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李清照詠花詞中的比興寄托

2014-04-29 00:00:00陶文娟
知識文庫 2014年10期

關(guān)于李清照詞的存留情況,學(xué)術(shù)界存在不同觀點,本文依據(jù)的是陳祖美的版本1。據(jù)筆者統(tǒng)計,李清照47首詞中,出現(xiàn)的花意象包括梅花、菊花、海棠、桂花等,共有34首。其中,有6首詞中的花意象只是作為單純的植物出現(xiàn),沒有寄托意義。除此以外符合比興寄托的28首詞,將其統(tǒng)稱為李清照的詠花詞。其中既包括《慶清朝》(禁幄低張)、《多麗》(小樓寒)等通篇詠花詞;也包括《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孤雁兒》(藤床低帳朝眠起)等花意象只是局部出現(xiàn)的詞。

李清照的詠花詞,一直是學(xué)術(shù)界關(guān)注的熱點之一。朗潤之先生早在1935年的《紅豆》上就發(fā)表了《李清照與黃花》,論述的是李清照的菊花詞;之后劉逸先生則在1961年5月的《羊城晚報》上發(fā)表了《何事關(guān)心問海棠》,論述的是李清照的海棠詞;其后張文生、郭慧英等都發(fā)表過相關(guān)文章對李清照的詠花詞進行分析論述。2論文多從李清照詠花詞的思想情感、詞中體現(xiàn)的女性意識、詠花詞與李清照生平遭際的關(guān)系或者是對某一類具體詠花詞進行分析等幾方面入手,從比興寄托的角度切入論述的還比較少。因此,本文就著重分析李清照詠花詞中的比興寄托。

比興寄托,指的是運用比興的手法,在意象原來意義的基礎(chǔ)上衍發(fā)或引申出來的意義。本文按照李清照詠花詞中通過比興寄托所表現(xiàn)的情感的不同,將28首詠花詞大致分為四類:借花的意象表現(xiàn)少女惜春、傷春情懷;以花品喻人品,表現(xiàn)自己的高潔品性和審美理想;用花自況,表現(xiàn)對自己身世之悲的感傷;托花言志,表現(xiàn)對故國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擔憂。

一、借花的意象表現(xiàn)少女惜春、傷春的情懷

李清照的一生大致以南渡后丈夫趙明誠的死為界限,劃分為前后兩個時期。李清照的前期,特別是出嫁之前,囿于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和少女特有的情思,通過描寫落花來表現(xiàn)少女的惜春、傷春之情是比較常見的。這樣的作品有4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這些作品中,不管是敗落的海棠、梅花還是梨花,其實詞人要表現(xiàn)的是看到花被風雨摧殘,而由此生發(fā)的對生命、對時光的感嘆。春花本是一種普通的自然之物,但是它漂亮的外形、艷麗的色澤、或清新或濃郁的香味,容易給人帶來一種賞心悅目的審美感受。當看到這種美好的事物衰落或遭到破壞的時候,容易生發(fā)出一種惋惜之情。春花又是一種時間的象征,在時間的推移中花開花落,它伴隨的這種時光的流逝感和生命的衰敗感也往往會觸動人內(nèi)心的情愫。因為不想看到自己的花容月貌像這落花般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老,所以對落花的命運,更多的是一種感同身受的體會和共鳴。由于作家的這種情感共鳴和相似的表達方式,逐漸地形成了一種借落花表現(xiàn)惜春、傷春情懷的審美習(xí)慣。

以《如夢令》為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爸瘢??應(yīng)是綠肥紅瘦?!?/p>

起句寫“雨疏風驟”的時節(jié),突然而至的暴風驟雨對百花來說無疑是一場災(zāi)難。整首詞通過李清照與侍女的對話,展現(xiàn)出詞人對窗外經(jīng)過一夜風雨洗禮的百花的擔憂,通過一個“問”字將詞人心中的惴惴不安表露無疑。而侍女的“卻道海棠依舊”,恰恰表現(xiàn)出侍女對窗外情形的漠視。詞人以責問的語氣反問侍女:“知否,知否?”最后的一句“應(yīng)是綠肥紅瘦”,將詞人心中的無限感傷和憐惜之情表現(xiàn)了出來。其實,不管是前面的風聲、雨聲還是被風吹落的海棠,都是為了從側(cè)面襯托女主人的傷春意緒。

可見,將春天的落花與人的傷春、惜春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首詞中的表現(xiàn)是借花起興,引起詞人內(nèi)心對時光和生命感傷的情感共鳴。另外三首《浣溪沙》詞中,也是借敗落的梨花以及江梅來表達一種幽居少女的惜春傷春的情感寄托。

二、以花品喻人品,表明自己的高潔品性和審美理想

李清照用花品來比喻自己的品格或理想的有6首:《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慶清朝》(禁幄低張)、《鷓鴣天》(暗淡青黃體性柔)、《多麗》(小樓寒)、《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滿庭芳》(小閣藏春)。

用花品比人品,是對《離騷》“香草美人”傳統(tǒng)的一種繼承。而屈原“香草美人”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促進了古代“比德”文化的發(fā)展。中國文化早就存在“比德說”。后來這種“比德”文化的適用對象不斷擴展,再結(jié)合中國文人的特定審美習(xí)慣,松、竹、梅等花草都被賦予了特定的品格或氣節(jié),成為某一類人或某一種品格的代名詞。

這6首詞中,《漁家傲》和《滿庭芳》是詠梅詞,《慶清朝》是詠芍藥,《多麗》是詠菊花,《鷓鴣天》和《攤破浣溪沙》是詠桂花。詞人是要借助花的高潔品格來象征自己堅貞不屈、淡雅高潔的品質(zhì)。

以《鷓鴣天》為例:

暗淡青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這首詞贊美桂花,主要以桂的色淡香濃,來比喻人的內(nèi)在美更為可貴。一開篇寫桂花的外形,雖然看起來顏色“暗淡”、“青黃”,卻香氣濃郁?!扒槭枸E遠只香留”,就可以算是“花中第一流”。可見,李清照更多地追求一種精神上的美。結(jié)尾的“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更深化了主旨。詞人通篇以桂花作比,用“情疏跡遠只香留”來作為自己的審美標準,這既是對桂花品性的肯定,更是對自我審美理想的強調(diào)。

李清照《漁家傲》中的“梅花”意象,也是一種人格精神的比附。上闋運用擬人的手法,用“玉人浴出新妝洗”作比,將梅花含苞待放的形態(tài)作比于剛剛沐浴完畢的美人,清新脫俗,是對梅花高雅芳潔品性的高度贊揚。繆鉞先生在《詩詞散論》中講道:“借梅花以發(fā)抒,而不借它花者,則以蓮出污泥而不染,其品最清,梅花凌冰雪而獨開,其格最勁,與自己性格相符。”3李清照筆下的梅,已不單單是自己的伴侶,更是自己的人格寫照。在歲月的流逝中,她愛的不僅是梅的潔白,還有她迎風斗雪的孤傲和堅貞不屈的精神。而梅的這種品性與李清照的人格又是統(tǒng)一的。

所以,不管是對桂花、梅花的描寫,還是對菊花、芍藥的贊嘆,雖然各有側(cè)重,但都是以花作比,以此抒發(fā)情感寄托,形神兼具。

三、用花自況,表現(xiàn)對自己身世之悲的感傷

花在李清照的詞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承載著詞人的情感寄托。李清照借花來寄托對自己身世的感傷、對丈夫思念的詞約有10首,包括《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臨江仙》(云窗霧閣春遲)等。

李清照用花自況,表現(xiàn)身世之悲的寫法,多表現(xiàn)為在對各種花意象的描寫中寄予的深意。以《玉樓春》為例: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這首詠梅詞,上片寫詞人發(fā)現(xiàn)這株江梅突然間花苞都要綻放,由此及彼,擔憂“南枝”的梅有沒有開?!凹t酥”、“瓊苞碎”“蘊藉”將梅的色香和精神巧妙的表現(xiàn)出來。下片勾勒了一個飽受相思之苦的婦人形象,也就是詞人自己,“憔悴”、“悶”、“愁”將詞人這種百無聊賴、殷切盼望的焦灼心情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這株江梅就像老朋友,與詞人患難與共,因此對其傾訴自己的惆悵和苦悶;此外,以梅起興,看到枝頭梅花含苞待放,卻擔憂著“南枝”梅的命運:一旦明朝風雨到來,這些還未開遍的花苞恐怕都難逃厄運。同時,以梅作比,通過對梅命運的關(guān)注,寄寓詞人因為受到新舊黨爭的誅連而朝不保夕的身世之嘆,這才是最深層的情感寄托。肖瑞峰在《李清照作品賞析集》中,也表達了對這首詞深層寄托的看法:

……在無法排遣的幽傷中,作者視梅花為同調(diào),引梅花為知己,不僅以微吟相狎,而且舉杯相邀,試圖共飲一醉?!拔幢孛鞒L不起”,既是邀飲的勸語,也袒露了作者對梅花及自己未來的命運的憂心:一旦狂風來襲,便不免香消玉殞。

除此之外,《醉花陰》中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一剪梅》中的“紅藕香殘玉簟秋”……對這些詞的理解,都需要透過對景物的描寫,結(jié)合比興的技巧,來發(fā)掘隱藏的深層寄托。

四、托花言志,表現(xiàn)對故國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擔憂

李清照中年經(jīng)歷了“靖康之變”,北宋的滅亡和趙明誠的去世,這對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后期的創(chuàng)作中多表現(xiàn)出傷時念舊和對故國的悼念。李清照借花寄托故國之思的詞有8首,包括《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菩薩蠻》(歸鴻聲斷殘云碧)、《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等。

以《菩薩蠻》為例:

歸鴻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角聲催曉漏,曙色回斗牛。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這首詞寫于詞人避難江寧期間,適逢正月初七“人日”節(jié)。一二句先簡筆勾勒室內(nèi)外情景:“歸鴻聲斷”是詞人的聽覺感受,“殘云碧”是詞人的視覺觀察,這兩句營造出一種凄涼冷落的氣氛。緊接著出現(xiàn)了兩次時間轉(zhuǎn)換:先由目送歸鴻的白晝轉(zhuǎn)入燭燈已明的夜晚;又由夜晚轉(zhuǎn)入了曙光初現(xiàn)的黎明。最后兩句是情感的加深之筆,以花作比:“描寫在晨光之下,倚樓遠眺,但覺西風勁吹,春寒料峭,四周蕭然,百花不發(fā),這里不僅指景色,也是呼應(yīng)首句,暗喻南渡以后小王朝偏安不振的局面?!?劉瑜也在《李清照詞欣賞》中寫道:“詞的本旨是寫女主人公對故國鄉(xiāng)關(guān)的深情懷念,但全詞共四十四個字,不著‘愁’、‘恨’、‘思’、‘念’、‘故鄉(xiāng)’一字,而把纏綿的鄉(xiāng)國之愁蘊蓄在所寫的景象和人物的藝術(shù)形象之中,真是渾涵得奇?!?

結(jié)尾兩句的“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也是全詞的點睛之筆。從字面理解:春寒料峭之時,西風勁吹使得寒氣不得消解,百花難以開放。以此結(jié)尾,最終也沒有交代這些花的命運,這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寫法,增強了詞的韻味和寄托。徐北文點評道:“此句并非單純的早春景象的描摹,而是寄托遙深,感喟無窮。因為金人的殘酷統(tǒng)治,侵略者鐵蹄的踐踏,雖然春天來了,但淪陷區(qū)及家鄉(xiāng)的景象依然目不忍睹。結(jié)句余韻娓娓,意味深長。”6用花自比,由花的遭際到人的遭際,到對故國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擔憂,這種逐層深入的遞進,極大地提升了詩歌的魅力。

此外,《清平樂》(年年雪里)、《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等,或是以花起興,或是以花作比,通過對花意象的描寫,表現(xiàn)出對故國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擔憂之情。這種比興寄托之法的運用,使詞的情感表現(xiàn)更加自然,同時也增加了情感的蘊藉性和韻味性。

詠花詞,是李清照詞作中的經(jīng)典。情感表現(xiàn)過程中比興寄托之法的運用,不僅更好的配合了詞人情感表達的需要,同時還有力地增強了詞的情感性和蘊藉性,留給讀者一種真實和自然的情感體驗。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寫道:“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一嬌揉妝束之態(tài)。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總而言之,李清照通過對比興寄托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借助花這一特殊的意象,將自己切身的情感經(jīng)歷和生活體驗都完美的呈現(xiàn)了出來,極大的增強了其詠花詞的藝術(shù)美感和情感表現(xiàn)力,對后世詠花詞的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葉嘉瑩主編、陳祖美編著《李清照詞新釋輯評》[M],北京:中華書店,2003

[2]代表性的如:張文生,李清照詠梅詞的思想與藝術(shù)[J],《錦州師院學(xué)報》,1987,2;郭慧英,論李清照詠花詞中的女性意識[J],《船山學(xué)刊》,2007,3

[3]繆鉞《詩詞散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88

[4]潘君昭《讀〈菩薩蠻〉》,《李清照詞鑒賞》[M],濟南:齊魯書社,1986:162

[5]劉瑜《李清照詞欣賞》[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64-165

[6]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評注》[M],濟南:濟南出版社,2005:107

[7]王國維《人間詞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8頁。

作者簡介:陶文娟(1989.8-),女,漢族,山東萊蕪人,現(xiàn)就讀于青島大學(xué)文學(xué)院,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中國古代文學(xué)。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xué)文學(xué)院)

禄劝| 临江市| 巴塘县| 稻城县| 罗定市| 呼和浩特市| 夏邑县| 宁蒗| 开封县| 简阳市| 多伦县| 广丰县| 子长县| 昌平区| 邢台市| 永清县| 安国市| 伊宁市| 靖宇县| 永年县| 宽城| 钟祥市| 包头市| 定州市| 陇南市| 宣威市| 舒城县| 米林县| 广州市| 大名县| 五河县| 阿坝县| 霍林郭勒市| 新巴尔虎左旗| 和龙市| 正安县| 蓝田县| 景谷| 乌恰县| 油尖旺区|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