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鳳霞
每次去給兒子開家長會,家長們聚到一起,話題自然離不開孩子的教育問題?!昂⒆蝇F在越來越任性,根本聽不進父母的話”“我的孩子太貪玩,做任何事都沒有毅力”“最近孩子迷上了游戲,不能自拔,我們做家長的也無能為力”……從每位家長的談話中,可以感受到大多數家長都在為孩子的教育困惑著。
這些家長的困惑,也是我以往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但通過不斷地摸索與實踐,我漸漸從迷惘中走了出來,并在陪伴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品嘗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悅。
跳出“家長”角色,真誠和孩子做朋友
仔細想想,現在的孩子從某方面說,遠比父輩可憐得多。我們小的時候,兄弟姐妹比較多,在家里有人作伴,很少有感到孤獨的時候。而今這一代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每天除了上學,在家里幾乎都是一人獨處,他們需要朋友的愿望要比我們小的時候更強烈、更迫切。這種愿望無法得到實現時,很自然就會通過“沉迷游戲”“把自己孤僻起來”等方式來排遣。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盡可能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去和孩子交朋友。且不可事事都以家長自居,孩子有了錯誤,不問青紅皂白,就是一陣批評,好像只有這樣方顯家長的威風。殊不知,長此以往,一定會失去孩子的信任,心里有什么話也不愿和家長說,我行我素,不服家長“說教”也就在所難免。
我的兒子小學四年級時,有一段時間,我發(fā)現他越來越孤僻,除了上學,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我知道孩子是孤獨的,于是就有意地增加與孩子的接觸時間。兒子看動畫片時,我也佯裝很喜歡,并和兒子一起探討劇情。生活中,我時刻提醒自己不以家長的口吻責怪兒子,兒子有了成績,總是不失時機地給予贊賞。一個學期下來,兒子活潑多了,心里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告訴我。
跳出“家長”角色,和孩子一起學習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人是父母,父母的言談舉止,孩子都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并予以模仿。生活中,我們常??吹竭@樣的現象,父母一味地督促孩子要好好讀書,而自己卻沉迷于玩麻將,或天天喝得醉醺醺,對孩子少有關心,這樣的督促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
我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要求兒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往兒子常常因為看電視而影響作業(yè)難以完成,為了糾正孩子不好的學習習慣,我從自已身上找原因,周一到周五,我盡量克制自己少看電視。兒子寫作業(yè)時,我總是陪在兒子一旁看書。慢慢地兒子看電視少了,即使看電視也是在完成作業(yè)之后。為了兒子能堅持練習書法,我和兒子一起,從最簡單的筆畫練起,與兒子一起探討學習書法的感受,開展比賽。與兒子一起讀書學習,無形中我為孩子樹立了榜樣,兒子對學習知識更加充滿激情。
跳出“家長”角色,學會賞識孩子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成功更是成功之母”?,F在的孩子,很少能從家長那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其原因不是我們的孩子不優(yōu)秀,身上沒有閃光點,而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事事都要求完美,夸獎不足,指責有余,說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久而久之,他們也許真的會懷疑起自己的能力,“破罐破摔”起來。
其實,家長對孩子的贊揚或批評,往往會成為孩子一種自我評價,甚至會給他們的行為帶來指向性。所以有心理學家就說:打開孩子的心靈有個秘訣,當你說他棒的時候,他就“棒”給你看;當你說他笨的時候,他就“笨”給你看。我的兒子當初最害怕的就是寫作了,后來就是在我的不斷夸獎下,慢慢地有了信心,勤寫多練,以至于現在已有二十多篇作文在各類報刊發(fā)表。由此可見,多給孩子一些賞識,讓孩子能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孩子樹立自信、快樂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做家長是一項事業(yè),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作為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只要跳出家長的角色,和孩子和諧相處,就一定能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友誼,也一定能享受到教育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