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偉
無論是2013年歐洲高血壓治療指南(簡稱歐洲指南),還是2014年美國成人高血壓管理指南(簡稱美國指南),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觀點一致,認為只要他們血壓不低于140/90mmHg,均需要降壓治療。
而對于老年人,雖然上述高血壓診斷標準不變,但在具體實施降壓辦法和降壓目標方面,兩大標準均認為有必要相對寬松策略,只是具體的目標數(shù)字略有不同。
歐洲指南:80歲為界
歐洲指南認為,年齡不低于80歲的高齡老人,若收縮壓不低于160mmHg,建議將血壓降到150~140mmHg,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和改善遠期療效。但身體虛弱的高齡老人是否降壓和怎樣降壓,則應由主診醫(yī)師決定。除非高血壓急性發(fā)作,老年人降壓要堅持平穩(wěn)、緩慢、個體化原則。對于收縮壓高于160mmHg的老年人,主張將血壓降至150~140mmHg為好。若老人耐受性很好,可適當降至低于140mmHg。
美國指南:60歲劃分
2014年美國指南則根據(jù)年齡明確劃分降壓指標:年齡低于60歲者,降壓目標仍然是低于140/90mmHg;年齡不低于60歲,收縮壓不低于150mmHg和/或舒張壓不低于90mmHg,非藥物治療不能達標,可啟動藥物治療。目標值是收縮壓低于150mmHg,舒張壓低于90mmHg,以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為目標,放寬至150mmHg,不一定執(zhí)行中青年的降壓標準。
美國標準更適合我國
個人認為,無論歐洲指南還是美國指南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應采取洋為中用原則,為修訂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血壓指南提供極其重要參考資料。相對于只針對高齡高血壓人群(不低于80歲)的歐洲指南,個人更傾向于適應面更廣的美國指南。在筆者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確有不少老年人因血壓降得過低、過快而誘發(fā)缺血性腦卒中和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事例。
必須指出,我們平時測量的血壓,主要是上肢血壓,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身體其他部位的血壓。臨床發(fā)現(xiàn),不少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頸動脈和/或腦動脈硬化及狹窄,若頸動脈和/或顱內(nèi)動脈存在嚴重狹窄或閉塞,腦動脈血壓和血流必定明顯降低,腦組織處于相對供血不足狀態(tài),此時若仍以上肢血壓值代表腦動脈血壓,以上肢血壓值作為降壓標準,顯然是不妥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比如,有時患者上肢收縮壓是160mmHg,而由于頸動脈和/或腦動脈嚴重狹窄,其血壓可能只有110~120mmHg,此時若仍以上肢血壓值作為降壓目標,當上肢血壓降至低于140mmHg時,腦動脈血壓必然更低,完全有可能因腦動脈血壓過低和血流減少而誘發(fā)缺血性腦卒中!
老年人機體處于逐漸衰老狀態(tài),常伴有多個臟器疾病和/或功能不全,機體調(diào)節(jié)和代償機能減退,加上不少老人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tài)而未作治療,對此反而“有所適應”。因此,對于這些高血壓老人,降壓速度過快,降壓幅度過大,有時候適得其反,不僅沒有達到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幫了倒忙”。
其實就在幾年前,無論歐美高血壓指南還是我國指南均曾強調(diào),對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腎病和冠心病等高危人群,應將血壓控制在不高于130/80mmHg。但近幾年臨床實踐和循證醫(yī)學告訴我們,過度強化降糖、降壓,不僅沒有顯著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卻有可能誘發(fā)低血糖和低血壓的發(fā)生。
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