:首先,國內的消費者與海外買家相比,在用車習慣方面有所差異。旅行車的載物空間并不是中國消費者迫切需要的,他們追求的是載人空間以及相應的舒適性。其次,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制造一款旅行車花費比較高,無論是自主開發(fā)還是合資企業(yè)的技術引進都會讓旅行車售價高且更新緩慢,這無疑讓中國消費者難以接受旅行車這種“新款式”。再次,旅行車市場款式選擇極少,這與海外只要是中級車就必有旅行車款的格局有著天壤之別。在缺乏比較的情況下,各商家對于旅行車的推廣力度也不算大,造成許多人在選車之初就沒有將旅行車列入看車的范圍,更不用說去考慮購買了,這就是國內旅行車市場不溫不火的原因,當然文化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旅行車市場將逐漸回暖
近幾年國內旅行車市場有“回暖”的趨勢 ,而且大部分消費者對旅行車的理解和認知也越來越清晰,旅行車文化也在國內悄然興起。事實上,旅行車作為轎車產(chǎn)品的衍生產(chǎn)品地位也很重要,全球的轎車生產(chǎn)廠商幾乎都有自己的旅行轎車產(chǎn)品,從緊湊型小車到豪華型轎車,都已經(jīng)擁有自己的旅行款產(chǎn)品,旅行轎車也許會變成一個逐漸升溫的熱潮,其實目前國人已經(jīng)逐漸接受旅行車的概念,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購車群體。
在記者看來,隨著各大品牌逐漸進入國內市場,會有更多的廠商引入中高端旅行車產(chǎn)品,同時價格也有所降低,使其更加親民,讓其更能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但是鑒于曾經(jīng)慘痛的教訓,汽車廠商在考慮引入旅行車的問題上還是謹小慎微,這就造成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旅行車幾乎全部采用進口方式,從而導致價格普遍偏高,同時車型也太過于單一,所涉及的品牌大多為高端品牌,大部分人都承受不起,何談市場普及呢?旅行車說到底還是家用車,家用車需要突出其實用性,更需要考慮價格的適用性。再者,先期的旅行車表現(xiàn)平平,在于引入時間偏早,市場尚不成熟。人們對旅行車和它背后豐富、充實、健康向上的旅行車文化還完全不了解。也就是說,相比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意識,旅行車似乎有些超前了。
隨著近幾年汽車消費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更加豐富的汽車產(chǎn)品將會大量被引入國內市場,卷土重來后的國內旅行車又該何去何從?前景又將如何?隨著國內消費者對汽車使用需求的提升,以及自身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主打實用性的旅行車顯然更加適合市場的需要。而對于旅行車來說,如果在未來除了宣傳和推廣旅行車的優(yōu)勢和概念外,在車型的定位和售價上再進一步作出正確的調整,勢必會引起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從而在購車時會優(yōu)先考慮??梢韵胂蟮某?,憑借轎車的舒適,碩大的行李空間,更靈巧的車身,合理的購買價格和使用成本,未來國人也會像歐洲人一樣對其欲罷不能的。當然這也是記者的猜測,具體旅行車市場在國內如何發(fā)展還要看產(chǎn)品設計、價格等綜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