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節(jié)氣里的數(shù)字計時

2022-04-29 00:44:03鄭艷
文史知識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消寒月令物候

鄭艷

節(jié)氣是中國傳統(tǒng)天文歷法、自然物候與社會實踐共同融入的時間刻度,它清晰地表述且規(guī)劃著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農(nóng)耕生活,并為全國各地的多個民族所共享,是中國特有的時間文化。從遙遠的天體運行到身邊的物候變化,每個節(jié)氣都鐫刻著人們切近自然的體認、順應自然的秉性,也引導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節(jié)律與審美取向。中國的節(jié)氣系統(tǒng)成型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其中包括四時的確立、八節(jié)的拓展、十二月令的影響、二十四節(jié)氣的成型、七十二物候的發(fā)現(xiàn),以及滲透于其中的各種計時方法與觀念。這些中國特有的時間制度及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彰顯了中國人的時間文化。

一 四時與八節(jié)

一般認為,四時應該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初確定的節(jié)氣,這與人們最初對于天象的觀測有關(guān)。四時包括二至與二分:二至即夏至和冬至,是標志著最為炎熱的夏天和最為寒冷的冬天來臨的兩個節(jié)氣;二分即春分和秋分,是一年中晝夜平分的兩個節(jié)氣。從氣候感受層面來說,冬季與夏季的變化較為明顯,在天文知識尚不發(fā)達的古代,冬與夏應該是最容易被人們感知的季節(jié)。而從日長感受層面來說,夏至和冬至分別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和最短的一天,這與我國古代人們何時掌握測量日影的技術(shù)有關(guān)。

節(jié)氣的由來本就與太陽相關(guān)。地球自西向東每二十四小時自轉(zhuǎn)一周,這便是一個晝夜,與此同時,地球圍繞太陽每三百六十五日多的時間公轉(zhuǎn)一周,這便是一年。地球公轉(zhuǎn)時圍繞太陽的軌道成一平面,其與天空的切線為黃道,平面便稱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地球的赤道平面相交,以黃道平面的中心引一條垂直線,引地球自轉(zhuǎn)的地軸再作一條垂直線,兩線之間也形成約23°27'的角。如果地軸與黃道平面垂直,那么世界各地晝夜長短將固定不變,同時也不會有四季的變化。但是由于地軸在黃道平面形成了約66°33'的傾斜,世界各地便有了晝夜與四季的變化。

我們生活于地球之上,感受到的不是地球的轉(zhuǎn)動,而是太陽圍繞地球的轉(zhuǎn)動,眼見太陽東升西落,其運行的軌道便是我們的視運動軌跡。一年之中,太陽直照光線在南北回歸線間的黃道上移動。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我們所處的北半球便是冬至,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隨后,太陽向北移動,直射赤道時,晝夜平分,是為北半球的秋分。太陽繼續(xù)向北移動到達直射北回歸線時,我們所在的北半球便是夏至,白晝最長、黑夜最短。此后,太陽返回向南移動,再次直射赤道時,晝夜再度平分,是為北半球的春分。南半球恰好與北半球相反,即北半球為冬至時,南半球是夏至;北半球是春分時,南半球是秋分。地球與太陽之間便是以這樣的軌跡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地運動,四時也因此被人們發(fā)現(xiàn)并測定。

中國的四時之分起于何時很難得出確切的答案,但從文字資料的角度來看,西周時期出現(xiàn)了相關(guān)的文獻記載: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分命羲仲,宅山嵎夷,曰旸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尚書·堯典》)

這段文字記載的是帝堯時代的四時觀象授時工作,“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分別相當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測定了一個回歸年的長度。

隨著人們天文觀測和氣象測定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從四時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八節(jié),即增添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立春是春天的開始,立夏是夏天的開始,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立冬是冬天的開始,也屬于四季變化的范疇。從文本記載來看,四立節(jié)氣也有呈現(xiàn):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為備故也。(《左傳·僖公五年》)

這里記載的是冬至(即日南至)這天,魯僖公太廟聽政以后登上觀臺觀測天象并加以記載。后所提“分、至、啟、閉”便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由此“八節(jié)”確立,四時八節(jié)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祀時令:“四時八節(jié)日,家家總哭聲。侍養(yǎng)不孝子,酒食祭先靈?!保ā蔡啤惩蹊笾尽痘夭钒耸弧罚乃季S邏輯來看,當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確定了四個季節(jié)之后,某單個季節(jié)的開始便需要隨后確立,以保證四個季節(jié)更為明顯的分割與明確。

二 十二月令與二十四節(jié)氣

世界上通用的歷法一般有三種:太陰歷、太陽歷和陰陽合歷。太陰歷以月球繞地球公轉(zhuǎn)一周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太陽歷以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一周為一年的紀年方式;陰陽合歷,是紀月看月亮,紀年看太陽。我們慣常使用的歷法便是陰陽合歷。而節(jié)氣是以地球與太陽相互之間的運動規(guī)律為基礎演變而來的,其是完全符合陽歷的。

二十四節(jié)氣表示地球在公轉(zhuǎn)軌道上運行到達的位置,黃道的圓周為360°,春分為黃經(jīng)0°,夏至為黃經(jīng)90°,秋分為黃經(jīng)180°,冬至為黃經(jīng)270°,而在這四個節(jié)氣的各90°中,又均分為6個節(jié)氣,每個節(jié)氣間隔15°:

二十四節(jié)氣均分在陽歷的每個月里,每個月有兩個節(jié)氣,前一個為“節(jié)”,也稱“節(jié)氣”,后一個即為“中”,也稱“中氣”,兩個月之間約等于三十天半。如果將一個月分成四等份,上半月的節(jié)氣一般在第一等份(上半年一般在每個月的4日、5日,下半年一般在每個月的7日、8日),下半月的節(jié)氣在第三等份(上半年一般在每個月的19日、20日,下半年一般在每個月的22日、23日)。

但在我國的傳統(tǒng)歷法中還有一種月令系統(tǒng),是以月圓缺為參考,也是我國陰陽合歷的一部分。月亮的盈虧可以丈量歲的長短,十二次月圓便為一歲,十二時辰為一日,十二個月為一歲,時間便以十二累進。

在文獻典籍中,具備《月令》雛形的最早文本是《詩經(jīng)·豳風·七月》,也被稱為“一篇韻語的《夏小正》或《月令》”(聞一多《歌與詩》)。《呂氏春秋·十二紀》首章是對早期月令知識的整合,其以秦歷為主、兼采列國歷法撰成。馬融等把《呂氏春秋·十二紀》首章的《月令》編入《禮記》。《禮記·月令》成為最具權(quán)威的文獻,其以十二個月為一年,以包括氣候、天文、動植物等自然現(xiàn)象為時間標識,對大事政務及百姓生活逐月進行嚴格的安排。月令系統(tǒng)分十二個月,分別以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命名。后來《禮記》又被確定為“三禮”之一,使月令系統(tǒng)借助儒家經(jīng)典而取得權(quán)威性并千載流傳。漢代是月令知識系統(tǒng)逐漸獲得權(quán)威性的重要時期,亦是其向地方社會推廣的起始階段,東漢崔寔撰《四民月令》反映了官僚知識分子把《月令》思想知識運用于家事和農(nóng)事的想法。南朝梁宗懔的《荊楚歲時記》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反映月令知識地方化的重要著作。

陰歷是以月亮為參考的,陽歷是以太陽為參考的,月亮繞地球一周是二十九天多,地球繞太陽一周是三百六十五天多,這兩個周期不能相互除盡,于是人們通過置閏的方法調(diào)和。起初每隔三年插一個閏月,但是陰歷年比陽歷年少十一天多,每三年一閏的話又多了幾天,于是春秋中葉后規(guī)定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陰歷年和陽歷年就幾乎相等。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大多數(shù)是從陰歷而來的,也就是根據(jù)月亮的圓缺來確定的,比如元日(正月初一)、元宵(正月半)、中元(七月半)、中秋(八月半)等。如果將二十四節(jié)氣也排入以月亮圓缺為準劃分陰歷各月(每個月只有二十九天半)中,每個月有兩個節(jié)氣的話時間變化會很大,下一個月的“節(jié)”與“中”會比前一個月推遲一兩天,如此推延下去,會造成某個月只有“節(jié)”而沒有“中”,這個月也就是閏月了。

北宋沈括在討論陰歷時認為,根據(jù)原有歷法,太陽出沒是一天,月亮盈虧是一月,月行二十九天多便和太陽相會,每年十二次多一點兒,所以陰歷每隔三年必須置閏,但是這樣節(jié)氣就要提前或是落后。所以,沈括主張不用月份,而是把一年分成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個部分,每一部分包含兩個節(jié)氣,這其實是提倡使用陽歷,如果沈括的建議采用,那比現(xiàn)行的陽歷早五百馀年。所以,我們古時慣常使用的歷法依然是陰陽合歷。

三 七十二物候、二十四番花信風與數(shù)九歌

關(guān)于二十四節(jié)氣最終確定的時間,雖然確切的文字記載以漢代為準,但是其可上推至戰(zhàn)國時期,即一般認為在秦漢之前便已形成。而在從八節(jié)向二十四節(jié)氣的發(fā)展過程中,物候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包含古老的夏代歷法成分的《夏小正》即是一種物候歷,但由于其屬于月令系統(tǒng),所以這里的物候還多與月份勾連。

物候記載始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文獻《呂氏春秋》?!秴问洗呵铩芬粫杏涗浟似渌c節(jié)氣劃定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比如“仲夏紀”中的“小暑至”“霜始降”等,說明了節(jié)氣在完成了對于季節(jié)的劃定之后,開始向物候等方面發(fā)展。后來,隨著物候的進一步確定和豐富,《呂氏春秋》《淮南子·時則訓》《大戴禮記·夏小正》《小戴禮記·月令》中都有關(guān)于物候的記載,以孟春為例:

從以上文字可見,《大戴禮記·夏小正》有關(guān)物候的描述最不相同,而其他篇文字差不多相同,但是此時二十四節(jié)氣并未完備,因而物候的記載也是促進其成型并成為其主要內(nèi)容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易緯·通卦驗》篇中二十四節(jié)氣完備,每月兩氣,但每個節(jié)氣的物候不等,少則一項,多則五六項。直至《逸周書·時則訓》篇,每個節(jié)氣有了固定的三項物候,至此形成七十二候。而將七十二候引入通用歷法發(fā)端于北魏的正光歷,其所用七十二候名與《逸周書·時訓解》有同有異,七十二候名亦全部源自《呂氏春秋》。物候在我國的起源很早,而且在古代歷書中沿用很久,不過物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缺點:其一是地廣物博造成全國各地的氣候有一定的差別,難適用于各處;其二是某些物候并不科學,比如鷹化為鳩、雀入大水為

蛤等。

在節(jié)氣體系內(nèi),還有兩種地域性的物候歷值得關(guān)注,一為數(shù)九,一為花信。

“數(shù)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更為適用的一種時間計算方法,從冬至這天開始算起,進入“數(shù)九”(也稱“交九”),以后每九天為一個單位,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此時正好春暖花開。從目前我國各地流傳的數(shù)九歌來看,這個習俗基本是由農(nóng)人們數(shù)著嚴冬臘月的日子過生活,慢慢等待來年開春耕作而盛行的:

頭九二九,凍破碓臼,

三九四九,隔門叫狗,

五九六九,開門大走,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塞北歌謠

一九至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檐前無水滴。

四九三十六,檐前膠蠟燭。五九四十五,窮漢過過苦中苦。

六九五十四,籬笆隙里發(fā)嫩茨。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脫衣單。

八九七十二,犁耙田里去。九九八十一,蓑衣戴斗笠。

—湖北歌謠

以上是民國報刊上記載的兩首數(shù)九歌謠,可知無論南北,冬至數(shù)九的習俗已然廣泛傳播,數(shù)九歌謠也流傳于各地民眾之口,描述的是當?shù)囟绽锏臅r季感受及農(nóng)耕生活。除此之外,為了度過炎熱的夏季,人們也會在夏至時開始“數(shù)九”,與冬季的“數(shù)九”差不多。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試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頭戴楸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思涼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灰基。

—江南歌謠

冬至數(shù)九的習俗還以消寒圖和消寒會的形式流行于不同人群之中。消寒圖是以圖畫或文字的形式標志著由冬向春的轉(zhuǎn)換過程,主要為閨閣女子、文人雅士所習用。染梅與填字是描畫消寒圖的兩種流行方式。染梅是對一枝有八十一片花瓣的素梅的逐次涂染,每天染一瓣,染完所有花瓣便出九。這種梅花消寒圖最早見于元代,楊允孚《灤京雜詠》有詩曰:

試數(shù)窗間九九圖,馀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遍無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冬至后,貼梅花一枝于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胭脂涂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成杏花,即暖回矣。

這種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被稱作“雅圖”,明代劉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場》中也寫道:“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边€有與染梅類似的另一種涂圈方式:將宣紙等分為九格,每格墨印九個圓圈,從冬至日起每天填充一個圓圈,每天涂一圈,填充的方法根據(jù)天氣決定,填充規(guī)則通常為:上涂陰下涂晴,左風右雨雪當中。陰天涂圈上半部,晴天涂圈下半部,刮風涂左半部,下雨涂右半部,下雪就涂在中間。

填字版的消寒圖則是對九筆畫且筆畫中空的九個字進行涂描,這九個字多組成詩句,從冬至日起,每天依筆順描畫一筆,九天成一字,九九則詩句成,數(shù)九也完畢有記:

宣宗御制詞,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注:均為繁體字)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畫,其后雙鉤之,裝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圖,題“管城春色”四字于其端。南書房翰林日以“陰晴風雪”注之,自冬至始,日填一畫,凡八十一日而畢事。(《清稗類鈔·時令類》)

在陽氣上升的時節(jié),人們涂染凌霜傲寒的梅花或是描摹召喚春意的垂柳,都表達著對來年春天的盼望之情。但是,畫九、寫九實為高雅的娛樂方式,大抵和燈謎、酒令、對聯(lián)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后來便自然而然地成為文人墨客、閨閣女眷的冬日消遣之舉。

冬至開始,士人以詩酒為媒,每逢“九”日一聚,或圍爐宴飲,或鑒賞古玩,或分韻賦詩,相互唱和,雅興大發(fā),稱為“消寒會”。據(jù)《燕京雜記》載:“冬月,士大夫約同人圍爐飲酒,迭為賓主,謂之‘消寒。好事者聯(lián)以九人,定以九日,取九九消寒之義”,更有甚者,以九盤九碗為餐,飲酒時亦必以“九”或與“九”相關(guān)之事物為酒令。這種聚會,在清代以降的文人雅士中日益流行。

此外,在文人雅士中還流行一種以花卉為主要標志的物候歷,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也就是應花期而來的風。古人認為節(jié)氣的遲早與花的開放有著明顯的對應關(guān)系,故有“風不信,則花不成”之說。有研究認為,《夏小正》和《月令》都是起源和流行于北方的物候歷,而二十四番花信風起源和流行于南方,填補了地域上的空白。

花信風的說法至少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南朝流傳至今的有兩種:一種是梁元帝《纂要》上記載的花信風:“一月兩番花信,陰陽寒暖,各隨其時,但先期一日,有風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則:鵝兒、木蘭、李花、瑒花、榿花、桐花、金櫻、黃苕、楝花、荷花、檳榔、蔓羅、菱花、木槿、桂花、蘆花、蘭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具存?!保ㄞD(zhuǎn)引楊慎《升庵全集》卷八〇)另一種是南朝梁《荊楚歲時記》里所載的花信風: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以上花信風,約是公元六世紀湖北一帶以花卉為主的物候歷,以后的花信風幾乎是互相傳抄,亦流行于文人筆下的典型意象,基本沒有物候歷的意義。

在我國民眾的傳統(tǒng)觀念中,數(shù)字不單是用作計數(shù)、數(shù)量關(guān)系,更重要的是,它表達某種含義,并且總是與具體的自然或是物質(zhì)現(xiàn)象聯(lián)系在一起,與傳承古今的哲學思想與生活習俗不斷磨合與交織,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秴问洗呵铩ご髽菲份d:“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周易·系辭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些描述很符合節(jié)氣成型時的數(shù)字計時,從二至二分到四時八節(jié)。老子《道德經(jīng)》中還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通過三個數(shù)字便概括出宇宙的哲學觀。《春秋繁露》中又曰:“天有四時,每一時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歲數(shù)終央”,說明月令系統(tǒng)的形成也與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數(shù)字觀念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梢哉f,在節(jié)氣成型與演變的過程中,一、二、三、四應該是比較核心的計時數(shù)字,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九、二十四、七十二等相關(guān)的計時數(shù)字,其中不僅包括早期自然科學的編碼,也包括哲學思想的滲透,并隨之形成了一套人順天時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時間法則,如《報任少卿書·太史公自序》所曰:“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jié)氣,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傳統(tǒng)中國的時間是以強烈的人文內(nèi)涵附之于自然節(jié)律之上的感受性與體認性存在,其深深地鐫刻著民眾的價值取向與精神訴求,因而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與統(tǒng)攝力。確定時間段落的歷法往往只是人們進行時間生活的一個維度,對于時間的體驗與感覺才是時間生活最重要的方面。節(jié)氣里的數(shù)字計時,是時間分割的基礎之上的意義闡釋,是人類在與自然共處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財富,同時也在人類的使用過程中浸染了道德與倫理的色彩,從而成為人類生活中量性與質(zhì)性并存的社會存在維度。

(作者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

猜你喜歡
消寒月令物候
九九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藝術(shù)創(chuàng)作與文化流變
海南橡膠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凈碳交換物候特征
月令體農(nóng)書中獸醫(yī)知識書寫特點探析
九九消寒圖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30
月令禁忌視域下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政治運行機理管窺
九九消寒,踏雪尋梅
清宮月令承應戲改編略論
戲曲研究(2018年2期)2018-02-16 07:43:22
‘灰棗’及其芽變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5種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觀察和比較
文昌市| 宝坻区| 邻水| 固始县| 晋江市| 基隆市| 钦州市| 连南| 洪湖市| 台中县| 黑河市| 青川县| 尉犁县| 金山区| 望城县| 定结县| 凯里市| 阿瓦提县| 乌兰浩特市| 元谋县| 汉中市| 高雄县| 西乡县| 大姚县| 莱阳市| 台东县| 罗田县| 邢台市| 长沙市| 安阳县| 广灵县| 盐津县| 兰考县| 新疆| 靖安县| 三河市| 施甸县| 嘉祥县| 修水县| 玉山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