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明+劉淑婷
摘 要:C語言是高職院校學生接觸的第一門計算機語言課,語法靈活、知識點多、程序設計自由度大,且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編程興趣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針對民辦院校高職類學生的C語言課程教學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關鍵詞:C語言;實踐操作能力;改革措施
C語言具有強大的功能,是應用最廣泛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之一,是程序設計的基礎,也是數(shù)據(jù)結構等課程的先導課。根據(jù)高職計算機教育的特點,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不僅是專業(yè)基礎課,更是一門專業(yè)技能課。作為學生,進入大學后接觸的第一門計算機語言課,C語言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編程興趣、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目標。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程序設計的思維,能熟練的上機調試程序,具備良好的編程習慣、設計規(guī)范和風格,訓練程序設計的能力,能夠獨自解決程序編寫和調試中的困難,同時具備溝通、表達能力以及與人協(xié)作能力。
一、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知識點多,語法靈活
C語言具有數(shù)據(jù)類型豐富、語法限制不嚴格、程序設計自由度大、可由用戶自定義數(shù)據(jù)類型等特點。然而,這些特點既是C語言的優(yōu)點,也是C語言學習的難點。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第一次接觸程序設計語言,基礎相對較差,在實際教學中,知識點的講授是分別進行的。學生可以很好地學習和理解各個獨立的知識點,也可以把某個知識點運用到其適用的情況。但是,如何將多個知識點關聯(lián)和連貫起來對于學生理解就比較困難。
2.講得多,練得少
C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邏輯性強、內容多,不易理解,但學時安排較少,目前課程總學時為64學時,其中講授為32學時,實驗為32學時,相對于其他普通高校實驗16課時來說,已經(jīng)增加了實驗課學時,但在實驗課堂上也通常是教師先講,學生再練。往往學生真正上機練習的時間只有一小節(jié)課,學生只是機械地完成教師布置的題目或驗證已有的程序,很少能自己思考或者創(chuàng)新的。
3.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C語言不像有的課程那樣立竿見影,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而且C語言知識點內容繁雜,學習起來很枯燥,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相對于其他基礎課程中比較直觀的基本操作和基礎概念,它更注重由設計算法到書寫程序并進行調試的整個
過程,顯得抽象、復雜,編程時容易出錯、很難掌握,很多學生因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喪失學習的信心。
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1.精講多練,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C語言知識點多、覆蓋面廣,理論授課時間相對比較緊張。經(jīng)過實踐證明,對于民辦高職類學生,因為學生的自學能力、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因此不宜按照課本安排的知識點順序進行講解,在
具體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注意教學內容的順序。一般的教學順序,往往剛開始的內容是變量、數(shù)據(jù)類型、運算符、表達式、語句、函數(shù)的定義、使用說明等,沒有很快涉及程序編制,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泄氣或者失去興趣,對學習極其不利。因此要適當減少數(shù)據(jù)類型和表達式等內容,盡快進入到順序程序設計部分,并采用先舉例后分析,逐漸引入知識點的順序,注意先具體后抽象。其次需從應用角度出發(fā)劃分知識內容,用就學,不用就可先不講,知識點講解難度掌握到夠用即可。同時針對初學者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分散難點,降低臺階,在實例練習中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在課程中慢慢滲透理論體系,將難點內容化解在各章節(jié)中去講解。
2.采用案例驅動教學法
案例驅動教學就是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者多個具體案例,教師圍繞案例講授相關內容,學生在案例驅動下,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效果。
結合案例驅動法的基本思想以及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C語言的教學內容可劃分為以下知識點:輸入輸出和順序結構、分支結構程序設計、循環(huán)結構程序設計、數(shù)組、函數(shù)、指針、結構體和文件、綜合程序設計。其中數(shù)據(jù)類型、運算符和表達式可以滲透在以上各個知識點中講解,不同的知識點可以設計成不同的案例,通過先舉例、后講解,讓學生通過一些有意思且實用的例子,學習、掌握知識點和語法,同時培養(yǎng)程序設計的思維和習慣。經(jīng)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在高職院校C語言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3.運用階梯式教學法
將教案設計成階梯式,讓學生一步一個臺階地往上走,跨度不大,符合學習規(guī)律。例如,在引導學生實現(xiàn)猜數(shù)游戲時,將需求設置成階梯式,分成利用選擇實現(xiàn)一次判斷、利用循環(huán)實現(xiàn)一次猜數(shù)、利用多重循環(huán)實現(xiàn)連續(xù)猜數(shù),最終將小游戲的功能逐步完善。學生在這種階梯式教學法中獲得濃厚的興趣,通過不斷地編程調試、跟蹤運行,程序設計能力和編程思想進一步得到提高。
三、改進實驗教學方法
設計好實驗內容,盡量讓學生獨立或者相互協(xié)作完成,教師給一些引導或建議,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給每個教學內容設計一個實驗,實驗內容可分為兩部分:基本實驗和選做實驗。其中基本實驗包括:驗證性實驗、改錯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適合大部分學生。選做實驗給出一些提示,但不做具體要求,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完成基本實驗的前提下選做,進一步提高編程能力。
1.基本實驗
(1)驗證性實驗
驗證性實驗訓練學生閱讀程序,熟悉知識點,體會良好的程序書寫風格。結合案例教學方法,針對每次上課所學知識點的不同,分別提供給學生一些已包括所學知識點、實現(xiàn)實際問題、可直接運行出結果的有吸引力的案例,讓學生自己分析程序、執(zhí)行程序和查看結果,根據(jù)源程序和運行結果分析其程序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及
程序具體實現(xiàn)的功能,加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改錯性實驗
改錯性實驗主要訓練學生根據(jù)出錯信息運用程序調試方法進行程序調試,提高學生的程序調試能力。根據(jù)所學知識點內容,設計一些有語法錯誤或邏輯錯誤的程序,讓學生通過調試,找出程序中的錯誤并改正。endprint
(3)設計性實驗
設計性實驗給出題目和部分題目的解題提示,讓學生自己設
計算法,然后自己編程并調試,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jù)所學知識點內容,布置一些與已學程序相似的程序,讓學生結合已學知識設計程序或者修改已有程序,從而實現(xiàn)新功能。
例如,學生可以通過改編“1+2+3+…+100”的程序,實現(xiàn)求“2+4+6+…+100”的程序。
2.選做實驗
提出一些設想和思路,引導學生進一步優(yōu)化和完善程序,學生得到啟發(fā)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實現(xiàn)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教師可以給予相應的幫助,但主要靠學生自己完成。例如,在講解“輸入輸出和順序結構”內容時,用到計算兩個數(shù)之和并輸出的例子,在基本實驗中可以讓學生首先將其改為能求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然后可以提示學生:這個程序只能用固定的或者運行時從鍵盤上輸入的兩個數(shù)據(jù),如果要計算另外兩個數(shù)據(jù)就需要重新運行一遍程序,怎樣才能讓程序可以重復計算多組數(shù)據(jù)直到用戶喊停才結束。這樣就可以引導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主動地去查找、學習新知識,從而使編程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增加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
在完成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最后兩周時間進行綜合性實驗——課程設計,教師布置相應的題目,例如:Joseph環(huán)、迷宮求解、日歷系統(tǒng)、學生信息管理系統(tǒng)等,并給出相應的任務要求,例如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要求:建立一個n個學生的信息登記表,每個學生的信息包括:學號、姓名和m門課程的成績(MATH,C,ENGLISH)。程序運行時顯示一個簡單的菜單,實現(xiàn)對學生信息的輸入(INPUT)、總分統(tǒng)計(COUNT)、總分排序(SORT)、查詢(QUERY)等功能。讓學生2~3人一組自由組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各小組成員相互協(xié)作,及時討論,共同完成課程設計任務,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基本功能,每個小組可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組內成員的實際想法,添加或細化功能,從而得到一個更貼近實際的功能模塊劃分。在這種相互協(xié)作式的實踐中,學生的各種問題得以及時討論消化,同時在解題思路、思維方式、學習經(jīng)驗等方面相互影響,能很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團隊意識。
總之,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是一項長期的、持續(xù)漸進的過程,我們的目標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不斷探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新教學方法,對傳統(tǒng)C程序設計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改革,從而使學生通過C語言程序設計的學習對編程思想理解得更加深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閆英戰(zhàn).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6(08).
[2]王美紅,王蒙.C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08(35).
[3]劉美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32).
[4]唐永紅,龔安.程序設計語言實驗教學探討[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6(3).
[5]劉芳,秦興國.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存在問題及改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6).
[6]江衛(wèi)星.計算機網(wǎng)絡課程教學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4(3):682-683.
作者簡介:楊曉明(1980.4— ),女,陜西渭南,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西安翻譯學院詒華學院人文信工教研室。
劉淑婷(1984.1— ),女,陜西渭南,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網(wǎng)絡。西安翻譯學院詒華學院人文信工教研室。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翻譯學院詒華學院)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