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白
幾十年來,父母與我曾有無數(shù)次的相送。但讓我長久懷想,鐫刻于心的是父親那兩次送別我的場景。
第一次是在上?;疖囌荆赣H攜家人送我去黑龍江上山下鄉(xiāng)。那天站臺上吹著陰冷的風,父親穿著單薄的棉襖,戴著破舊的棉帽,木訥地站在我身邊,深度眼鏡后是沮喪的目光,幾天沒刮胡須的臉上,布滿胡茬。
我上了火車,趴在窗前向家人招手告別。想著孤身一人到遙遠的邊陲,在火車加速的瞬間,我不由得掉下眼淚。只見父親突然跟著火車急促地跑了起來,聲嘶力竭地喊:“兒子,不要哭,堅強些!堅強些!……”洪亮而撕裂的聲音,像壓抑過久的情感迸發(fā)……車窗過了站臺,我回頭看見父親在站臺邊停住,喘著氣,揮動著手中的帽子,頭發(fā)被風吹得亂蓬蓬的。
40多年后,當我想起站臺上那幕情景時,很多圖像隨著時光的流逝已經(jīng)模糊,但父親奔跑時皺著眉、急切而又無助的表情卻占據(jù)了我整個腦海。
父親是一個剛強倔強的男人,可他對我卻如最纖柔、最耐心的守護者。從小到大,我身上任何部位的叮咬、磕碰,父親都會摘下圓框眼鏡,兩眼貼近皮膚,看個仔細,即使我厭煩,他也笑瞇瞇地哄我。然后,涂消炎膏,炎癥消退,再用護膚膏,確保皮膚光潔無損。
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問父親,問他當時的感受,問他送別我回家后的情形。但是,總覺得時間還長,有的是機會。直到他患上老年癡呆癥,我才悔悟,這個問題,已經(jīng)永遠不會有答案了。
有一次回家,我坐在父親身邊,父親突然支吾著。疑惑之際,父親分明又對著我說:“有困難找我!”我聽得千真萬確!而且,父親瞬間的表情十分肯定,似乎只有他能幫我解決問題,說完便又沉寂了。
我難以相信,一個患癡呆癥的老人,會有這樣瞬間的清醒。
我向父親告別時,父親從藤椅上慢慢地起身,執(zhí)意要送我到樓下。但是,他哪里走得了?父親一寸寸地往前挪著。大概挪不動了,父親讓人撩起房門的布簾子,戰(zhàn)栗著抬起手與我告別。他抖動著嘴唇,卻發(fā)不出聲音。眼睛里寫滿了憂愁、愛憐、不舍、無奈。剎那間,我的眼眶里涌滿了淚水,我不敢再看父親一眼,轉(zhuǎn)過身,急急地離去。
以后,再見父親時,他又沒有了任何表情。直至他躺倒在醫(yī)院的病床上,昏睡。
我知道,這是父親對我最后的送別。他的兒子,已經(jīng)在他的記憶中飄散得太遠太遠,再也看不見了。
從站臺上的狂奔到混沌中的移步,父親,您的兩次送子之痛,在您記憶深處是否漸行漸遠了?但它卻沉沉地落在了我的心底,深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3年第8期,有刪改)
讀后一品
父子情深就體現(xiàn)于平凡中的點點滴滴中,而父愛如山又豈能用話語言盡。父親對“我”的兩次時隔多年的送別,讓“我”看到了未曾改變的父愛,也讓“我”明白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深刻道理。
思有所悟
1.作者詳細描寫了父親哪兩次送“我”的場景?
2.賞析文中的畫線句子中黑體詞語的表達效果。
3.結(jié)合上下文,賞析第五段中黑體詞語的深刻含義。
4.仔細品讀第六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談談你從中得到的感悟。
5.請說說最后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