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桂寧,許永峰,陳倩,趙麗萍
(廣西大學 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關于有限p-群的自同構群的階方面有一個著名的LA-猜想:階大于p2的有限非循環(huán)p-群的階是其自同構群的階的因子。LA-猜想作為群論研究的熱門問題之一,受到相關學者的極大興趣,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也相繼被展開.關于LA-猜想的研究,俞曙霞、班桂寧等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結果(見文獻[1-4])。1980年,Rodney James對階小于等于p6(p為奇素數(shù))的有限p-群進行了完全分類(見文獻[5]),本文對Rodney James在文獻[5]中給出的p6階群Φ23家族的Φ23(16)進行推廣,得到了有限p-群的一個重要類,然后運用Schreier群擴張理論和Van Dyek自由群理論證明了所得群G的存在性,并且給出了群G的一些性質,最后通過計算群G自同構群的正規(guī)子群R(R=Inn(G)Ac(G))的階,以此證明所得到的群是LA-群.本文的意義在于將LA-猜想推廣到其他p-群上,從而為解決該猜想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文中所討論的群均為有限p-群,p為奇素數(shù),其余所有參數(shù)均為非負整數(shù),相關符號若無特殊說明均是標準的,具體可參考文獻[5]、[7].
引理 1.1[6](Van Dyek)
設G是由生成元x1,x2,…,xr和關系fi(x1,x2,…,xr)=1,i∈I所定義的群,
H= 則存在唯一的滿同態(tài)σ:G=Fr/N→H使得xiN→ai,其中Fr= Y=<{fi(x1,x2,…,xr)|i∈I}>,N=YFr(Y在Fr中的正規(guī)閉包), G=Fr/N.如果|G|≤|H|<+∞, 則上述的σ為群同構(即H是由生成元{a1,a2,…,ar}與定義關系fi(a1,a2,…,ar)=1,?i∈I所定義的群). 引理1.2[7] 設G′是G的全不變子群,并且若N>G, 則G N是交換群?N≥G′. 引理1.3[7] 設G是群,a,b,c∈G, 引理 1.4[7] 設G是有限p-群,若c(G) 引理 1.5[7] 設G是有限群,則G的全體中心內自同構組成的Aut(G)的子群,并且它和Z(G/Z(G))是同構的. 引理 1.6[8] 設G是PN-群,GG′和Z(G)的不變型分別為1≤mt≤mt-1≤…≤m1和1≤ks≤ks-1≤…≤k1,則|Ac(G)|=pa,其中a= 定理1 設 則G成為一個群的必要條件是r≤t2, 其中所給的關系是群G的定義關系,且|G|=pt+t1+t2+t3+t4+r. 證 (I)假設定理中所給的G是一個群。由 得 進而有 由此可得 t4≤t.綜合上述條件可得r≤t2,t2≤min{t1,t},t4≤t3≤t2≤t1. (II)利用群的擴張理論證明在定理所給的條件下群G的存在性,分以下兩步完成: (1)先證明 r≤t2,t4≤t3≤t2≤t1>的存在性,且G1中所給的關系即為群G1的定義關系. 令 設F= 則根據(jù)條件 此時 故τ∈Aut(N).顯然1τ=1,下證τpt1=1.根據(jù)條件r≤t2≤t1, 有 從而 若此時記擴張函數(shù)f:F×F→N和α:F→Aut(N)有如下形狀: 則由Schreier擴張理論得到N被F的一個擴張因此G1是存在的,且|G1|=pt1+t2+t3+t4+r. 下面利用自由群理論證明G1中所給的關系即為群G1的定義關系. 設F={x1,x2,x3,x4,y}是一個自由群, 則 于是 由引理1.1知G1?,所以 (2)再證明 r≤t2,t2≤min{t1,t},t4≤t3≤t2≤t1>的存在性,且G中所給的關系即為群G的定義關系. 令N=G1,設F= 根據(jù)條件r≤t2,t4≤t3≤t2≤t1, 有 此時有 故τ∈Aut(N),顯然1τ=1,下證τpt=1. 根據(jù)條件r≤t2,t2≤min{t1,t},t4≤t3≤t2≤t1, 有 有如下形狀: 則由Schreier擴張理論得到N被F的一擴張G=Ext(N,pt;1,τ)且F?G/N.因此G是存在的,且 下面利用自由群理論證明G中所給的關系即為群G的定義關系. 設F={x,x1,x2,x3,x4,y}是一個自由群, 由有限群G的子群P(G)定義有P(G)= 即 (2)當p>4時,由(1)知c(G)=4 (3)由于 [α2,α3]=[α2,α4]=[α2,γ]=[α3,α4]=[α3,γ]=[α4,γ]=1,所以G″=[G′,G′]=1,故G為亞交換p-群. 則 同理 由此可得 這使得 即 由g的任意性可得 于是 進而 所以 其中 (5)由于 則 由此可得 這使得 即 由g的任意性可得 于是 進而 故 其中 (6)由(1)、(4)知,Z(G)≤Φ(G),故G為PN-群. (7)系直接驗證,見文獻[5]. 定理3在以下六種情形下群G均為LA-群. 情形1r≤t4≤t3≤t2≤t1≤t;情形2t4≤r≤t3≤t2≤t1≤t; 情形3t4≤t3≤r≤t2≤t1≤t;情形4r≤t4≤t3≤t2≤t≤t1; 情形5t4≤r≤t3≤t2≤t≤t1;情形6t4≤t3≤r≤t2≤t≤t1. 證 令R=Inn(G)Ac(G)(Ac(G)為G的中心自同構),則易知R為Aut(G)的正規(guī)p子群。于是只需證明|R|≥|G|,即可知G為LA-群. 由引理1.5 由定理2知 其型不變量為(t,t1); 其型不變量為(t-t2,t1-t2,t2-m,t3-t4,t4,r);|G/Z2(G)|= 其中m=max{t3,r}. 下面只證明情形1下群G為LA-群.其他情形下可類似情形1的證明過程證明群G為LA-群. 在情形1r≤t4≤t3≤t2≤t1≤t下GG′的不變型為t1≤t, 需討論t-t2,t1-t2,t2-m,t3-t4,t4,r的大小關系. (I)不妨設Z(G)的不變型為r≤t4≤t3-t4≤t2-t3≤t1-t2≤t-t2 (i)t1≤t-t2時, 由引理 1.6, 則 因此 故群G為LA-群.(ii)t-t2≤t1時, 由引理1.6, 故群G均為LA-群. (II)同理,對于Z(G)的其它不變型,類似于(i)的討論過程可以證群G為LA-群. 故在情形1下群G為LA-群;對于情形2到情形6做類似于情形1同樣的討論,可以證明群G為LA-群. [1]YU S X,BAN G N,ZHANG J S.Mininalp-group with automorphism groups of order[J].Alg Colloq,1996,3(2):97-106. [2]BAN G N,LI S Y,ZHANG J S.The new series of LA-groups(I)[J].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1994,9(2):73-78. [3]俞曙霞,班桂寧.若干LA-群及有關定理[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18(1):6-13. [4]俞曙霞,班桂寧.關于LA-群的一個定理[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19(1):10-17. [5]JAMES R ,The groups of orderp6( pan odd prime)[J].Math.Comput.1980,34:613-637. [6]班桂寧,俞曙霞.一類 p-群的自同構群的階[J].數(shù)學學報,1992,35(4):570-574. [7]徐明曜.有限群導引(上,下)[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8]EXARCHAKOS T.LA-groups[J].J Math Soc Japan,1981,33(2):185-190.2 主要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