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裕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表達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怎樣讓學生喜歡寫作,寫好習作?在閱讀教學時,語文老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緊扣課文內容,找準寫作點,在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把寫擠進課堂,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和運用,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程度和密度。
關鍵詞:寫作方法;培養(yǎng);小學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90-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表達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币虼?,作文教學一向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怎樣讓學生喜歡寫作,寫好習作?在閱讀教學時,語文老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緊扣課文內容,找準寫作點,在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把寫擠進課堂,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和運用,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程度和密度。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還會怕無話可說嗎!
一、抓住重點詞、句,適時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看一堂課是不是語文課,重點就是看教師是在教課文還是教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少而精,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準則。在一篇課文中選擇一個或幾個語段重點教學。在語段教學時,要抓住重點詞句培養(yǎng)遣詞造句的能力,讓孩子在對比、模仿中領悟語言,習得語言。如在教《火燒云》顏色變化的一段時,我曾經學習著這樣設計:
1、火燒云有哪些顏色?列出來并歸歸類。
2、你為什么分成這幾類?這些寫色彩的詞在結構上各有什么特點?(一種水果名+顏色、一種事物名+顏色、ABB、半A半B)
3、你能再寫幾個這幾種結構的描寫顏色的詞語嗎?(梨黃、葡萄灰;茄子紫;紅通通、金燦燦;半灰半百合色。)
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適時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不斷鍛煉中習得語言。
二、抓住文本空白點,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創(chuàng)意表達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了解到有許多空白點,是作者言猶未盡的。教師可以抓住這些訓練點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發(fā)揮學生的想象,適時拓展,也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提燈女神》一課中,在教學到南丁格爾照顧戰(zhàn)爭中的傷病員一段:“每到深夜,南丁格爾常常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在營區(qū)里地探視傷病員。她不是給熟睡的傷病員掖掖被子,就是為呻吟的傷病員換換藥?!?/p>
我這樣設計:假如你是受傷的一位戰(zhàn)士,當你疼痛難忍時,南丁格爾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給你換藥,安慰你,并順手帶走了你臟了的內衣去洗干凈,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三、結合課文分析,引導學生領悟寫作方法
小學生的作文訓練應該以寫作實踐為主,因此,我盡量避免生硬的寫作理論的指導,改變“寫——評——寫”的模式,而是在課堂教學中,借助課文分析,引導學生領悟寫作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寫作文時少走些彎路,能將作文寫得更好。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在寫作文時總喜歡進行景物描寫,而且言辭綺麗,描寫細致生動,但常常所寫景物與作文主題無關,反而因為寫景的文字太多太細,喧賓奪主,反而削弱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在教學時就應該注意讓學生明白在記敘文中寫景是為烘托人物服務的。
對于一些寫作技巧,也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的習作,前面寫到的事物,后面就沒有了著落,后面寫到的事物,前面又沒有交待,造成文章上下脫節(jié),不能形成有機的整體。為此,在課文教學中,要非常注重借課文學習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如學習《三顧茅廬》一課時,就文章開頭寫“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但都沒有見著?!蔽哪憽爸T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蔽乙龑W生體會,寫作文時要將前后內容聯(lián)系起來以表達主題;在學習《我們愛你啊,中國》時,文中多次出現(xiàn)“我們愛你”一句,讓學生知道可以在文中相互照應,以起到點題和渲染氣氛的作用。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與課文緊密銜接,學生就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了。
四、精彩語言仿一仿,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依托,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段落,讀這些經典的美文語段是一種美的享受,學寫這樣的語段更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積累、內化和提高。因此,對于文本中出現(xiàn)的精彩的句段,教師除了應引導學生反復咀嚼玩味,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點”,進行仿寫:就是要求學生在豐富的語感感知下,“依葫蘆畫瓢”。如有位老師在教學《秋天的雨》這一課時,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優(yōu)美,如: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在學習這一段時,她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模仿寫話,想一想:秋天的雨還會把什么顏色給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有的同學寫:“它把黃色給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們迎風歌唱著豐收的喜悅?!庇械膶懀骸八腰S色給了梧桐葉,黃黃的葉子紛紛揚揚,像一只只黃蝴蝶,為人們送來了秋的消息?!边€有的寫:“它把紅色給了大柿子,紅紅的柿子像一盞盞小燈籠,在向人們點頭微笑?!?/p>
總之,只要我們老師用心鉆研教材,根據(jù)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努力挖掘讀寫結合點,那么我們的閱讀課就會上得更有效,更靈動,課堂練筆也會成為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