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香蓮
乳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超聲刀作為一種新型而高效的手術用具, 因其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術野清晰且無線頭殘留、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外科手術中[1]。本文對30例超聲刀行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情況進行總結, 并與電刀治療乳腺癌進行比較, 總計了護理措施,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乳腺外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 病理切片確診為乳腺癌, 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分為超聲刀組和電刀組, 每組30例, 其他超聲刀組年齡26~68歲, 平均年齡(47.6±6.4)歲, 電刀組年齡24~69歲, 平均年齡(48.4±5.8)歲。兩組患者術前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超聲刀組用開放式超聲刀行乳腺癌根治術, 電刀組用普通電刀行乳腺癌根治術, 均按常規(guī)步驟完成手術。
1.3 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時間及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與電刀組比較, 超聲刀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兩組術后情況比較 與電刀組比較, 超聲刀組術后24 h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減少,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
表1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
注:與電刀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超聲刀組 30 74.6±11.7a 86.9±14.3a電刀組 30 126.8±23.5 121.4±31.7
表2 兩組術后情況比較()
表2 兩組術后情況比較()
注:與電刀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術后24 h引流量(ml) 引流管放置時間(d) 住院時間(d)超聲刀組 30 34.6±13.4a 8.2±1.6a 11.6±0.8a電刀組 30 64.8±22.3 11.8±1.7 17.4±2.1
3.1 術前護理 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體檢, 排除禁忌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情緒[2]。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及相關知識, 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3.2 術后護理 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待血壓穩(wěn)定后患者取半臥位, 抬高內收患側上肢, 術后6 h可按摩手臂, 以促進淋巴回流[3]。術后當日禁食, 術后1 d可進食半流質食物。術后用胸帶對傷口加壓包扎, 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質, 及時更換敷料, 合理使用抗生素。
3.3 功能鍛煉 由于乳腺癌手術大面積組織切除及淋巴清掃, 可使部分神經(jīng)受損, 及時行功能鍛煉可避免患肢功能障礙, 影響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術后功能鍛煉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3.4 出院指導 出院后不宜在患側測量血壓及靜脈穿刺,避免患肢重體力勞動。適當勞逸結合, 合理安排膳食, 定期放、化療。囑家屬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及病情變化, 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家庭、社會環(huán)境。
有研究顯示, 超聲刀治療乳腺癌較電刀臨床效果好, 能減輕患者術后痛苦, 并發(fā)癥少[4]。本次結果也顯示, 與電刀組比較, 超聲刀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減少。提示, 應用超聲刀行乳腺癌根治術可以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1] 黃盛, 王棒波, 焦亞彬, 等.超聲刀和電刀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免疫功能及應激的影響.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0,13(9):691-694.
[2] 卜文君.超聲刀在乳腺癌手術腋窩淋巴清掃中應用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0):30-31.
[3] 邵春蘭.超聲刀與普通電刀乳腺癌手術效果比較及護理.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1, 15(6):5-6.
[4] 王進勝, 何清安, 林炳煌, 等.超聲刀與高頻電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的對比研究.醫(yī)藥前沿, 2013, (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