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寂寞柳子(外一篇)

2014-06-06 12:56:34歐陽斌
海外文摘·文學版 2014年5期
關鍵詞:賈誼永州柳宗元

公元805年的冬天,是一個特別寒冷的季節(jié)。

就在這年冬天,一輛破舊的馬車帶著一家老小悄然地離開了大唐繁華的都城長安。因為破舊,這輛馬車行走在長安繁華的大街上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正是這輛不被人們注意的破舊馬車卻注定要走進一段大唐的歷史,走出一段令人痛惜、令人懷念、更令人敬仰的歷史。因為,這輛馬車上坐著一位非同尋常的人物,他剛剛經(jīng)歷的是一段非同尋常的歷史,而他即將用自己的生命譜寫的仍將是一段非同尋常的歷史。

他,就是剛剛結束的 “永貞革新”的主將、堂堂的大唐禮部員外郎、后來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此時柳宗元的臉上已經(jīng)讀不到“永貞革新”時那種春風得意的神態(tài),大唐禮部員外郎的衣冠也被他當作一種紀念,悄悄地塞進了馬車上那只舊木箱的底層。柳宗元此時的身份只是一個被放逐遠方的貶官。永州唐時被視為蠻荒之地,柳宗元從來沒有想到過要去那個地方,可是,現(xiàn)在命運卻不容分辯地在將他往那個地方引。柳宗元愁容滿面地坐在那輛馬車上,與他同行的有他年邁的母親盧氏、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和他那不滿五歲的女兒和娘。一路上,他對自己的命運作過種種猜測,他在內(nèi)心祈求著皇上迅速開恩,讓他很快回到都城長安,因為,他有宏大的報國之志,也有太多的報國之才。柳宗元怎么也沒想到的是,這一去竟然是十年。

這本應是他生命力最為旺盛的十年,是他應該為國家作出很大貢獻的十年,可是,這十年他卻注定要在寂寞與冷清中度過。

十年,這是多么漫長的十年?。?/p>

柳宗元走出都城長安時剛好33歲,等他重回長安時,已經(jīng)44歲了,這十年耗掉的是他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歲月,而這一切都是源于那場曾經(jīng)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

翻開大唐的歷史,“永貞革新”是誰也繞不過去的一頁。公元805年的農(nóng)歷正月,唐德宗李適駕崩,以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劉禹錫、韓泰、呂溫等為代表的革新派擁立太子李誦做了皇帝,是為唐順宗。李誦繼位不到兩個月,在改革派的推動下,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即全面鋪開?!坝镭懜镄隆钡膬?nèi)容包括強化朝政,鞏固中央;打擊宦官,抑制藩鎮(zhèn);減輕賦稅,革除弊政;打擊酷吏,選用賢能等。在這場革新運動中,新任禮部員外郎(正六品)的柳宗元是位得力干將,他不但承擔了大部分皇帝詔書的制作,還承擔了許多內(nèi)外聯(lián)絡工作??墒牵坝镭懜镄隆贝蟠蟮貍α朔?zhèn)、宦官等既得者的利益,保守派很快就結成了同盟,殺向改革派。公元805年8月,李誦被迫退位,由太子李純繼位做了新帝,是為唐憲宗。憲宗上臺的第三天,王叔文、柳宗元、劉禹錫等人紛紛被貶官、流放,身為禮部員外郎的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州府在今湖南邵陽)刺史??墒?,在他們的赴任途中,當權者覺得雖將他們發(fā)配到了偏遠之地,但刺史還是實職,仍不解恨,于是,又將柳宗元、劉禹錫、韓泰、韓曄、陳諫、凌準、韋執(zhí)誼、程異等八人由刺史改為司馬,發(fā)配地也更為偏遠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八司馬事件”。他先是被貶為湖南邵州刺史,行至荊南,又再一次被貶為湖南永州司馬,職務全稱是“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永州是唐時的中等州,司馬的官位是六品上,“員外置”是編制之外的人,也就是只領薪俸不干事的人。“永州司馬”從職務上決定了柳宗元到永州之后只能是一個閑人,而“永貞革新”時期的得力干將這一已經(jīng)過去的歷史,又決定了柳宗元是個“閑人加罪人”,許多人將視之如災星,唯恐避之而不及。

唐時的永州雖是交通閉塞、文化荒蕪、經(jīng)濟落后之地,但地方官員們對于官場中的套路卻依然熟稔于心。對于這樣一個“閑人加罪人”,官府自然是不會對其有多少照顧的。柳宗元初來永州,一家只得棲身在一所佛寺內(nèi),此寺名龍興寺,位于永州面臨瀟水的千秋嶺下。龍興寺是一所木質(zhì)結構的佛寺,很容易發(fā)生火災,柳宗元一家住進龍興寺之后,五年之內(nèi)竟“四為大火所迫”。大火不但吞滅了柳宗元僅有的家產(chǎn),也吞滅了他好不容易從京城帶來的一些書籍。這些書籍有很多不是在永州可以找到的,從而也使他失去了可貴的精神食糧。

失去了這些,柳宗元精神變得更加空虛,在這種空虛中,他是多么地渴望與人交流。因為寄住在龍興寺,柳宗元與龍興寺的當家?guī)熤刭愫蜕谐闪撕门笥?。重巽和尚是天臺宗九祖荊溪湛然的再傳弟子,在當時的佛教界頗有影響。柳宗元經(jīng)常與重巽一起切磋佛法。然而,柳宗元思想的主流是唯物的,而且,他的思想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他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把佛學看成與老、莊、墨、申、韓一樣,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的。佛教所宣揚的因果觀、果報觀、遁世觀雖然對他的思想帶來了強烈地撞擊,但無法徹底改變柳宗元的世界觀。身處佛寺,柳宗元的思想依然在經(jīng)受著煎熬。

苦悶之中,柳宗元從自己的記憶中翻出一大批世交故舊的名單,試著給他們投書。對于這些世交故舊,柳宗元也將他們分成了幾種類型:一是“永貞革新”時期的同黨或意氣相投者,他們中大多數(shù)已與柳宗元遭受了同樣的命運,有的甚至更慘,比如說“永貞革新”的主要發(fā)起人王叔文就已因革新而丟掉了生命,而另一與柳宗元一樣后來同為唐代文學大家的劉禹錫則放逐到了與柳宗元所在的永州環(huán)境差不多的朗州(今常德)。對于這些過去的“同志”,柳宗元試著給他們寫信,可是,這些昔日的戰(zhàn)友,或受驚于過去,或恐懼于當前,除了劉禹錫、呂溫等少數(shù)幾個人之外,真正敢于與柳宗元交往的并不多。柳宗元投書的第二部分人是他在長安結識的那些雖不是同黨,但自認為有些共同愛好,還比較投緣的故人??墒牵@些人同樣懷著恐懼之心,沒有幾個人敢跟柳宗元往來。倒是在“永貞革新”時許多政見與其意見相左,但在文學上仍與其有著許多共同觀點的韓愈,這時卻伸出了“橄欖枝”,不顧個人安危,與柳宗元探討了許多問題。柳宗元投書的第三部分人就是還在臺上的當政者了。柳宗元不是一個奴顏婢膝、甘愿為“五斗米折腰”的人,但是,殘酷的現(xiàn)實卻在提醒他,在政界要有為必先有位,而要有位又必須先有人看重。到永州后,每逢皇上大赦,柳宗元都是睜大著眼睛,希望能有好運降臨到自己身上。當一次次希望被一次又一次失望代替之后,柳宗元終于無可奈何地向這些當政者寫起了書信,甚至一些“永貞革新”的反對者,如武元吉、李吉甫也不例外。他向他們訴說自己的苦悶,向他們表達自己渴望重新被重用的心曲。有時,甚至還委婉地、違心地向他們表示自己對于“永貞革新”的懺悔??墒牵@些柳宗元用心所寫的書信大多如石沉大海沒有結果?!昂?nèi)甚廣,知音幾人”,柳宗元的心徹底冷了,他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罪謗交織,群疑當?shù)馈?。好在那時還有婁圖南、吳武陵、李幼清、南承嗣等幾位或云游天下的白衣秀才、或同樣被貶永州的同病相憐者不顧世俗的束縛,敢于大膽地與柳宗元交往,否則,真不知道柳宗元要怎樣承受這人世的冷漠。

就是在這種人世的冷漠中,柳宗元的家庭也累遭不幸。柳宗元的父親早已去世,妻子楊氏也于他們結婚后三年病故,年近七旬的老母盧氏無人照管,只得跟著柳宗元長途跋涉來到了永州。由于他們舉家遷到永州之后只得棲身寺廟,生活艱辛,再加上是由北方遷至南方,水土不服,母親到永州后不久就染上重病,不幸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五月十五日,撇下她難以割舍的兒子柳宗元病逝于龍興寺。年老的母親與自己一路顛簸來到這偏遠的永州,現(xiàn)在又過早地去了,柳宗元悲痛欲絕。然而柳宗元的家庭悲劇還在上演,元和五年,他那不滿十歲的女兒和娘又不幸去世了。生活就是這樣摧殘著一代人杰,毫無出頭之日的貶謫生涯,接二連三的生活打擊使得柳宗元終日郁郁寡歡,他的身體狀況也急轉直下。初到永州時,柳宗元還是一個精力充沛、充滿朝氣與幻想的年輕人,三四年過去,柳宗元就已經(jīng)“百病所集,痞結伏積,不食自飽?;驎r寒熱,水火互至,內(nèi)消肌骨”了,三十六七歲的他有時連握筆的力氣都沒有,已經(jīng)儼然一個小老頭了。

苦悶啊,寂寞??!柳宗元有時真恨不得伸出一拳將這狗日的世界砸爛,可是,他伸出的拳頭卻是那樣地軟弱無力,那拳頭沒有砸爛他痛恨的世界,砸痛的常常是他自己。

怎么辦?要么活著,要么就這么碌碌無為地在寂寞與冷清中死掉,柳宗元冥思苦想了許久,決定還是選擇前者。要活下去,首先得治好自己的病,要治病就得有藥。貧窮潦倒的柳宗元研究起了醫(yī)學,自己上山采起藥來。由采藥,柳宗元越來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樂趣,是啊,人世間你爭我斗,而山與水卻不管這些,它們始終無憂無慮地挺立著、流淌著,十年如斯、百年如斯、千年萬年還如斯。柳宗元從山水中找到了自己的感情寄托。到永州四年之后,他毅然搬出了龍興寺,在愚溪東南畔構筑家園,像模像樣地過起了田園生活。愚溪原名冉溪,是流入瀟水的一條小溪,柳宗元定居冉溪之后,覺得自己以前都是因為太愚蠢了才招致那么多的厄運,于是,便決定改冉溪為愚溪。居所的搬遷改變了柳宗元的人生態(tài)度,也讓柳宗元從山水中找到了以前官場爭斗中所不可能產(chǎn)生的樂趣。他開始終日縱情于山水之間,開始與以前連他自己也不太瞧得起的那些農(nóng)夫走卒成為朋友。正是在這種接觸中,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迎來了又一個高峰。從《愚溪對》到《八愚詩》再到《江雪》,從他的游記《永州八記》到他的寓言作品《捕蛇者說》、《黔之驢》,再到他的傳記作品《宋清傳》、《河間傳》、《段太尉軼事傳》,柳宗元在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以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取了一個個文學的豐收,終于使自己的生命在寂寞中綻放出了迷人的花朵。

然而,即使是這樣,即使表面已經(jīng)縱情于山水無心于政治,但柳宗元內(nèi)心那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愫依然時常在心中蕩漾。表面嬉笑怒罵的背后是他內(nèi)心的痛苦與煎熬,重返長安的愿望始終沒有放棄過。有位長安的朋友去看他,見他終日縱情于山水,以為他還真的“樂不思蜀”了,柳宗元回答道:“嬉笑之怒,甚乎裂眥;長歌之哀,過于慟哭;庸詎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尤者乎?”這段回話將柳宗元表面已經(jīng)平靜而內(nèi)心依然寂寞的心境表露無遺。

歷史的車輪終于轉到了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京城的詔書終于傳到了永州,“八司馬事件”中除已去世的凌準、韋執(zhí)誼,已調(diào)用的程異外,其他五人被悉數(shù)詔回京城?!笆荒昵澳隙煽?,四千里外北歸人。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悲喜交集的柳宗元吟出了這樣的詩句,詩中透露的是一種驚喜,更是一種不肯降心辱志的情懷。與他同時被貶又同時被詔回的劉禹錫則吟出了“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這樣的詩句??墒?,歷史再一次跟柳宗元及同時被召回的五位司馬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正當柳宗元他們興奮地等待著重新安置的消息時,有人再一次向朝廷告了他們的黑狀,朝廷一紙令下,五位司馬被貶到更遠的地方任刺史。柳宗元的下一個人生驛站是柳州。柳州是當時各方面環(huán)境比永州更差的地方?!笆赉俱驳角鼐?,誰料翻為嶺外行。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書草樹平。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今朝不用監(jiān)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北几傲莸穆飞?,柳宗元向同為再貶的劉禹錫贈詩,表達了自己更為苦悶的心情。在永州的長期辛勞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柳宗元的身體素質(zhì),柳宗元在柳州只工作和生活了四年就離開人間了。

翻閱柳宗元在永州長達十年的歷史,我們不能不為他艱難困苦的生活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是啊,以三十三歲的壯年、正當事業(yè)的鼎盛之際而被貶永州,柳宗元所經(jīng)受的的確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他過的真正是有苦無處訴、有話無人講的寂寞生活?!扒进B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边@樣的藏頭詩中所隱含的“千萬孤獨”,也許就是柳宗元那時心境的最好寫照。慶幸的是,柳宗元最終沒有被困難擊倒,他在苦難中孕育自己的思想,在苦難中延續(xù)自己的創(chuàng)作,在苦難中把一份沉甸甸的思想與文學遺產(chǎn)留給了后人。正是有了柳宗元,永州這塊文化的荒地從此才崛起了一座文化的豐碑;正是有了柳宗元,永州這塊時常被人遺忘的土地才伴隨著“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這樣朗朗上口的文字而名揚四海。即使到了現(xiàn)代,柳宗元仍是永州人精神上的偶像,柳子廟仍然是永州人精神上的圣地。而他生活過或游覽過的地方如龍興寺、愚溪、黃江源等,則成為人們最為向往的游憩之地。柳宗元用他十年的艱難與困苦為永州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就像人生有大境界與小境界一樣,寂寞也有大寂寞與小寂寞之分。大寂寞是事業(yè)絕望的寂寞,是親朋遠去的寂寞,是無人理解的寂寞,只有大寂寞才是心靈深處的寂寞,是長時間的寂寞。而小寂寞則只是在某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一種精神上的失落或空虛,與大寂寞相比,它給人帶來的心靈的痛苦是輕微的、暫時的。在寂寞面前,有的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命的意志不攻自破;有的人百折不撓,生命的意志愈戰(zhàn)愈勇。寂寞不掩風流,在真正的仁人志士面前,大寂寞更能顯示出大風流。面對寂寞,在頹廢與奮發(fā)的選擇中,柳宗元顯然屬于后者。正因為戰(zhàn)勝了人生這種大寂寞,所以柳宗元最終勝利了,一個人戰(zhàn)勝寂寞的過程又何嘗不是戰(zhàn)勝自己的過程?“賢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貴于后,古之著書者皆是也。”柳宗元在走進永州這塊土地時就對自己的命運作了安排。柳宗元最后勝利了,他以他的血淚、他的生命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

寂寞的是柳宗元,幸運的是中國的文學;

寂寞的是柳宗元,幸運的是永州這塊現(xiàn)在看來已十分美麗的土地。

溯源瀟湘懷屈賈

了解一座城市,除了看它現(xiàn)時的繁華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歷史與文化。而一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除了隱匿于浩繁的史籍和城市那或古或新的建筑之中外,靜靜地聳立于城市某一個角落的青山或不舍晝夜地奔流于城市的某一個空間的河流,便是這座城市最好的見證了。我所居住的這座城市叫長沙。長沙同所有的城市一樣,也有這樣靜靜聳立著的山,也有這樣不舍晝夜流淌著的水,山叫岳麓,水名湘江。

湘江又稱瀟湘,是長沙的命脈,也是湖南人公認的母親河。從地理的湘江溯源而上,穿過八百里浩浩蕩蕩的水域,對湖南的山形地貌便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從人文的湘江溯源而上,長沙乃至整個湖南的歷史與文化便也有個大概地了解了。我的居所就在湘江的旁邊,地理上的溯源非我力所能及,面對這條養(yǎng)我育我、穿越時空的長河,我便時常在心靈上對她作一種文化上的溯源。在這種文化的溯源中,有兩個人物的命運時常在我的心靈中引起強烈地震撼。這兩個人都有著經(jīng)天緯地之才,都曾經(jīng)如耀眼的星星一般顯赫于官場;這兩個人又都有著“忠而見讒”的命運,都在顯赫之后,遭受了被放逐的命運,最后都是以文而傳世。更巧的是,這兩個人命運都與我身邊的這座城有關,與我身邊的這條江有關,他們一個叫屈原,一個叫賈誼。

關于屈原的生平,《史記》中《屈原賈生列傳》開篇就是這樣記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睆倪@段文字可以看出,屈原是一個十分有才華的人,也是一個曾經(jīng)十分受寵于楚懷王的人。太史公在這里所寫的屈原的官已經(jīng)做到了楚懷王的左徒。據(jù)考證,左徒已相當于后來的副宰相之職了,在他上面的除楚王之外,就只有一個令尹了。想那時的屈原,官至楚王與令尹之下,而居萬人之上,入則“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也算是里里外外一把抓了,是何等地威風,何等地灑脫。這從他后來所寫的《惜往日》中也可以看得出來:“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時。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國富強而法立兮,屬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載心兮,雖過失猶弗治?!蹦憧矗醯摹懊孛苁隆倍伎伞拜d心”,而對自己的“過失”也“弗治”,可見楚懷王對屈原是何等地信任。但事情又總是禍福相依的,就在屈原沾沾自喜之時,災難也降臨到了他的頭上。有一次,楚王命屈原起草一個法令,與屈原官位差不多的上官大夫靳尚為了爭寵,在屈原還只寫好了初稿,沒有審定之時就要拿走。屈原不肯,上官大夫就到楚懷王那里進讒言,說屈原恃才傲物,講了“非我莫能為也”之類的話。楚王聽信讒言,于是就疏遠了屈原,屈原的命運從此也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按理,得罪了上官大夫,屈原也應在官場學得乖巧一些了,可是,后來屈原在楚懷王是否應該去秦國的問題上又得罪了令尹子蘭,令尹子蘭又在接位的頃襄王面前進屈原的讒言。終于,頃襄王一怒之下,將屈原逐出了楚國的郢都。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屈原晚年的流放生活主要在湘江和沅江一帶,《懷沙》既是他對沅湘一帶風土人情的描畫,也是對自身遭遇的傾訴?!疤咸厦舷馁?,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由此可見屈原當時的心境是多么地悲苦。可是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之下,屈原也不愿隨波逐流,這從屈原被放逐時與漁翁的對話便可看出。漁翁奉勸屈原“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可屈原卻偏要堅持“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不愿改變自己的個性。公元前278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滿懷憂郁與絕望的屈原來到了汨羅江,來到了他生命的最后驛站,懷抱巨石,投江自盡。

屈原走了,湘江以母親般的胸懷接納了這顆偉大而又飽受創(chuàng)傷的靈魂。屈原的縱身一跳,定格成了一個忠貞之士對于權貴的永遠的鄙視,也定格成了人們對他的永遠的懷念。百姓們并不相信這位偉大的詩人和愛國者永遠離他們而去了,他們劃著木船想將他打撈上來,年復一年,竟形成了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屈原的縱身一跳,那濺起的水花最后也濺濕了一個王朝的命運:懷王客死他國,楚被強秦所滅,屈原所日思夜想的那個王國很快就在當局者悔恨的淚水、百姓們哀傷的淚水中走向了沒落。

江水又恢復了往昔的平靜。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公元前176年,事隔102年,又一個滿腹才學卻慘遭排擠的“逐臣”會再一次漂泊到屈原所葬身的這條大江,而且,這個人更年輕,更多愁善感。這個人便是后來與屈原齊名,當時還只有二十多歲,卻已經(jīng)飽嘗了人世艱辛和官場爭斗之苦,被后人稱為“賈長沙”的賈誼。

賈誼,洛陽人,年僅18歲即以“誦詩屬文”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久即任太中大夫。《過秦論》一出賈誼之手,即成傳世佳作,令同居太中大夫的陸賈等人驚羨不已。賈誼企圖革新政治,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等一系列主張,一度受到文帝的賞識。但遭到周勃、鄧通等權臣的詆毀,誣蔑他“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終于未受重用。公元前176年,賈誼被貶出京城,改任長沙王吳著的太傅(老師),在長沙度過了4年時光。

長沙,在當時中原人眼中還是一個多雨潮濕的荒僻之地,而且長沙王太傅這個職位沒有處理實際政事的權力。貶逐長沙,泛舟湘江,賈誼的心情是十分憂郁的,睹物思人,屈原的身影在賈誼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xiàn)。他感慨萬分,情不能抑,憤而寫下了漢賦名篇《吊屈原賦》。惺惺相惜,《吊屈原賦》名為吊屈原,實際又何嘗不是賈誼自吊。“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阘茸尊顯兮,讒諛得志。”“彼尋常之污瀆兮,豈容吞舟之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倍际怯昧饲降恼Z言,來抒發(fā)自己受排擠遭打擊的憤慨,來表達對世間賢人失意、小人得志這種不公平狀況的極大不滿。賈誼任長沙王太傅第三年的一天,有一只鵩鳥(貓頭鷹)飛入他的住宅。長沙民間認為貓頭鷹是不祥之鳥,它飛到哪家,哪家的主人不久將會死去。賈誼謫居長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又湊巧碰上此等不祥之兆,更是觸景傷情,悲痛萬分,便又寫下了另一個漢賦名篇《鵩鳥賦》。此賦借與鵩鳥的問答,抒發(fā)懷才不遇之情,并用老莊“齊生死、等禍?!钡乃枷雭碜晕覍捨??!暗溬飧K?,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鵩鳥賦》依據(jù)道家關于一切事物都處于對立狀態(tài)中反復變化的觀點,對禍福、死生作了通達的評述,企圖以此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脫。不過,賈誼這種貌似通達的文辭背后,折射出來的仍然是一顆孤寂之心。但此時的賈誼境遇雖慘,心卻還未全死,他還在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賈誼在長沙客居4年之后,漢文帝忽然想念起賈誼,一道圣旨把他召為愛子梁懷王劉揖太傅。雖然仍舊是個太傅,但賈誼還是一改往日的愁怨,滿懷歡喜地去見文帝??墒?,一見面,文帝跟他談的卻盡是鬼神之事,這的確讓心憂天下、滿腹雄心壯志的賈誼哭笑不得。此后,賈誼雖一直兼著梁懷王劉揖太傅這個無聊的閑職,文帝對他也始終不冷不熱,賈誼在寂寞中又等待了4年。4年后,梁懷王不慎墜馬身亡,賈誼“自傷為傅無狀,??奁?,后歲余亦死”,死時年僅33歲。許多人都以為賈誼真是因為梁懷王之死過于悲傷而英年早逝,也有人說賈誼之死是鵩鳥入室?guī)淼亩蜻\兇兆終于成了現(xiàn)實。其實,他們哪里知道,賈誼之死是心死先于身死。與屈原一樣,他也是對他所身處的那個朝代徹底地失望之后才走向死亡之路的。賈誼之死雖不是投江自盡,但與屈原投江自盡其實是沒有多大區(qū)別的?!靶仪筚t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碧瞥笤娙死钌屉[算是看透了賈誼內(nèi)心的苦楚,也算是他的隔代知音了。

賈誼故居在今長沙市天心區(qū)太平街太傅里,原建有賈太傅祠,歷代屢廢屢建,吸引許多文人來此憑吊。唐代劉長卿留下了“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唯留楚客悲”的詩句?!耙恢嗛L沙地,三年嘆逐臣。上書憂漢室,作賦吊靈均。舊宅愁芳草,西風薦客萍。凄涼回首處,不見洛陽人。”唐朝詩人戴叔倫的《過賈誼宅》,更是道盡了人們對這位懷才不遇者的同情,對賈誼的一生也算是作了最精辟的概括和最真切的解讀。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這是許多人都深知的道理。可是,當真正的忠言向耳邊襲來,真正的良藥進入喉嚨之時,許多人又未必受得了,因此,進忠言與進良藥者便也常常成了被排斥而“懷才不遇”的對象。性格即命運,屈原、賈誼相隔僅僅100多年,所遭遇的人生坎坷卻是如此相似。從客觀方面來看,是他們身邊都有一批奸詐小人所致;從主觀方面來看,又何嘗不是他們的性格使然。正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性格、共同的命運,2000多年前,太史公司馬遷在創(chuàng)作《史記》時,才會將他們合而為一,寫成了《屈原賈生列傳》;也正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性格、共同的命運,除了司馬遷在《史記》中將他們寫進了同一篇文章之外,老百姓也喜歡將他們的名字連在一起,成了“屈賈”。在長沙等地,就曾經(jīng)建有“屈賈祠”,供人憑吊。

屈原和賈誼已經(jīng)永遠地去了,他們的遭遇本應是一部很好的歷史教科書,給后世的當權者以警醒。可是,翻開一部厚厚的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后世當權者中重蹈楚懷王和漢文帝覆轍的仍然大有人在。距賈誼去世700多年之后,一代詩圣杜甫官場失意,窮愁潦倒之際,在漂蕩了一段時間之后,也是客死在湘江之上?!扒厝瞬幌咀园Ф笕税е?,后人哀之而不鑒之,是為后人復哀后人也。”這也正印證了杜牧在他的《阿房宮賦》中所寫的這幾句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身邊的這條湘江依然在不舍晝夜地向前奔流,屈原和賈誼作為與這條江密切相關的人物,如今也只能在歷史和文化的溯源中去尋找他們的身影了。然而,每一次當我肅立于湘江之畔,去作這種歷史與文化的溯源之時,我的心里仍然會有一種強烈的震撼。這種震撼并不僅僅在于他們生命中那傳奇的色彩,更重要的還在于他們身上那種剛正不阿的個性,在于他們那種憂國憂民的精神。正是這種個性與精神,鑄就了湖湘文化中那種經(jīng)世致用、敢為人先的鮮明特征。屈原、賈誼之后,在湖湘大地上生長或活躍過的歷史名人如李白、杜甫、朱熹、柳宗元、王船山、曾國藩、譚嗣同、毛澤東等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屈原與賈誼的思想影響。這是兩位真正站在湖湘文化源頭的人物,他們身上那種憂國憂民、寵辱不驚、寧死不屈的精神也正是湖湘文化之根。

因為這種精神的存在,我便為我身邊的這條大江在2000多年前接納了這兩位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逐臣而慶幸;因為這種精神的存在,我也為自己能夠生活于這座叫長沙的城市,能夠時常站在這條大江的邊上,作穿越時空的溯源而慶幸。

作者簡介:歐陽斌,作家,湖南衡陽人,筆名湖南老歐,經(jīng)濟學碩士,已出版詩集《陽光的手指》,散文集《感悟名山》《叩問》等。

原載《創(chuàng)作與評論》

責任編輯:黃艷秋

美術插圖:段 明

猜你喜歡
賈誼永州柳宗元
柳宗元
永州濱江新城營銷中心
永州至新寧高速公路即將開建總投資152億元
石油瀝青(2019年6期)2020-01-16 08:57:00
江雪
兒童繪本(2019年22期)2019-12-06 07:38:18
辯漢文帝不用賈誼
漫畫
讀書(2018年10期)2018-10-13 07:58:12
柳宗元“永州八記”新考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4:29
早梅(節(jié)選)
懷才不遇的賈誼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鹤庆县| 公主岭市| 通道| 永福县| 怀宁县| 建湖县| 乳源| 丹棱县| 密山市| 米脂县| 汉寿县| 三都| 临高县| 本溪市| 满城县| 昌宁县| 阜宁县| 沾化县| 堆龙德庆县| 曲阜市| 鲜城| 南城县| 天柱县| 玉龙| 广河县| 汾阳市| 彭水| 云林县| 寻甸| 临泽县| 大英县| 成都市| 岑溪市| 化德县| 温泉县| 八宿县| 萝北县| 崇阳县| 濉溪县| 新昌县|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