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桐林
空對艦導彈——Hs-293
從空投制導炸彈脫胎而來 Hs-293出現(xiàn)時,世界上尚無“空對艦導彈”一詞。當時,德國將其稱為“空中魚雷”,這是一種十分笨重的空投制導炸彈。
空對艦導彈的設計思想很簡單,也很偶然。1911年11月,意大利在對土耳其的轟炸中投放了4枚由手榴彈捆綁改制而成的炸彈。這種重量僅為2千克的炸彈取得了成功,獲得了出人預料的效果。這一事件也揭開了航空炸彈的新篇章。
1914年8月3日,德國飛機轟炸了法國呂內(nèi)維爾城,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計劃的對地轟炸。同年11月,3架英國飛機轟炸了德國齊柏林飛艇基地。1915年1月,攜帶航空炸彈的飛艇從經(jīng)過修復的齊柏林基地起飛,對英、法等國進行了報復性轟炸。
航空炸彈威力大但笨重。在空中,尤其是高空投放時效果很差。1940年,納粹德國在研制V-1、V-2導彈的同時,也開始進行制導炸彈的開發(fā)。這些早期的制導炸彈由航空炸彈改裝而成,增加制導和控制系統(tǒng)。其中,用1400千克重型炸彈改裝的制導炸彈被稱為FX-1400(見題圖)。
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這些制導炸彈只能說是現(xiàn)代空對地制導武器的雛形。改裝的方法也很簡單:研究人員在炸彈的尾部裝上了一個無線電接收機和一個閃光指示器,在炸彈的中部套上一對水平彈翼,改進后的炸彈很像一架小型單翼飛機。炸彈投放后,投彈手一直盯住閃光指示器,讓炸彈始終處于目標的目視線上。如果炸彈軌跡出現(xiàn)偏差,投彈手就發(fā)出無線電指令進行修正。指令很簡單,只有4個,即上、下、左、右,就像汽車司機扳動手柄一樣。炸彈尾部的無線電接收機接收到信號后,就操縱彈翼上的擾流片來修正航向。這種炸彈在開始時并沒有裝閃光指示器,只能用肉眼來看炸彈彈體,命中精度較差。后來,加裝了閃光指示器后,情況才有了變化。由于控制系統(tǒng)(人與作動裝置)的反應能力很差,炸彈一會兒左,一會兒右,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就像一個搖搖擺擺的醉漢在行走。閃光指示器給出了投彈手飛行軌跡的信號,命中精度也就提高了。這種武器由于采用目視制導,受氣候條件限制很大,在有霧或不太晴朗的天氣下能見距離很小,所以根本不能使用。
1943年秋,德國組建了神秘的第100飛行大隊。該大隊的飛機上專門配備了一種新式武器——即Hs-293空對艦導彈。當時,在對空防御技術很差的情況下,這個特殊的飛行大隊帶有令人恐懼的神秘色彩。
1943年的歐洲戰(zhàn)場更加殘酷。德國人深知,速決不成就面對死亡。英國是個島國,美國人的軍用物資主要是通過艦船運抵歐洲。因此,對盟軍艦隊的攻擊就成了首要任務。如果英、美沒有足夠的船只,就等于癱瘓,靜等挨打了。因此,德國制定了嚴密的對英、美艦船的打擊計劃。1943年8月27日,停泊在比斯開灣的英國“白鷺”號護衛(wèi)艦受到了德國第100飛行大隊的空襲。它們投下了多枚HS-293,這些可怕的怪物擊沉了該護衛(wèi)艦,從而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制導武器第一次擊沉艦船的戰(zhàn)例,標志著制導武器開始走上實用階段。以小的代價給敵方造成巨大損失,大大刺激了現(xiàn)代空對面(艦)制導武器的發(fā)展。
Hs-293家族 Hs-293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實戰(zhàn)的空艦導彈,該型導彈的出現(xiàn),在制導武器發(fā)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Hs-293是一個型號眾多的系列家族: Hs-293-A1為空對艦導彈;Hs-293-B為液體火箭發(fā)動機空對艦導彈;Hs293-C為空對潛導彈;Hs-293-D型為電視引導頭空對艦導彈;Hs-293-E為空對空導彈;Hs-293-F為無尾翼空對艦導彈;Hs-293-H為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空對艦導彈;Hs-293-V6為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空對艦導彈;Hs-293-I為Hs-293最后改型、彈頭500千克空對艦導彈。
該導彈于1939年由亨舍爾公司開始研制,項目主持人是赫伯特.A.瓦格納博士。項目由改裝普通航空炸彈開始,將SC-500型普通航空炸彈裝上輕質(zhì)合金的彈翼和尾翼。
其中, Hs-293D是一種劃時代的設計,在彈首加裝了電視攝像頭,用無線電將圖像傳回載機,使轟炸機組可以在惡劣天氣下進行攻擊。這種導彈的特征是安裝在尾部用于視頻傳輸?shù)陌四咎炀€和彈首的攝像機整流罩。1944年8月,該導彈進行了首次成功實驗,使用Seedorf-3型和Tonne-4a型制導裝置。據(jù)德方稱該彈制造數(shù)量為255枚,曾擊中過一艘英軍戰(zhàn)艦。
Hs-293的新穎和復雜造成了居高不下的設備故障率和產(chǎn)品不合格率。按照德方統(tǒng)計,第40轟炸航空團的啞彈率為28%,第100轟炸航空團為25%;攻擊成功率方面,第40轟炸航空團為31%,第100轟炸航空團為55%。
Hs-293A0的彈體為鋁制應力蒙皮、點焊式結(jié)構(gòu)。彈體下方加裝了沃爾特HWK-109-507B型火箭助推器,火箭燃料為T-Stoff(過氧化氫)和Z-Stoff(高錳酸鈣或高錳酸鉀溶液),使用壓縮空氣將燃料注入燃燒室,可提供5880牛頓的初始推力,12秒后燃料耗盡之前的最小推力為3920牛頓。
彈翼位于彈體中部,略帶上反角。助推器掛在彈體腹部的掛架上。導彈的基本型戰(zhàn)斗部為德國空軍使用的500千克SC-500通用航空炸彈,內(nèi)含60千克的Trialen 105炸藥,配用碰炸引信。
制導系統(tǒng)包括:FuG-230b/E230“斯特拉斯堡”型無線信號接收器,在48至50兆赫間有18個預置頻率可使用,控制導彈上的電磁傳動裝置調(diào)整操縱面;過濾與放大無線電信號的濾波單元;三相交流電陀螺儀,進動率2度/分;用于配比數(shù)據(jù)的高阻抗雙電位器;為接收器供電的210伏直流發(fā)電機;使用Oemiz電機和電位器的操縱機構(gòu),用于使操縱面回復到零位;24伏鐵/鎳電池,電量約14安時。早期型號在翼尖上有兩個導線收納艙,用于有線制導。但是在高速下(0.75~0.8馬赫)收納艙會產(chǎn)生巨大的阻力,因此后期型號取消了收納艙。
Hs-293A0于1941年11月投產(chǎn),改進型Hs-293A1在1942年1月投產(chǎn)。1941年該彈分別使用He-177 A0和He-177 A1作為載機進行了攻擊實驗。列裝Hs-293的部隊有:駐扎地中海的第100轟炸航空團(KG -100)和駐扎在法國的第40轟炸航空團(KG-40),用于對艦攻擊。endprint
Hs-293導彈載機為FW-200“禿鷹”、He-177“鷹獅”、He-111H和Do-217K。Hs-293在1000米高度投放時,滑翔距離可達11千米,時速在435~900千米。發(fā)射時,載機的最低時速要達到334千米(He-111)或400千米(He-177和Do-217)。操作時,載機使用FuG-203“基爾”-3型無線電收發(fā)機送出操控指令,被導彈上的FuG-230b接收機接收后對操縱面進行調(diào)整。該套系統(tǒng)也是世界上首種運用于航空器的目視制導系統(tǒng)。彈尾有一個紅色發(fā)光管,可幫助射手進行引導。
兄弟“羅馬”罹難 Hs-293A1共生產(chǎn)2300余枚,在無干擾的情況下命中率約40%,擊沉盟軍艦船數(shù)十艘,取得了很好的作戰(zhàn)效能。Hs-293首次作戰(zhàn)記錄是在1943年8月25日,第40轟炸航空團的Do-217轟炸機在比斯開灣攻擊英軍反潛巡邏隊,英軍Landguard號和Bideford號護衛(wèi)艦被擊傷。兩天后該團的18架Do-217使用該彈擊沉了英軍“白鷺”號護衛(wèi)艦,死亡194人。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后,Do-217轟炸機曾使用該彈對瑟堡盆地的水上橋梁進行攻擊以阻滯盟軍的攻勢。
Hs-293的其他戰(zhàn)果包括1944年1月?lián)魝安榫S斯”號護衛(wèi)艦,擊沉Elihu Hale號運輸船,1943年9月在愛琴海擊沉“大膽”號驅(qū)逐艦。1944年1月23日在意大利安奇奧海岸附近擊傷驅(qū)逐艦“賈維斯”號,24日擊沉醫(yī)院船“圣·戴維斯”號,重創(chuàng)驅(qū)逐艦“普尤克特”號,29日擊沉英國巡洋艦“斯巴達人”號(有資料說系Fritz-X炸沉)和一艘運輸艦。1944年2月?lián)舫痢坝⒏穹茽柕隆碧栻?qū)逐艦,1944年6月?lián)舫痢安┌⒌衔鱽啞碧栻?qū)逐艦,1944年9月?lián)舫罺asillisa Olga號驅(qū)逐艦。該彈擊沉的艦船總噸位約為40萬噸。
在被Hs-293擊沉的戰(zhàn)艦中,最著名的要屬昔日的盟友意大利的“羅馬”號戰(zhàn)列艦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權(quán)追隨希特勒成為軸心國的成員。它在這輛戰(zhàn)爭的破車上越跑越遠。意大利依仗扼守地中海的地理優(yōu)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有強大的海軍,可以彌補德國的不足,在地中海和非洲建造了橋頭堡。因此,意大利的艦隊恰似給盟軍肋上插了一刀,如咽喉之刺,特別難受。盟軍為了打開地中海通道,把戰(zhàn)略物資運往英、法,重點對意大利海軍艦隊進行攻擊,搬掉這塊石頭。在海戰(zhàn)中,意大利艦船有很大損傷,如Bolazno號重型巡洋艦(1944年6月22日)、Colleoni號輕型巡洋艦(1940年11月12日)等多艘艦艇被擊沉,Veneto號戰(zhàn)列艦(1941年)和Giulio Gesare戰(zhàn)列艦嚴重損傷,中小型艦艇的沉沒與損傷更是不計其數(shù)。
在這場事關西歐戰(zhàn)局與保衛(wèi)地中海航線的海戰(zhàn)中,意大利一開始占了上風。但后來到了戰(zhàn)略對峙階段,由于它的資源與補給受到限制,情況逐漸發(fā)生了逆轉(zhuǎn)。盟國占了優(yōu)勢,意大利艦隊只能躲在本土港口內(nèi),不敢出海。地中海水上航線的打通,加速了德、意軸心國的滅亡。
在強大的政治與軍事攻勢下,1943年9月,意大利海軍宣布向盟軍投降。9月9日,以“羅馬”號戰(zhàn)列艦為首的意大利編隊在海軍司令率領下,從斯培西亞軍港出發(fā),開往馬爾他海軍基地,向盟軍海軍投降。
“羅馬”號戰(zhàn)列艦是意大利最新式的戰(zhàn)列艦,排水量為4萬3千多噸,裝備381毫米大炮9門,航速達30節(jié),是當時世界上最快的戰(zhàn)列艦之一,是意大利海軍具有實力的主力艦。
德國一聽昔日跟他一塊作戰(zhàn)的難兄難弟,今日突然向盟軍投降,反過來對付德國,對此當然相當惱火。因此,德國統(tǒng)帥部下令,動用第100航空大隊,消滅意大利艦隊,重點是要炸沉最新式戰(zhàn)列艦“羅馬”號。
9月9日下午3時50分,以“羅馬”號戰(zhàn)列艦為首的意大利艦隊(有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6艘、驅(qū)逐艦8艘)浩浩蕩蕩通過科西嘉和撒丁島中間的博尼法喬海峽。
突然雷達發(fā)現(xiàn),天空中有機群朝艦隊飛來。意大利海軍司令一聽報告,反而揚眉笑了,他對助手說:“這是盟軍的飛機,一定是來迎接我們的?!彼麤]有下令艦隊規(guī)避疏散,還是大模大樣地迎著機群航行。
意大利艦隊災難臨頭了。德國機群立即散開,在6000米的高度上發(fā)起了攻擊。在機翼和機身下攜帶的HS-293制導炸彈下落后像是長了眼睛,直奔意大利艦隊而去。
一枚巨大的炸彈首先命中旗艦“羅馬”號,炸彈在右舷爆炸,穿過3層裝甲甲板,把右主機炸得飛上了天。“羅馬”號頓時減速到16節(jié)。這時第2顆炸彈又落到炮塔和艦橋之間,左主機又被炸壞,烈火熊熊燃燒,蔓延到第2號炮塔下的彈藥庫,接著發(fā)生了爆炸。濃煙、火光、轟炸聲交織在一起,海軍官兵尸體橫飛,跳到海里的也未幸免。不久,“羅馬”號就沉入了海底。
這時重型巡洋艦“意大利”號的艦首也中了炸彈,被炸開了一個20多米長的大洞,頓時涌進海水,這艘重巡洋艦尾巴一翹也沉入海底。
德國人只用幾枚可控炸彈就把意大利艦隊的主力艦敲掉了,絕密武器顯示出巨大威力。這預示著一個反艦導彈統(tǒng)治海戰(zhàn)的時代已經(jīng)來臨。
空射反潛導彈——Hs-294
在1943年,納粹德國還研制了HS-294空對艦(潛)導彈,主要是攻擊水下潛艇。它是由亨舍爾飛機公司研制的。Hs-294導彈由空中發(fā)射,駕駛員采用目視,由無線電指令控制、由陀螺和彈翼來穩(wěn)定。導彈以23米/秒的速度入水,魚雷從彈體中脫出,攻擊目標。
Hs-294導彈采用“瓦爾特”109-569型單組元液體火箭發(fā)動機推進。導彈的射程為14.5千米,飛行速度為123米/秒。導彈的彈長為6.71米,彈徑為620毫米,翼展為4米,發(fā)射重量為2165千克。
該導彈采用近似“Ω”形斷面的錐形彈體。彈體頭部有向前伸的小錐體。彈體中部有一對梯形中單彈翼,其后緣外段上有副翼。彈體尾部有截尖三角形的上、下垂直尾翼。在彈體中心線上部有一個“—”字形的等弦水平尾翼,其一半翼弦在垂直尾翼后緣外面,水平尾翼后緣有升降舵。彈體尾部還有向后伸的圓柱體。彈體腹部裝有兩臺發(fā)動機。endprint
Hs-294研制成功后未來得及裝備,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就結(jié)束了。
地對空導彈——“萊茵女兒”、 “瀑布”
“萊茵女兒”地對空導彈 “萊茵女兒”地空導彈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制,有R1和R3兩種型號,其中R1型的動力是兩級固體發(fā)動機,R3則是液體燃料發(fā)動機帶固體助推器的改進型?!叭R茵女兒”彈長5.74米,射程12千米,最大射高6千米,采用無線電指令控制,翼尖帶有發(fā)光裝置,以方便操作人員目視遙控?!叭R茵女兒”從1943年開始進行了82次試射,到1945年德國戰(zhàn)敗成了定局,該導彈的計劃不得不在當年2月被終止,最終也沒能裝備部隊。戰(zhàn)后,美、蘇、英等國在德國技術成果的基礎上,研制出了第一代實用地對空導彈。
“瀑布”地對空導彈 隨著盟軍對德國的集中轟炸不斷升級,德國急于找到有效抗擊盟軍轟炸機的辦法。德國科學家以近乎瘋狂的熱情,開發(fā)了一系列地對空導彈,其中對盟軍飛機可能形成極大威脅的,就是佩內(nèi)明德基地開發(fā)的“瀑布”地對空導彈。
943年年初,“瀑布”在A-4(V-2)的基礎上開始設計,尺寸略小于V-2。該彈使用V-2導彈發(fā)動機的改進型,后者在1943年3月點火試驗。在同年8月英國空軍對基地的大規(guī)模空襲中,總設計師蒂爾被炸死,加上液氧和甲醇設備被毀,整個計劃的進度都受到影響。
按照計劃,德國總共要建立200~300個導彈發(fā)射陣地,生產(chǎn)10萬枚導彈,使每個德國城市都能得到保護。導彈預計在1945年12月首批裝備部隊,次年3月達到月產(chǎn)900枚,以后逐漸達到月產(chǎn)5000枚。1944年2月28日導彈在佩內(nèi)明德附近的島上進行了首次發(fā)射試驗。首發(fā)導彈未能達到超音速,上升僅達7千米;第2發(fā)導彈達到2772千米/時的速度和預定射高。同年7月和次年2月又進行了24次發(fā)射試驗。1945年2月,由于蘇軍已逼近佩內(nèi)明德,計劃被迫中止。
“瀑布”是地對空導彈的先驅(qū)者,二戰(zhàn)后不久,美國在馮·布勞恩的幫助下,在“瀑布”計劃的基礎上在新墨西哥的白沙試驗場成功地發(fā)射了著名的“奈基”地對空導彈,奠定了后期地空導彈的輝煌。
空空導彈——X-4、Hs-298
X-4空對空導彈 X-4是德國于1943年初開始研制的空對空導彈,編號RK-344,研制的初衷是希望德國飛行員能在盟軍轟炸機的機炮射程之外使用這種導彈對轟炸機進行攻擊。
1944年8月,225枚X-4的原型出廠,8月11日由1架FW190戰(zhàn)斗機攜帶進行試驗,試驗一直持續(xù)到次年2月。JU88s夜間戰(zhàn)斗機、Me262噴氣式戰(zhàn)斗機也參加了試驗,試驗證明該彈十分有效。
X-4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大量生產(chǎn)。稍后,又將鋁合金彈翼改為木膠合板制作,以節(jié)省金屬材料。1945年初,位于Ruhrstall的Brackwede工廠一共生產(chǎn)了1300枚X-4,只等裝配火箭發(fā)動機后即開始向部隊供貨,可是就在這時候BMW的斯圖加特工廠被空襲,已完成的發(fā)動機悉數(shù)被毀,定于1945年春天裝備德國空軍的計劃全部落空。這種世界第一種空對空導彈最終未能投入實戰(zhàn)。
Hs-298空對空導彈 Hs-298是納粹德國研制的空對空導彈,專門用于攻擊盟軍的轟炸機。它用Do-217s(5枚導彈)或FW-190s(2枚導彈)飛機發(fā)射。
Hs-298是采用錐形掠翼中單翼的設計,它有一個單一的水平尾翼與雙垂鰭,由火箭發(fā)動機推進,內(nèi)置電機供電。它用兩個速度飛行,第一階段以938千米/時離開飛機,離開飛機后以682千米/時的速度飛行,最大射程約1.6千米。它使用了一個斯特拉斯堡 - 凱爾FUG203無線電制導系統(tǒng),由一個安裝在鼻子上的螺旋槳驅(qū)動的發(fā)電機供電。該型導彈由2名飛機機組人員控制。
唯一已知的試射于1944年12月22日完成,有2枚導彈未能離開發(fā)射的飛機。原計劃在1945年1月進入批量生產(chǎn),但該項目最終被取消。
反幅射導彈——“冰雹”
“冰雹”Bv-426最初是在Bv-226制導滑翔炸彈基礎上改進而來,能在敵方防空火力圈外投放。從1942年12月12日開始設計,由Richard Vogt博士主持。
“冰雹”導彈有一個十分簡潔的外形:雪茄形的機身,修長的雙翼,正常布局的尾翼。尤其奇怪的是兩片長長的主翼是用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目的是在投放時重量大而使炸彈和載機的分離干凈利索,避免相互干擾引起危險?!氨ⅰ被栊阅芎芎?,滑翔比為1:25,即在7千米高投放,可打擊175千米外的目標。如載機投放高度更高,最大攻擊距離可達200千米。“冰雹”初期采用無線電指令控制,但隨著英國開始掌握干擾技術,計劃不得不在1944年月12月26日放棄。
1945年年初“冰雹”計劃再次復蘇,在加裝了被動雷達引導頭后,該彈成為最理想的反幅射(反雷達)武器。在10次試驗中,有8次失敗,有2次準確無誤擊中目標,誤差在2米以內(nèi)。隨后德國一共生產(chǎn)了1000枚“冰雹”,由于臨近戰(zhàn)敗而沒有來得及裝備部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