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輝
直到寫下人生的第一份簡歷,張曉晗才意識到,讀了十幾年的書,臨到大學畢業(yè),自己可以呈現(xiàn)到簡歷上的成績仍是空空如也——才藝欄:空;獲獎經(jīng)歷欄:空;學生干部欄:空。
她自嘲是一個以現(xiàn)有社會評價標準來看并不入流的學生。但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yè)后一年,這位“90后”女孩便已經(jīng)躋身深受同齡人喜愛的新銳作家隊伍,出版《不留》《女王喬安》等長篇小說,近來更是被作家韓寒等人力薦。在網(wǎng)絡上,她擁有超高人氣,作品集一發(fā)表,就獲得中國網(wǎng)絡文學年度好作品獎,被粉絲稱為“銀河系少先隊大隊長”。
正如她學生時期的經(jīng)歷一樣,她的寫作風格和題材也處處彰顯著“90后”女孩特有的成長哲學,“20歲的時候就要標榜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面對如今擁有的作家光環(huán),她說自己只是一個努力的凡人,但有一點或許不同,那就是面對成長這部驚悚片時,盡管知道生命中有些不完美,她依然足夠坦誠,跟著自己叛逆的心走,去接受殘酷世界的規(guī)則。
從喜歡讀帶畫的《七龍珠》到愛上寫作
小時候的張曉晗和別人家的孩子沒什么不同,愛好很多,比如和稀泥,去聊天室聊天,開卡丁車,和脾氣相投的小男孩一起做作業(yè)……讀書一般只看帶畫的,全是字的也看不懂。
一個偶然的經(jīng)歷,讓她走上了一條愛讀雜書的“野路子”。
那時,張曉晗住在爺爺奶奶家,家里的叔叔是一個還處在青春期末梢的大男孩,經(jīng)常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看雜書,不吃不喝,音響聲大得滿屋子都是。張曉晗從爺爺奶奶那兒領到一個去慰問叔叔的任務,但是,面對一個脾氣甚大的長者,她哪里敢詢問要不要吃飯,只得乖乖地坐在旁邊,跟著叔叔讀起書來。
這個房間里到處都是書,其中有帶畫的《七龍珠》,這是小時候張曉晗的最愛,還有其他漫畫期刊、氣功雜志和武俠小說,她翻到什么讀什么。
到后來,她搬去和父母住,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每個下午,她都會騎著童車去附近的兒童書店看書,一坐就是一下午。
上學后的張曉晗并不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也并沒有因為多看了幾本書而造出優(yōu)美的句子來。
直到有一次,老師讓大家寫一只小動物,張曉晗趁機向母親索要了一只貓。只過了10天,貓就跑了。她問奶奶:“貓會比在家過得快樂嗎?”奶奶說:“會,就像你和小伙伴在一起玩很開心、和大人在一起就很沒意思一樣。”
張曉晗聽后哭了,她在田字格里寫下:“我曾經(jīng)有一只漂亮的小貓,之后它跑到山里找小伙伴了,我希望它比在我身邊的時候快樂?!边@成了她第一篇被拿到全班朗讀的作文。從此,她找到了寫作的秘密。
這個秘密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只是比較懂如何表達心里的事,痛苦也好,快樂也好,我很敏銳地去記憶那些感受,然后再想辦法把它們表達出來。其他同學呢,就比較機械木訥,只懂得多看幾本作文書,努力去考100分?!?/p>
接下來的寫作之路可以說很順利,張曉晗幾乎得到了每一位語文老師的偏愛。后來,她在回憶中學寫作經(jīng)歷時寫過這樣一段話:“高中的語文老師,3年來一直很尊重我的看法和寫作的意愿。雖然我可能寫不出高分作文,但我對寫作的興趣在高中達到巔峰,因此才能扛下藝術考試一日萬字的車輪戰(zhàn)。我為理解寫,為態(tài)度寫,為愛寫,為記憶寫,為成長寫。真實的東西往往最有力量?!?/p>
即使副科“掛紅燈”,也要堅持做自己
就像張曉晗和她的同齡人所堅信的那樣,上帝是公平的,當她把天賦和時間都花在寫作上時,其他科目的成績都是慘不忍睹。
初中時,她的物理、化學、地理經(jīng)常“掛紅燈”,化學和地理尤其嚴重,前者常常是20分至30分的成績,后者差到連經(jīng)緯線都分不清楚,直到現(xiàn)在,她還為自己分不清東西南北后悔當初沒有把地理學好。
抄作業(yè),也是當年她能夠蒙混過關的一大法寶。那時,張曉晗常常能收到學習委員暗送的殷勤,而這個學生時代的殷勤就是現(xiàn)成的作業(yè),時間久了竟成了一種習慣,以至于學習委員每次收到作業(yè)時,都會挑出最優(yōu)秀學生的作業(yè)放在她的桌子上,以便遲到的她坐下來就能奮筆疾書。
直到一次圣誕節(jié),這位學習委員送給她一件禮物,本來滿心歡喜,但拆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是一本地理課練習冊。張曉晗的期待落空了,尤其是聽到那句“你的地理最差,多做些題對你有好處”。
“90后”的小姑娘不需要同情,更不喜歡別人看不起自己。張曉晗記得,當不再抄學習委員精心挑選的作業(yè)后,她的成績一落千丈,于是老師找上她的父親。結果,父親當著老師的面說:“我女兒以后你們就不用管了,不做作業(yè)就不做,不聽課就不聽,是博士還是文盲都是我們家的事?!?/p>
當時正處在青春期的張曉晗有點愣住了:“老爸這也太帥了!”回到家后,父親又給她扔下一句話:“你多少要給老師一點面子,否則他老找你不自在,影響你的心情,容易抑郁?!?/p>
或許是被父親的魅力征服了,張曉晗在兩次重大考試中都發(fā)揮了最好的成績:一次是中考,是她初中考試考得最好的一次;一次是高考,是她高中考試考得最好的一次。
順從孩子叛逆的做法,可能是成長中代價最小的一種選擇
在家里,不光父親,母親也很有個性。
那時,張曉晗剛從山東轉學到上海念初中,由于對考試題型和學習環(huán)境不適應,第一次考試,數(shù)學只考了20分。年輕氣盛的小姑娘當然受不了這個打擊,于是“哇哇”哭了起來。母親這時不僅沒罵她,還緩緩拍她的背說:“沒事?!?/p>
后來,母女倆聊起這件事兒,母親給出的理由讓張曉晗哭笑不得:“考20分這件事本身就已經(jīng)很‘可憐,而作為你最親近的人,我當時最該做的就是安慰你。”
在張曉晗的印象里,和父母的交流更多的是探討問題,而對探討的結果,父母也不會給出“你該去怎么做”,而是“你想怎么做”。
現(xiàn)在看來,這樣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她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懂得了真正為自己負起責任來。那些看似順從孩子叛逆的做法,可能是成長中代價最小的一種選擇。
張曉晗的父母自己的事兒比較多,但張曉晗從未有過“留守兒童”的感覺:“他們不是不管我,而是不會不負責任地管我?!?/p>
她曾做過這樣一個假設,數(shù)學考20分那次,如果她的父母知道后狠揍了她一頓,她可能會覺得:“這件事兒就此扯平了,下次我還可以考20分?!被蛟S她心里還不斷念叨著:“你們不管我,還打我。”于是,考得好不好就成了大人的事,和自己也不再有任何關系。
成長,最終的方向是長大,長大并不意味著世俗或者懂得某些規(guī)則,而在于擔當和責任。雖然是一個“90后”的小女孩,但張曉晗已經(jīng)懂得這個道理。她說在她的眼中,成長是一部驚悚片,不過還是很期待影片最后那意猶未盡的驚鴻一瞥——仿佛說:“喂,小樣兒,你以為這么簡單就放過你,還早著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