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喜
每天下班的路上,我都會聽電臺的相聲廣播。一段段相聲妙語連珠幽默詼諧,即使堵車也沒那么難受,似乎路程也沒那么長了。有時聽得上癮,到家了都不舍得上樓。哪怕是聽過多少遍的老段子,也得等到包袱抖出來才算完。這就是相聲的魅力。
不過,在下班路上聽相聲唯獨有一點最難熬,那就是相聲段子里經(jīng)常離不開各種美食,而且總是描述得繪聲繪色。饑腸轆轆的時候聽到這些,實在是讓人煎熬。相聲里的美食太多了,就說最傳統(tǒng)的《報菜名》,里面的滿漢全席咱是沒吃過,也不眼饞??纱箫灳磲u肉聽著實在饞人。還有《吃元宵》,江米元宵桂花果餡,一文錢買十個,吃完了再喝幾碗甜絲絲黏糊糊的元宵湯。每次聽到這個,都恨不得立即煮碗元宵吃。還有相聲里講吃烤鴨,除了用薄餅卷著吃,鴨皮蘸白糖,還有一種吃法是用現(xiàn)烤出來的熱燒餅夾著吃。這吃法確實新鮮,正如相聲里調(diào)侃的那樣——“聽相聲長知識吶!”
那么,相聲與美食,為什么會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呢?我想,這是因為相聲與美食一樣,都是來源于民間的、集合了群眾智慧的、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既然是傳統(tǒng)文化,就會有無數(shù)的交集,融合在一起。
相聲是天津老百姓聽不膩離不開的。在這座九河下梢、五方雜處的城市里,相聲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習(xí)俗,甚至是一種習(xí)慣。在天津衛(wèi)聽相聲,絕對不是曲高和寡的清高藝術(shù),而是融入平常百姓生活的。在茶館里喝茶水,嗑瓜子兒,冬天吃青蘿卜,夏天吃西瓜,聽完之后哈哈一樂,所有的煩惱都煙消云散了?;丶业牡郎?,想起剛才相聲里提到的包餃子,突然饞這口兒了,于是買上一斤羊肉一棵白菜,回家包餃子去嘍。這就是最普通不過的、愛聽相聲的天津老百姓的生活。
愛相聲的天津人,沒人不知道“二伯”的。在天津話里,這個“伯”字不念bó,而念bāi?!岸逼淙?,就是一個親切的鄰家叔叔形象,熱情、幽默、碎嘴子,還透著那么一股子機靈、善良和熱愛生活?!岸?,主業(yè)天津電臺相聲廣播主持人,尊姓張名宸,資深吃貨。他的拿手好戲就是在廣播里用相聲段子里的美食饞人,回家之后做好吃的拍照發(fā)到微博上饞人。以后,他又有了饞人的新途徑,就是“二伯談吃”這個欄目。一期欄目,三道美食,希望您看得開心,吃得解饞——那位說了,我看是看見了,怎么吃?。縿e著急,二伯不是把做法都告訴您了么?趕緊回家,買點肉和杏鮑菇,做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二伯炸醬面”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