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迪
春天始,萬物生。和煦的陽光,溫暖的春風(fēng),滋潤的春雨,孕育了大自然的種種美味。
1
沐浴著春光,人們挎著竹籃帶著小鏟,去溪邊田畔挖薺菜,那滿眼的碧綠煞是喜人。
尤其是在雨后的天地間,一路享受著微風(fēng)的吹拂。掀開棉花稈或麥稈,只見一窩窩的薺菜瘋長著,好似吸足了雨水、攢足了勁在向人們招手,嫩嫩的齒葉,白色的小花,配上黃色的泥土,像極了油畫。
薺菜可包餃子,可做春餅,也可焯水后涼拌。我最喜歡吃母親做的薺菜春餅,母親將薺菜洗凈、瀝干、切碎,與五花肉、豆腐、雞蛋一起炒熟,春餅餡便做好了,然后再用切成塊狀的豆皮包成四方的小餅,吃的時候放少許油將春餅的兩面煎至金黃即可。一口咬下去,滿口都是薺菜的清香。
2
兒時挖薺菜的時候,在一些僻靜河岸常常會發(fā)現(xiàn)一叢又一叢似蔥非蔥的植物。胡亂拔起一看,其根部似蒜瓣,正想棄之一旁時,聞聞雙手竟有一股韭菜的清香,于是我們不管能不能吃,全部拔起帶回家。經(jīng)父母仔細辨認,確定那是野韭菜,可以食用。
將野韭洗凈切碎,打上幾個雞蛋,攪拌均勻煎成雞蛋餅,竟比菜地里的韭菜更香,而且少了菜地里韭菜的那股辛辣氣味。母親回憶說,她還是孩童時,能吃上一碗野韭菜炒的油鹽飯便極其滿足了,那可是滿嘴留香呀。
3
春天的原野上,蒲公英開著明亮的小黃花,在鄉(xiāng)間特別醒目。母親常常趁著蒲公英還未開花、嫩葉似菊花樣子的時候,便挖回家,擇洗干凈,涼拌了吃。
有些農(nóng)家會將蒲公英采回腌成酸菜,喝粥時用來佐餐,微酸的味道很開胃。蒲公英清火清熱,但凡是苦的東西都是下火的。
4
還沒等把田間溝畔的美味嘗遍,枝頭新綻的嫩芽已經(jīng)開始爭寵了,香椿芽、枸杞芽、藤芥芽,突然間都齊刷刷地冒了出來,它們都可以采摘入菜。
香椿因其獨特的香味讓我至今記憶深刻。摘下嫩嫩的香椿芽,焯水后切碎,煎成雞蛋餅,真是回味無窮。
枸杞、藤芥皆有刺,但因味美,許多人仍費力地去采摘。枸杞芽炒臘肉是絕配,藤芥芽可清炒,也可曬干做粉蒸肉、扣肉的墊菜,吃起來總有一股去不掉的苦香味。
5
兒時的清明前后,我們總會上山去采蕨菜,蕨菜形狀酷似娃娃緊握的小拳頭,因此又叫娃娃頭。
采回的蕨菜,需先撕成條狀,用水浸泡多日,直至其澀味基本去除,然后晾干切碎。蕨菜常被農(nóng)家人用來炒肉絲,有清香粘滑之感,嚼起來很脆爽。
6
春雨過后,農(nóng)人們都閑不住了,不是采蘑菇就是采地耳。地耳多生長在草叢溝邊或山坡坑坳的潮濕陰涼處,其生命力極其旺盛。
地耳俗名叫地卷皮,它們蜷縮著黑色的身子,靜靜地等待著人們將它們拾起。輕輕觸碰它們,軟軟的,粘粘的,很有彈性。
地耳炒雞蛋是極香的美味,能讓人胃口大開。
一到春天,總想抽時間回鄉(xiāng)下去品嘗各種美味野菜。盡管那些野菜口味各異,但無不透著春天的清新與鮮嫩。吃的是滿嘴春香,品的是滿心春意。
春天真美,無論是野菜,還是時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