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平
這是一個很不靠譜的傳說,約翰·洛克菲勒有一回住酒店,要求訂普通房間,酒店老板無法接受這個有損世界首富形象的要求,他請求洛克菲勒改變自己的決定,理由是:“貴公子每次來都住的是豪華套間?!甭蹇朔评沼悬c不忿,說:“那當然,因為我老爸不如他老爸?!?/p>
故事不靠譜,但其中兩對父子的對比很靠譜,而洛克菲勒處于父親角色和兒子角色的重疊位置。作為兒子,他是暗淡的,因為他父親沒有給予他住豪華套間的條件;而作為父親,洛克菲勒是輝煌的,因為他給予了兒子隨便住豪華套間的實力。在對比當中,似乎透露出他對父親的些許鄙夷。
確實,洛克菲勒一生都在與父親保持一定的距離,可能是因為他的父親,那個被稱為“大個子比爾”的小商販,既是一個重婚犯,也是一個假藥販子,假扮聾啞人在印第安人當中混,因為印第安人相信聾啞人是好醫(yī)生。甚至有強奸女仆的嫌疑,因而遭警方通緝。
這是一個人品爛到令兒子不堪的父親,或許,那個時代很多美國人都有一個這樣令人不堪的父親。然而,無法否認的是,這樣一代令人不堪的美國父親,卻給了美國足夠的商業(yè)機智和野蠻發(fā)展的動力。對父輩鄙夷的同時,卻不得不學習父輩。
還是看這對父子吧,就算是大比爾在被警方通緝期間,他每次深夜?jié)撎踊丶遥€是不會忘記與兒子進行賬目上的交流,進行投資上的指點。他甚至把高利貸當成親子活動的內(nèi)容,當洛克菲勒19歲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缺1000美金,父親借給了他這筆資金,代價是百分之十的利息。
從開農(nóng)產(chǎn)品貿(mào)易公司到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一直在使用父親傳遞給他的能量。洛克菲勒當然不會去賣假藥,跑到印第安人當中去裝聾作啞當醫(yī)生,這些才是小兒科,他把父親傳遞的能量運用到更大的層面,用來做托拉斯,毫不留情地吞噬競爭對手,到了連骨頭都不吐的地步。從商界到政界、法律界,都對他恨之入骨。
然而,當洛克菲勒走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居然請了一個浸禮會教徒——夫瑞多利克?T?蓋茲——管理他的財產(chǎn),在他的建議下,成立福利基金會,海量的財產(chǎn)投入福利事業(yè)。一個逐利之徒,卻慈悲起來。
對于這種變化,可以說,是洛克菲勒的母親的元素開始起作用了。洛克菲勒的母親就是一位慈悲的浸禮會教徒,當年洛克菲勒偷來火雞,養(yǎng)大后高價賣出,母親對此事的處理就是將兒子捆起來打,以作為對自己信仰的交待。
洛克菲勒似乎沒有忘記母親的那一頓鞭子,也沒有忘記父親教給他的賬目管理和逐利手段。父親的逐利和母親的慈悲,在洛克菲勒的身上很自然地很協(xié)調(diào)地相處。
在美國整體文化中,有一位“逐利的父親”,有一位“慈悲的母親”。從英國移民過來的清教徒,本身秉持的虔誠、固執(zhí),和在美洲大陸生存必備的野蠻、狡詐,交錯在一起生長,締造了一個關(guān)于洛克菲勒的奇跡。
當美國進入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當洛克菲勒走到小洛克菲勒時,這種野蠻生長開始被修剪。從國家發(fā)展而言,老羅斯福總統(tǒng)強制拆分標準石油公司,野蠻生長出來的逐利枝條被無情地剪除。從父子傳承而言,小洛克菲勒也開始修剪自己,他無法像他的父親那樣在逐利和慈悲之間找到平衡,總覺得做生意是在摧殘良心,他為此徹夜不眠。他對珍稀樹種紅松的關(guān)注,遠超過對石油利潤的關(guān)注。他用大量的慈善來修正父輩的野蠻逐利。
從賣假藥的混混,到逐利大鱷,再到慈善大家,兩對父子這樣一路走來,由有很多如此父子組成的美國,也這樣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