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
在這個富裕的時代,商業(yè)的富裕提供了物質(zhì)上的滿足,我們很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一雙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個人,拿錢就可以買到了??墒侵虚g有一樣東西,在容易購買、容易販賣的過程中,遺失掉了。
小時候,我會為了一本同班同學忘掉的筆記本,翻山越嶺渡河送到他家。這件事直到現(xiàn)在依然留存在我的記憶里。
“難”絕對是生命中幸福的開始,“容易”絕不是該慶幸的事。
我的學生說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真的好容易,可是我覺得他們好短淺。我慶幸我那個年代得到一件東西是難的,所以會有渴望、有盼望、有期待,直到最后有珍惜。
我家里有很多破鞋子,朋友見了說,這個起碼已經(jīng)十年沒有穿了吧,我說對,他說那還不丟掉。我不知道為什么我丟不掉,我覺得真的是很難解釋,可能因為它里面有記憶。這些鞋跟我的腳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種關系——每天一起走路,走過長長一段歲月。同樣,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人,雖然他的身體在衰老,可是你會知道他衰老的每一個細節(jié),所以你不會輕易離開。
我常常聽到學生跟我講他們的苦悶,我一方面悲憫,另一方面為自己感到慶幸,慶幸我沒有活在他們的時代里。我知道他們的苦惱在哪里,可是我真的無法為他們解答,我只能告訴他們:可不可以多一點盼望、多一點期待、多一點珍惜?
(潘光賢摘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生活十講》一書,張守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