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海
一
孤獨是斜倚晨曦初照的窗臺,是夜行路燈如豆的棧道。
孤獨是李太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凄清;孤獨是晏小山“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傷懷;孤獨是蘇永康唱出的“愛似狂潮,愛似浪濤,我不要蘇醒太早”的執(zhí)著和無奈;孤獨是林志炫歌詞里“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的夢想。孤獨是電影《云水謠》里癡情女子王碧云對陳秋水漫長的守望;孤獨是韓劇《八月照相館》里患病男子金正源對愛情的幻想和對生活的留戀。
孤獨是中國乒手放眼世界“誰與爭鋒”的自信;孤獨是登山隊員站在珠穆朗瑪之巔“一覽眾山小”的暢快。
二
孤獨是情操,是堅守,是文人很難突破的宿命。“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隨軍途中登上幽州臺的陳子昂,把孤獨凝聚成對賢君明主的渴盼和懷才不遇的悲傷。“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有著太多宏愿豪情的辛棄疾,把欄桿拍遍,無人能領會他壯志難酬的苦衷。屈原放逐,把多如汨羅江水的孤獨蕩漾成“無韻之《離騷》”。左丘失明,把無法看到春天的孤獨幻化成《國語》之華章。還有西伯、仲尼、孫子、不韋等人,把孤獨鍛打成高貴的思想,給后人傳遞溫暖和力量。
孤獨是忍受,是隱遁,是英雄橫空出世前的沉寂。祖逖幼時不努力,青年求上進,聞雞鳴把劍舞,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終成文韜武略的鎮(zhèn)西將軍。越王勾踐兵敗椒山,忍辱負重,為吳王當馬夫做奴仆,重獲自由后,臥柴草嘗苦膽,20年的勵精圖治,20年的休養(yǎng)生息,終于報仇雪恨,滅吳興越。還有悉心治水的大禹,一統(tǒng)華夏的始皇,推翻帝制的孫文,守衛(wèi)??盏耐鮽?,他們的人生在壯麗之前是孤獨的,孤獨是英雄前進的動力。
孤獨是遺忘,是思索,是對自己的定位與估量。魯迅的25歲是孤獨的,那一年,魯迅“為母親娶了朱安”,婚后第四天東渡日本;那一年,魯迅中止了學習多年的醫(yī)科,轉學文藝。行走異國他鄉(xiāng),婚姻無人理解,理想遭遇現(xiàn)實,魯迅肯定無數(shù)次在漫漫長夜中咀嚼孤獨,在孤獨中遺忘過去,思索未來。徐志摩的青春是孤獨的,25歲那年,在英國愛上了窮其一生追求的林徽因,并不惜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可沒過多久,林徽因嫁給了梁思成。這是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我們無法復原志摩感情糾葛的真相,但不難想象他在不眠的夜里,如何對愛情對人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與估量。
三
時常想起《百年孤獨》里那個馬貢多小鎮(zhèn),鎮(zhèn)上布恩地亞家族的后代,無一例外有著“高聳的顴骨,銳利的目光和憂郁孤獨的神情”。那是一塊充滿原始氣息、彌漫著田園牧歌情調(diào)的神奇土地,居民們仿佛“和孤獨簽訂了永久契約”,他們在孤獨中降生、成長乃至死去。曾叱咤風云的奧雷良諾上校因年邁衰老而孤獨難耐,曾激情澎湃的阿瑪蘭塔因日織夜拆裹尸布而無聊至極……當家族中最后一個奧雷良諾在喪妻失子的苦痛和孤寂中終于破譯出預言家族命運的羊皮書時,這個孤獨的小鎮(zhèn)、孤獨的世家在一場颶風中煙消云散。
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思抒寫的是一個家族長久的孤獨,其實折射的是整個人類的孤獨啊。茫茫太空中,地球獨自承載著我們轉動,那是孤獨;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那也是孤獨。對于卑微渺小的我們個體來說,孤獨又何嘗不是如影相隨呢?
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年輕人沉迷網(wǎng)絡游戲,是孤獨;新市民在城市的邊緣為生計奔波,畢業(yè)生為理想的工作發(fā)愁,是孤獨;上進者為精彩追求而忙碌,寡欲者為眼前擁有而知足,是孤獨;鄰居相見不相識,夫妻同床有異夢,內(nèi)心悲涼酒里藏,也是孤獨。
孤獨是精神的煉獄。經(jīng)過了失敗的冶煉會更加堅強,承受了孤獨的洗禮會更加成熟。
責任編輯:侯娟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