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章的另一面:德國眼中的一戰(zhàn)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正在舉辦一場名為“紀念章的另一面:德國眼中的一戰(zhàn)”的特展,以紀念一戰(zhàn)百年。展覽從藝術(shù)家的獨特視角出發(fā),通過一枚枚小小的紀念章折射出當年德國人對這次戰(zhàn)爭的不同看法。這批精選出的展品出自1914至1919年間在德國生活工作的藝術(shù)家之手。其中不少紀念章故意挑釁,試圖號召民意來對抗德國的敵人,而另一些則從普世的角度對戰(zhàn)爭的殘酷,及其對生命的踐踏提出批判。一些藝術(shù)家還采用表現(xiàn)主義的手法去展現(xiàn)戰(zhàn)爭中人的心理感受,那些扭曲的圖案傳遞出的是語言無法表達的情緒。德國的紀念章藝術(shù)家們對戰(zhàn)爭所導致的很多連帶后果也頗為關(guān)注,比如難民問題,食品短缺導致的饑荒問題等等。德國紀念章對一戰(zhàn)如此全方位的藝術(shù)呈現(xiàn),讓當時大部分其他參戰(zhàn)國的紀念章黯然失色。
由于很多紀念章是用來為德國打氣的,因此戰(zhàn)時的英國十分痛恨這些“硬幣”。但有意思的是,大英博物館卻積極地將它們收藏下來,畢竟,作為珍貴的歷史文物,這些“硬幣”的價值不可小覷。
攝影師拍美國廣袤草原美若仙境
英國《每日郵報》8月28日刊登了一組美國華盛頓帕盧斯地區(qū)壯麗的風景照,照片中起伏的草野在晨光夕照中美如仙境。
拍攝這組照片的是42歲的攝影師奇普·菲利普斯。他奔波上千英里用鏡頭記錄下了霧氣籠罩的清晨、流光溢彩的落日,甚至還有出現(xiàn)兩道彩虹的天空。菲利普斯說:“帕盧斯的景色美得令人窒息,特別是光線好的時候。這里十分寧靜,特別是在鮮為人知的地方,那里的景色簡直棒極了?!睘榱伺臄z到精美的畫面,菲利普斯需要多次嘗試,這樣才能捕捉到條件恰到好處時的畫面。他還駕車上千英里,去尋找新的拍攝地點,或是重訪老地方。
英藝術(shù)家用油繪人物肖像 皺紋毛孔清晰可見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倫敦23歲藝術(shù)家邁克爾·西德尼·摩爾利用油在帆布上繪制人物肖像,狂似高清照片,就連畫中人的皺紋、毛孔、發(fā)絲細節(jié)都清晰可見。摩爾稱,一般給客戶照相后,他需要8到12周完成繪制的肖像。摩爾可以前往客戶家中拍攝照片作畫,客戶也可受邀前往其倫敦工作室當真人模特。肖像完成后,客戶可以在摩爾的工作室中為自己的肖像揭幕,也可以要求將肖像送到家中。至今,摩爾已經(jīng)創(chuàng)作了100多幅令自己感到滿意的作品。摩爾稱自己的作品為“以高度寫實主義為中心的肖像”,但距離“超寫實主義”或“照相寫實主義”還相距甚遠。
日式冷幽默石雕藝術(shù)
這些特別的石材都是Hirotoshi從自家附近的河中尋到。別小看選材這一步,Hirotoshi為了尋找到一塊合適的材料,每次都要耗費相當?shù)臅r間和耐心。選到理想的材料之后,Hirotoshi要根據(jù)創(chuàng)作設(shè)想對石頭進行打磨塑形,在這關(guān)鍵的一步后就完全是石頭的新生。Hirotoshi總能將生活的幽默融入自己的作品,他的石頭作品相信會讓每一個看過的人會心一笑。
美國女子收藏300多個玩偶
據(jù)報道,美國紐約36歲女子瑪麗琳·曼斯菲爾德極度迷戀玩偶。她收藏了300多個極其逼真的玩偶,甚至將它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撫養(yǎng)”。曼斯菲爾德對玩偶的癡迷不止于此。為了讓玩偶看上去更逼真,她甚至用兒子的頭發(fā)來裝飾它們。此外,她還經(jīng)常用推車推著多個玩偶走在街頭。曼斯菲爾德還說,只要不與現(xiàn)實脫節(jié),那么對于一些人來說,這些玩偶具有心靈治愈作用。
曼斯菲爾德稱,自己對玩偶的迷戀從2歲得到第一個娃娃時開始。她喜歡擁抱、照顧玩偶,這是她的天性。除了收藏玩偶外,曼斯菲爾德也自己制作并出售玩偶。如今,收藏玩偶已花費她數(shù)千美元。
俄羅斯攝影師拍搞怪動物照
據(jù)英國《鏡報》報道,俄羅斯廣告攝影師在業(yè)余時間為動物穿上人類的服裝,拍攝各種搞怪照片,讓人忍俊不禁。
據(jù)稱,俄羅斯圣彼得堡市的廣告攝影師Svetlana Valyiskaya非常喜歡動物,自從購入第一部相機后就開始嘗試為動物拍照。Valyiskaya曾為倉鼠、貓和狗等動物拍攝搞怪照片:鼠星人舉重,貓星人吃早餐讀報紙……Valyiskaya表示,為動物拍攝這些照片并不簡單。動物的服裝都是她自己設(shè)計的,而且小家伙們拍照的時候并非十分老實,很難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很多時候Valyiskaya都要靠“抓拍”。