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作為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教育動力,愛是實現(xiàn)學生教育的根基和前提。愛學生才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xiàn),才是保證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源。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更加需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協(xié)作,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真正實現(xiàn)小朋友們的健康成長。
一、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一視同仁的平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師生之間的平等,二是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陶行知先生要求每一個老師能夠真誠平等地對待學生,不高高在上,而應放下姿態(tài),走進學生,融入學生群體,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和諧關系,可以幫助提高教學效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尤其要摒棄過去的那種所謂“師道尊嚴”,上對下的說教和一味灌輸教育已經不可取,而應該用心聆聽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呵護他們真誠的想法。師生雙方做到彼此情感交融,思想的交流平等和諧,從而真正增進彼此間的理解與信任,實現(xiàn)更深層次的共鳴。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留心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從多種渠道去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分析原因,及時糾錯,以真誠打動學生,以公平說服學生,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此外,在與學生的平等交談過程中,教師說話的口吻要積極向上,多鼓勵而少責罵。對于取得進步的學生,應當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對于學生犯錯誤的情況,首先不是要責罵,而要幫助他們一起分析和找到原因,引導學生如何去改正。
只有真誠地對待和幫助學生,才能真正融入他們的內心,幫助他們了解實際情況,解決具體問題。對他們哪怕一點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應以此為契機給予肯定和表揚,以激勵學生不斷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平時,老師不要吝嗇自己微笑鼓勵的目光、肯定表揚的話語,因為這對學生也許是終生難忘,將影響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也要能夠耐心引導,從正面教育,感化學生。
二、以身正師表,身先士卒引導學生成長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首先就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文化和素質水平。在與時俱進的教書育人過程中,只有不斷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斷改善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取得德育的成功。在學生面前,教師要努力做學生典范和表率,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樹立良好的“人師”形象,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也要時刻注意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天天跟學生講如何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自己卻不能做到辦公桌的整潔與衛(wèi)生,那又怎樣去改變學生呢?如果是剛踏入教師隊伍的老師,更加需要以一言一行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欽佩,身體力行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成長之路。
三、重視情感交流,融入日常教學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沒有愛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素質教育的感情基礎,只有教師真誠地熱愛學生,對學生傾注全身心的熱情,才能實現(xiàn)師生情感的相互交融和交流。教師付出對學生的愛,學生才會更加尊敬和信任老師,自覺地投入到日常學習中去。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甚至聽到作文就頭痛,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好的方式,比如可以通過啟發(fā)式的談話來導入作文課題,鼓勵每一個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實現(xiàn)師生真正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情感交流需要將學生吸引到課文中,同時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讓他們快速獲取知識,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提升。
真誠是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愛心可以譜寫學生成長的嶄新篇章。教人求真,用心教學,這樣才能收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社會培養(yǎng)棟梁之材。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