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寒
大年初二清晨,小小的山村還籠罩在一片靜謐中。她起床,踩著薄而清冽的晨光,向村外走。那年,她剛剛中專畢業(yè),還在家里等待安排工作。
那個小小的土地廟,就在村口,她每天早晨散步都要經過的地方,那天卻有了不同,多了一個小小的紙箱,紙箱里還傳來嬰兒微弱的哭聲。她就是在那里與那個可憐的小東西相遇的。
一個被人遺棄的小女嬰,躺在土地廟前那個小紙箱里,身上裹著的那層薄薄的小被,已經被完全踢開,那個小小的身體完全暴露在清晨的寒冷空氣中,像一根紅中帶紫的大蘿卜,一起一伏的小肚子上,一根臍帶清晰可見。
她敞開紙箱看到那一切時,傻眼了,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可憐的小家伙,她要被凍死了。
她不能讓她死,脫下身上的棉衣,包起小女嬰就往家里跑,她原本靜謐的日子一下子跑亂了。
當母親看到自己十七歲的女兒抱著一個快凍僵的小嬰兒站在自己面前時,母親的第一反應是吃驚,然后是驚慌,讓她趕緊把嬰兒送走。母親原本也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可她太知道在他們那個家,抱回那樣一個來路不明的孩子將意味著什么。小村小,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子突然抱回一個孩子,村人會怎么看?十七歲的孩子,自己還是一個孩子,她又如何能承擔起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他們那個家,也承擔不起那樣的重任。世代耕種為生,兩個孩子讀書,家里原本就清貧不堪。
母親的擔心,她卻不能理解:媽媽,你說的,好歹她也是一條小生命,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吧。執(zhí)意把那個小人兒留下來。哪怕父親在她的身后氣得暴跳如雷,哪怕母親一邊幫她侍弄那個小人兒一邊又哭又罵。
倒不是沒有猶豫過的,她抱著孩子去過派出所,放下孩子轉身的時候,身后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一下子揪緊了她的心。她甚至連跟里面的工作人員打個招呼也沒有,抱著孩子轉身就走了。也曾有人勸她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去,她堅決不同意。她去過那里,那一雙雙孤獨膽怯的眼睛讓她永遠不能忘記。她不能把那個小人兒送到那里去。
我們遇著了,就是緣分,讓我來做你的媽媽吧,做一輩子。這是她對襁褓中那個不諳世事的小人兒的鄭重承諾。那時候,孩子已經長到三個月大。三個月大的小人兒,已經能夠睜著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對她咿咿呀呀。
十七歲的她,從那時開始正經八百地做起了媽媽。
母親說得沒錯,養(yǎng)一個小人兒,真是不易,光吃這一項就讓她不堪重負。她得想辦法去給那個小人兒掙回奶粉錢。到一家小小的收費站應聘做了一名臨時工,每個月九百塊錢,要有八百多是拿出來買奶粉的。新衣服、化妝品,全都免了,朋友的聚會電話她一次次找理由推掉。去玩,總是要花錢的。后來,隨著孩子食量的一天天增大,就連每個月交給單位食堂的一百五十塊錢的飯錢,她也常常交不上了。就跟朋友同事借,一次,兩次……自己有工資了還老借啊,朋友同事是明知故問。她倒不在乎,面對別人意味深長的詢問,她總是大大方方地回:我的工資,有啊,都給我女兒買了奶粉。
孩子的吃飯問題,照顧問題,跟后來她要面對的那些苦惱相比,實在不算什么。每個月九百多塊錢的工資,自己節(jié)省著點兒花,也夠孩子的奶粉錢,母親盡管對她的舉動表示傷心排斥,在最初的那一年里幾乎天天都要罵她,卻還是幫她照顧著那個小人兒。喂她,給她換洗尿布。母親其實就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
讓她無法承受的是來自外界的那些飛短流長。她走出去,身后是刀子一樣的目光。十七歲的女孩子,在外面讀完中專,抱回一個私生子。這是人們覺得最靠譜的一種解釋。而這種解釋也最讓人津津樂道。更有好事的人,甚至把這種版本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他們將她告到政府相關部門,讓他們來徹查。無奈之下,她只得抱著孩子去做親子鑒定。她感謝科學,為她平息了所有的流言蜚語。
有些東西卻不是科學的手段能幫助她的。女孩子的名聲清譽,就像一張纖塵不染的白絹,經不得任何的點染。母親最擔心的事情,終于還是在女兒身上發(fā)生了。十九歲,一個女孩子最好的青春年華,該是享受愛情的時候。她沒有傾國傾城的外貌,卻也清麗可愛。有年輕的小伙子開始頻頻向她發(fā)送愛的電波。也有她喜歡的人,彼此相約走下去,最后卻都不了了之。沒有一個男孩子肯接受她已經做媽媽的現(xiàn)實,不管那個孩子是從哪里來的。
她最傷心的一次經歷,應該是那次。頭一夜孩子哭鬧到半夜,家里沒有奶粉了,餓的。第二天她早早起床,坐公交車到縣城去給孩子買奶粉。那次,身上除了留下一塊錢的公交車錢,她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給孩子買成了奶粉。重重的兩大箱,搬上公交車回家。頭一夜熬夜,太困了,暈乎乎地在車上睡了過去。等她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離要下車的地方已經很遠,車子過站足足有三公里。而她除了那兩箱奶粉,已經身無分文。好在,身上有電話,摸起電話給那個正在熱烈追求她的男孩打過去:我坐過了站,你能來接我嗎?好啊,在哪,我馬上去。男孩子熱情,卻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怎么就坐過站了?不能再坐車回來嗎?身上沒錢了,全給孩子買奶粉了啊。她說的是實言。男孩子“哦”了一聲,再無下文。
那天,她抱著兩箱奶粉往回走,一次搬不動兩箱,就像螞蟻搬家那樣,一箱一箱地倒騰。三公里的路,她來來回回折騰了很久,一邊折騰一邊默默地流眼淚。那是她第一次為自己流淚……
卻有一個更清晰的聲音在心底揚起:孩子,就算媽媽這一輩子不要愛情也決不拋棄你……
十七歲,90后,未婚未戀,敢擔當的媽媽,這些在世人眼里怎么也無法融匯到一起的詞匯,被這個倔強的姑娘用愛串到了一起。她的故事被發(fā)現(xiàn)被傳揚,她被推到了閃亮的鎂光燈下,也為此收獲了自己人生中意想不到的溫暖,她成了單位上的正式職工,被當地政府免費送到廣播電視大學去讀書圓了自己的大學夢,那個可愛的小人兒,已經成了他們那個家庭里不可缺少的小成員,給她的家人帶來無盡的快樂……
一份溫暖的開始,是她送給這個世界的;一份溫暖的延續(xù),是這個世界送給她的。我們的世界,需要這樣雙向的、能彼此回應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