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彥軍 曹坤利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二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寶石能譜CT與腦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狹窄診斷的比較
姚彥軍 曹坤利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二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目的 探討寶石能譜CT檢查顯示腦血管狹窄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并與腦血管造影進行對比,評價兩種診斷方法在臨床應用中的優(yōu)缺點。方法 選取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腦血管患者,對其采用寶石能譜CT檢查,與兩周內(nèi)實施的腦血管造影結果進行對比,評估其顯示的腦動脈病變情況。結果 寶石能譜CT檢查與腦血管造影診斷不同位置動脈病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檢出狹窄程度病變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腦血管造影檢出完全閉塞的血管共12支,CT檢查中均顯示為高度狹窄而非完全閉塞。結論 寶石能譜CT檢查對腦血管主要血管的中、重度狹窄病變、橋血管、均顯影良好,對腦動脈狹窄程度的判斷有較高的準確性,對鈣化斑塊的判定最為準確,是一種安全、可靠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
寶石能譜CTA;腦血管造影;腦血管狹窄
腦血管病屬于內(nèi)科的常見病之一,同時也屬于多發(fā)病,其致死、致殘率高,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產(chǎn)生了嚴重影響。腦血管病的診斷方法包括病史、查體、CT、MRI、腦動脈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腦血管造影等。目前,腦血管造影已成為診斷腦血管病的金標準[1]。但由于其屬于有創(chuàng)性檢查,在臨床的應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寶石能譜CT在臨床中的應用正變得日益廣泛,但其在臨床診斷中是否準確,臨床應用的可行性如何等仍需進行深入研究。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我院100例診斷為腦血管狹窄的患者進行寶石能譜CT檢查與腦血管造影結果的對比,評價其在診斷腦血管病上的靈敏性與特異性,為選擇最佳的診斷方法提供可靠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選擇確診為腦血管病、已行寶石能譜CT檢查,并于2周內(nèi)行腦血管造影檢查的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64例,女38例,年齡40~78歲。
1.2 CTA檢查
腦血管CTA成像在我院寶石CT室完成,使用機器型號:GEHD750。
1.3 腦血管造影檢查
采用GELCV 1000 mA血管數(shù)字減影機,采用Seldinger法對股動脈進行穿刺,置入5F血管鞘,注射肝素3000 U,采用豬尾導管、VER椎管行主動脈弓、左、右椎動脈造影。腦血管DSA、CTA判斷血管狹窄參照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nèi)膜剝離術臨床試驗標準,分為4級:Ⅰ級,輕度狹窄(10%~29%):Ⅱ級,中度狹窄(30%~69%);Ⅲ級,重度狹窄(70%~99%);Ⅳ級,閉塞(100%)。分析的血管范圍包括頸動脈、椎-基底動脈、兩側大腦前動脈(ACA) A1、A2段,兩側大腦中動脈(MCA) M1、M2段,兩側大腦后動脈(PCA) P1、P2段。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腦血管造影結果作為參照標準,比較CTA和腦血管造影的結果。以腦血管造影診斷的動脈狹窄程度±10%的范圍為參考標準,評估出腦血管CTA診斷腦血管病的病變部位以及病變血管狹窄程度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準確率。應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腦血管病變的診斷
100例患者中,CTA對診斷頸總動脈、椎-基底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見表1。CTA與腦血管造影診斷不同位置動脈病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頸動脈、椎-基底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各項指標比較
2.2 對腦動脈狹窄的診斷
100例患者,CTA全部顯示,CTA與腦血管造影檢出狹窄程度病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但對于腦血管造影檢出完全閉塞的血管共12支,CT檢查中均顯示為高度狹窄而非完全閉塞。對于CT檢查正常的血管,腦血管造影檢查也基本正常,符合率基本達到99.0%。
表2 腦血管CTA診斷腦動脈各種程度狹窄的指標比較
寶石能譜CT的問世及其臨床應用使腦血管病的無創(chuàng)檢查獲得開創(chuàng)性進展。與以往CT比較,其球管轉速加快,探測器寬度增加,掃描速度加快,經(jīng)后處理可獲得完整、清晰的三維立體像,是最近幾年國內(nèi)、外應用于臨床新的診斷技術。對于它的大樣本研究國內(nèi)、外報道比較少。本研究以腦血管造影作為金指標,觀察100例患者,顯示CTA檢查腦血管病變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Marks等[2]曾比較了頸動脈疾病的DSA和三維CTA后發(fā)現(xiàn)三維CTA和DSA的總符合率達到89%。本次研究中,寶石能譜CT診斷腦血管病變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的結果與相關報道類似[3]。在本研究中,寶石能譜CT對頸總動脈、椎-基底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近段、遠段及分支顯示率較腦血管造影次之。
在對血管形態(tài)學資料進行顯示時,CT血管造影檢查還能夠清楚地將頸動脈管腔內(nèi)的粥樣硬化斑塊顯示出來,并可通過CT值的測量,初步對其穩(wěn)定性做出評估。但是,依靠對含有對比劑的血液進行掃描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重建而獲得的圖像,為CTA成像。因此,當頸動脈狹窄十分嚴重時,CT所采集的數(shù)據(jù)可能過少,重建時的血流比實際血流小,其所測得的狹窄百分率可能大于實際,有對狹窄進行夸大的傾向。甚至對于某些患者來說,CTA顯示其血管已閉塞,而DSA仍顯示有血流通過[3],在本研究中,CTA檢查正常的血管,腦血管造影檢查也基本正常,符合率基本達到99.0%。與腦血管造影比較,寶石能譜CT對腦血管有很高的陰性預測值。目前寶石能譜CT還廣泛用于評估腦動脈脈狹窄、斑塊、橋血管和支架術后復查等多個領域。
4.1 寶石能譜CTA是一種安全、簡便、較為可靠的腦血管病變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對腦血管主要血管的中、重度狹窄病變、橋血管等均顯影良好,對腦動脈狹窄程度的判斷有較高的準確性,介入前據(jù)CTA結果做出能否介入治療和怎樣介入治療的決定。
4.2 寶石能譜CTA對鈣化斑塊判定最準確,而腦血管造影主要顯示血管腔內(nèi)病變。對血管鈣化的判斷準確性較差。因此寶石能譜CTA能有效地指導臨床治療,不僅可準確顯示出腦動脈斑塊的位置、形態(tài)和長度,還可將斑塊的成分顯示出來,可對鈣化斑塊和非鈣化斑塊加以區(qū)別。
4.3 存在的問題:①CT不能明確診斷一些慢性閉塞的血管,可能與閉塞血管有側支循環(huán)供血至閉塞遠段,在CT中仍能看到遠段血管走行而被誤判為血管狹窄有關;②CT對輕、中度的斑塊和狹窄判定有一定差異,必須造影檢查;③CT檢查增加射線照射的劑量不可避免,多次檢查易造成放射性損害。
[1] Fuchs TA,Sah BR,Stehli J,et al.Attenuation correction maps for SPE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from contrast-enhanced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 with single-source dual energy and material decomposition[J].J Nucl Med,2013,54(12): 2077-2080.
[2] Marks MP,Napel S,Jordan JE,et al.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disease: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 spiral CT angiography[J].AJR,1993,160(6):1267-1271.
[3] 劉軍.CTA診斷頸動脈狹窄疾病的實驗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5): 934-936.
R743.3
B
1671-8194(2014)18-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