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博
摘 要:國土資源系國之命脈,如何規(guī)劃及科學管理使用成為了國家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性問題,要將有限的資源用的科學合理,就需要加大探究的力度。
關鍵詞:國土資源;管理
一、當前國土資源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及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的大好形勢下,對國有土地資源的管理的矛盾性問題也日益凸顯,食物來源需要土地、城市建設需要土地、經濟項目建設需要土地,各種發(fā)展的需要之手全部伸向土地,然而在現(xiàn)有的世界格局面前,一個國家的土地面積是固定了的,在道義的制約上、在和平的呼喚中,現(xiàn)有格局是不會被打破的,因此必須強化科學合理使用的水平。比如,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于閉幕當日晚間發(fā)布的會議公告中九次提到了食品安全的問題,提出要用最嚴謹?shù)臉藴?、最嚴格的監(jiān)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會議還提出要確保糧食安全,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同時還明確了到2020年解決三個“1億人”城鎮(zhèn)化的目標。這就是科學使用土地資源的有力之舉。但是目前的問題不容我們樂觀。
一是土地管理體制存在沒有完全理順的問題。供地管理主體過于分散,部門之間存在相互扯皮推諉的情況,宏觀調控的力度還有待加大,土地配置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土地資產運作中有待彌補的漏洞。
二是進一步完全協(xié)調土地管理和利用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們的土地規(guī)劃工作的前瞻性有待提高,正是因為和方面的不足,導致有關用地指標和實際使用土地之間存在的差距較大,在城市發(fā)展闊步邁進的現(xiàn)實狀況下,出現(xiàn)了拆、建周期過短的情況。這和發(fā)達國家的情況相比,我們羞愧難當,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需要提高的地方就顯而易見了。
三是需要強力提高對依法打擊非法使用土地和違章建筑的打擊力度問題。土地規(guī)劃的前瞻性不強導致規(guī)劃滯后,在土地使用的總量上發(fā)生失衡,亂搭亂建甚至是非法使用土地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四是土地利用率低,集約用地不高的問題。我們的工業(yè)用地的閑置情況、耕地撂荒的問題等等,發(fā)生的多解決得差,這其中認為的因素所占的比重較大。
我們不是悲觀主義者,更不是批評家,但是僅從列舉的以上幾方面的情況,我們就不難看出當前在土地使用方面錯綜復雜的情況,看到了必須加以解決的緊迫性。
二、要充分理和解掌握國家現(xiàn)行的土地使用政策
俗話說“干啥吆喝啥”,作為國土資源工作人員就必須正確理解和全面掌握國家現(xiàn)行的土地使用政策,做到依法管理、依規(guī)行政。
根據我國的《憲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以及《土地管理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我國土地使用制度內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土地的權利歸屬制度;二是土地所有權禁止轉讓制度;三是國家實行土地登記制度;四是國家實行國有土地有償有限期使用制度;五是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六是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七是國家建立土地調查制度和土地統(tǒng)計制度。等等這些最根本的制度必須做到爛記于心、運用自如的實際成效,才能確保在工作中不走彎路,不發(fā)生因為政策使用不當該國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比如,對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土地的劃分標準掌握的不準,在劃分所有權時,就會發(fā)生與民爭權的問題,從而極其發(fā)生不該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再比如,在落實國家實行國有土地有償有期限使用制度的問題上,國家規(guī)定在對原使用的土地改變用途或使用條件、進行市場交易等,均實行有償有限期的使用,但是正是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在兌現(xiàn)補償款時,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諸多不如人意的問題,甚至是違反規(guī)定的問題,導致老百姓上訪告狀,引發(fā)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的集中性爆發(fā),政府的權威性受到老百姓的質疑,政府的公信力被人為打了折扣,怎么不讓人痛心疾首。再比如,按照國家實行保護耕地的制度的規(guī)定,國家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同時還規(guī)定,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yè)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的數(shù)量和質量相當?shù)母?;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規(guī)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于開墾新的耕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xù)的非農業(yè)建設占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并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規(guī)定繳納閑置費;連續(xù)兩年未使用的,經原批準機關批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但是很多實例當中的實際情況卻與規(guī)定相違背,圈占的土地荒廢在城市的中心,原有的肥沃農田閑置在原有的地方任荒草狂舞,不僅原有的土地得不到使用,就是置換的農田更是繞無音訊,這些人為性的悲劇的上演,不正是隨意行政、違規(guī)違法施政所導致的嗎!
三、進一步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完善對國有土地資源的管理
古語曰“地者,萬物之本源,諸生之根寇也”、“民之所生,衣與食也,食之所在,水與土也”。所以做好土地管理問題是國家的重要問題,當然在解決此項問題上的方式方法很多,但筆者認為關鍵應當煮好以下幾方面。
一是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就是要將中央和地方對土地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劃分的科學化、指標化、定量化和法制化,做強土地監(jiān)督機構,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監(jiān)督檢查力度,形成具有強大約束機制的性戰(zhàn)爭危機管理,同時處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間收益分配問題。二是加大對領帶決策失誤的責任追究力度。就是要解決拍腦門決策、拍胸脯表態(tài)、拍屁股走人的只求政績不求實效的錯誤現(xiàn)象,應當建立領導干部重大問題決策負責終身制,使他們在決策時,不敢觸犯法律、不能違背科學、不能觸犯國家和民眾的利益。三是強化對地方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決策也好、推動也罷,關鍵還在于執(zhí)行者的素質,應當進一步理順上下之間的關系,加強內部的管理制約機制,加大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加大對國土工作者福祉關愛的投入力度,把這支隊伍建設成為“政府靠得住”、“群眾信得過”的堅強有力的執(zhí)法行政隊伍。(作者單位:吉林市國土資源局昌邑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