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冰
摘 要:多角度構思是對學生進行多向思維訓練,進而促使學生在作文時恰當立意的一種構思方法。近幾年來,在中職語文作文教學領域中引起了廣大師生的重視。
關鍵詞:多角度;意義;做法
所謂多角度構思,即從不同的著眼點、觀察點出發(fā)進行構思,它要求人借助發(fā)散思維這種形式,充分啟動思維活動,對所要敘述和議論的對象或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和分析,從而確立寫作目的和文章中心。采用多角度構思的方法,學生可以從作文材料或題目的正面、反面或其他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去進行構思,從而為文章準確、深刻、新穎的立意創(chuàng)造條件,鋪平道路。
一、多角度構思的意義
1.多角度構思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
蘇軾在《題西林壁》詩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痹谶@里,我們且不談局外人有時會比局內(nèi)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這一意義。單就其對廬山的認識看,從不同的角度欣賞,給人的印象、感受當然也就不同,如果只從一個觀賞角度給廬山的全貌下結論,顯然是缺乏充分的根據(jù)的。同理,只有對事物從各個方面去考察,才能全面、清楚地認識事物的整個面貌。多角度構思正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材料,進而準確把握材料內(nèi)容的一種方法。而這種訓練方法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種途徑,是對傳統(tǒng)教學思想中“劃一主義”的一種挑戰(zhàn),是適應現(xiàn)代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的。
2.多角度構思有利于學生在作文中廣開思路
從目前作文教學看,學生感到寫作文難,寫議論文更難,這固然有諸多原因。但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作文思路閉塞的問題。如何在寫作議論文時廣開學生思路,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和重視。我認為,其關鍵的問題是引導學生在研究言論對象時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即用開放性、多項性的發(fā)散思維去代替單一、封閉、呆板、僵化的思維模式,從而使學生在作文時,能面對材料和題目,產(chǎn)生許多新穎、獨特的見解,從根本上克服思維閉塞的毛病。
從《三國演義》“馬謖拒諫失街亭”的故事為例,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以諸葛亮、馬謖以及王平三個人的角度去構思,來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通過練習,學生從馬謖的行為上引出“驕兵必敗”的教訓;從諸葛亮的表現(xiàn)上得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和不可輕信說大話的人的結論;而從王平這一角度進行構思,又會產(chǎn)生“謹慎可以得益”的認識。這樣,教師啟發(fā)學生從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構思,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思路較過去顯然開闊了。當然,立意也會相應的新穎起來。
3.多角度構思有利于學生作文時選擇最佳角度進行立意
我們知道,多角度構思要借助于多向思維的形式來完成,多向思維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某一模式,而是多角度、多方位地對感性材料或例題進行思維。這樣,思考問題的范圍廣了,立意的角度多了,也就為學生作文的準確立意提供了寬廣的活動空間。這樣,既容易找到作文的最佳立意角度,也避免了平庸的弊端而新意迭出,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創(chuàng)能力。
例如,在對婦孺皆知的《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進行構思,選擇立意角度時,我們不局限在批評南郭先生身上,而是引導學生把思路轉向宣王和其他吹竽者,從而使作文立意的角度更多、更新。通過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得出了更多的啟示:從宣王角度產(chǎn)生了以下立意:《“濫竽”為何能充數(shù)》,從齊湣王這一方面,學生又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愿我們的時代多幾個“湣王”》《還是獨奏好》等等;而從其他吹竽者的角度,學生則得出一組新題目:《魚目何以能混珠》《鏟除濫竽充數(shù)者生存的土壤》等。從以上學生作文的立意可以看出,多角度構思開闊了學生的思路、發(fā)展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使他們尋求到新的見解、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在作文時便于選擇最佳立意角度。
二、怎樣加強多角度的構思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我們要求多角度構思的立意必須集中
在訓練中,有些學生認識模糊,認為多角度構思就是多角度立意,將兩個概念等同起來。其表現(xiàn)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出現(xiàn)兩個以上的觀點,文章的中心不明確。例如,在作文《從〈鄒忌諷齊王納諫〉論開去》的訓練中,不少學生這樣立意:我們應當學習鄒忌,要有自知之明,工作講究方法;同時,我們黨的干部要像齊威王那樣,廣開言路,講究民主,把國家治理好。很顯然,這篇文章的觀點分散,當然更談不上鮮明集中,這樣,文章的立意自然深入不下去。
面對這種普遍的問題,我們在指導學生做多角度構思的訓練時,要明確構思與立意各自概念的相互關系,突出強調:對材料分析的角度可以廣泛,但最終的立意必須集中,只能有一個,而絕不能“蘿卜、白菜一鍋燉”。同時,舉出一些材料,對學生進行多角度構思中立意的訓練。
2.我們要求多角度構思應從分析材料出發(fā),抓住事物本質,確定立意
在訓練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不能認真閱讀、分析材料,從材料所蘊含的事實出發(fā),而是憑主觀臆斷,不顧作文材料的內(nèi)容去立意,任意拔高,故弄玄虛,有的則脫離材料的原意而牽強附會。
例如,有的學生在寫《〈濫竽充數(shù)〉的啟示》中,竟然提出了“我們應該充分肯定南郭先生的勇敢精神”“人與人的地位應當是平等的——談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等這類的立意。我們經(jīng)過分析認為學生在多角度構思的過程中確實是從不同方面去思考了,但他們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即構思必須從材料分析出發(fā),提出的觀點必須蘊含在材料的內(nèi)涵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選出一些感性材料,專門進行準確立意的練習:教師先提出明確要求,學生再進行討論,最后集中意見,肯定準確的立意,否定不恰當?shù)牧⒁狻Mㄟ^這樣的反復訓練,克服學生立意時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
3.我們強調多角度構思訓練中,立意要深刻、新穎
學生在多角度構思中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即立意膚淺,他們看問題局限于表面,深入不進去,這樣立意自然不高。還以《從〈鄒忌諷齊王綱諫〉說開去》為例,學生作文中常有這樣一些膚淺的認識:《人要有一定的判斷力》《要學會從身邊的小事想到大事》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引導學生不要流于表面,而要由表及里,挖掘材料深藏的內(nèi)在含義,從而使立意深刻起來。
與此同時,我們在提倡立意深刻的基礎上,還要求新穎,這是對學生立意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采用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形式。促使學生沖破觀點上的束縛,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標新立異。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我們注意選擇帶有論辯性的問題給學生進行練習,追求立意的新穎。例如,針對“不要在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觀點,提出“要敢于班門弄斧”;針對“良藥苦口利于病”,提出“良藥何必苦口?”針對“學海無涯苦作舟”,提出“學海無涯樂作舟”。對這種類型的練習,學生十分歡迎,思維也非?;钴S,能夠積極參與進去。這樣就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構思,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得到了鍛煉,而作文的立意也就會逐步新穎起來。
綜上所述,多角度構思是開發(fā)學生能力,提高學生能力的一種途徑,多角度構思的訓練是語文教師作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是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應進一步努力探索,以使多角度構思的訓練日臻完善。
參考文獻:
[1]吳建華.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程:下,2012(07).
[2]張鎮(zhèn)平.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西部大開發(fā):中旬刊,2010(02).
(作者單位 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工業(yè)經(jīng)濟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